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咒可以指:

詛咒,使他人不幸的預言或許願
咒罵,以語言進行人身攻擊
咒語,以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以促成某些神秘學中的特殊效果的語句
咒 (電影),2022年臺灣電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5 | 蕭汎如

【關鍵科學院】類似電影《咒》的「集體中邪」行為,該怎麼用科學解釋?

像《咒》的電影中,村名集體誦念咒語,相信眾人祈願的力量能夠對抗強大的邪靈。針對這種類似「集體中邪」的行為,科學能夠給予什麼解釋呢?

TNL+ 2022/11/21 | 既視感

【2022金馬獎】賽後分析:透過獎項試著去思考:體制是什麼,我們的缺點又是什麼?

這是我連續第4年,試著書寫賽後評論。因開始的時間點特殊,幸運地得以觀察到中國抵制金馬獎以來,金馬獎入圍影片的變化狀況。面對這次結果,雖然還是要再度重申,在小評審團的制度下,投票結果勢必隱含著該年度評審的口味好惡。所以,要很篤定地蓋棺論定這些作品,並很清晰地指出金馬獎乃至於華語電影未來的方向,確實非常困難也不見得有其必要。而這次的評選結果,也能嘗試這樣解讀。

2022/11/20 | TNL 編輯

【2022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詹京霖向影迷喊話「讓我們成為彼此的信徒,一起走下去」

【2022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由詹京霖執導的《一家子兒咕咕叫》獲得,評審表示,影片直視現實,卻又安靜大度。導演在各方面的詮釋都顯得相當成熟,主要演員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2022/11/19 | TNL 編輯

【2022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張艾嘉:睽違36年第三度封后,「我希望電影永遠永遠地存在,謝謝電影!」

【2022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由《燈火闌珊》的張艾嘉獲得,評審表示,張艾嘉從70年代開始,每個時期都有代表作,至今已提名20次金馬獎,女主角就多達10次,也是目前的紀錄保持人。而這是她暌違36年後拿下的第3座金馬影后。

2022/11/19 | TNL 編輯

【2022金馬獎】最佳導演《哈勇家》陳潔瑤:雖然我不會泰雅文化的織布,但我可以用電影來講我的故事

【2022金馬獎】最佳導演由《哈勇家》陳潔瑤獲得。評審表示,陳潔瑤是第一位拍攝劇情長片的原住民女導演,曾以《只要我長大》獲選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這次以更上一層樓的《哈勇家》同時入圍原著劇本、劇情片與導演等三項大獎。

2022/11/19 | TNL 編輯

【2022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由劉國瑞《白日青春》獲得,改編劇本則是《智齒》的歐健兒拿下

2022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由《白日青春》的劉國瑞獲得,劉國瑞是馬來西亞在香港自編自導,將移民與難民遇到的議題結合父子關係,首次入圍金馬就獲得評審團的肯定;而最佳改編劇本則是由《智齒》的歐健兒拿下,這是他的第四座金馬獎,至於岑君茜則是首度獲得金馬獎。

2022/11/14 | 廣編企劃

我什麼都做,除了那些別人想像得到的事情:專訪台灣新生代導演柯孟融

小說家倪匡曾說,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往往來自於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翻看藝術與創作的歷史,我們更不難發現,唯有打破陳規,才能成為經典的起點,這正與格蘭菲迪向來所抱持的領路者精神——挑戰陳規、永不設限,遙相呼應。今年異軍突起的電影《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022/11/03 |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2金馬獎】點評入圍最佳劇情片的三部國片:《咒》、《哈勇家》、《一家子兒咕咕叫》的「非普通家庭風暴」

2022年金馬影展,由詹京霖入圍金馬獎13項大獎的《一家子兒咕咕叫》於昨日揭開序幕。先不論影展觀摩片,倘若聚焦於金馬獎競賽片,入圍最佳劇情片的5部作品,撇除《智齒》之外,包含《咒》、《哈勇家》、《白日青春》以及《一家子兒咕咕叫》,皆試圖深入家庭之間的人際關係,而在這4部作品中,恰巧都能窺見那是複雜、深長且悠遠的情感,同時輻射出當代的「非普通家庭」。本篇文章先淺談三部台灣代表——《咒》、《哈勇家》以及《一家子兒咕咕叫》。

2022/09/29 | BBC News 中文

在中港台政治爭議與COVID-19疫情衝擊下,2022金馬獎入圍名單有哪些看點?

2018年,講述「太陽花學運」的《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金馬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在致辭的表述,被認為是「台獨」言論,隨後引發政治風波。近幾年,金馬獎因為兩岸的緊張而成為地緣政治爭議戰場,而今年的金馬獎入圍名單顯示,香港電影參與金馬獎的數量沒有減少,但同樣沒有跡象顯示,與金馬獎相關的兩岸關係爭議會在短期內消失。

TNL+ 2022/07/30 | 傅紀鋼

【2022金馬獎】《咒》:抖音般的淺層恐怖,觀影後的感受不是恐懼餘韻,而是詛咒晦氣

由柯孟融執導的《咒》,不僅在臺灣院線造成轟動,自從上了串流平台Netflix後,更是一舉衝上熱門影視排行榜,造成全球性的討論。從這點來說,《咒》可說是獲得臺灣恐怖片前所未有的成功。但這篇文章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由亞洲泛靈信仰做基底元素的恐怖片,為何容易被外界指責「不恐怖」、「看不懂」、「晦氣」。

2022/07/22 | 熊仁謙

從電影《咒》反思人鬼神關係:靈驗與邪門本來就是同一件事,單看你的敘事立場而已

承認吧,我們都想要靈驗的神,在特定時刻更是如此。正是我們的這份念想與習慣,養出了各種靈驗之神=各種邪神=惡意之神。

2022/07/20 | 李長潔

【影評】《咒》:缺乏了某種恐怖片的核心,沒有因果關係,沒有邏輯,甚至沒有惡意

盤點完《咒》的恐怖,可以理解觀眾與導演之間,透過大量恐怖元素的適當安排與傳遞,使得恐怖氛圍貼切地佈滿整部電影。但是,可以從三個層次的分析發現,較為本能、基礎的恐怖感受,並未得到更高層次恐怖的意義支援。

2022/07/16 | 熊仁謙

從藏傳佛法釐清電影《咒》的細節:密宗真的有大黑佛母嗎?黑母結的是什麼手印?

我作為一個藏傳佛法和密教的實踐者與傳播者,看了《咒》之後有些感想與覺得值得釐清的東西,跟大家分享。這篇是各種細項的釐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