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哈維爾

瓦茨拉夫·哈維爾(捷克語:Václav Havel,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作家及劇作家,持不同政見者、天鵝絨革命的思想家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13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哈維爾與昆德拉筆戰:「布拉格之春」種下希望,還是自欺與逃避?

在「布拉格之春」結束不久,昆德拉便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捷克命運」的文章闡述其對「布拉格之春」的看法。但昆德拉在文章裡對「布拉格之春」的評價之高,卻引起了哈維爾的不滿。

2023/01/12 | 歪脑|WHYNOT

「忘卻歷史者,歷史必會重臨」——33年後仍在紀念天鵝絨革命的捷克人

四名年齡只有18至21歲的大學生Daniel、Adam、Lea、Giant Mi,身上除了別有捷克國旗絲帶,還別上哈維爾釦針,他們指,11月17日的革命是由學生髮起的,作為一名大學生,在33年後的今天出現在這條街道上,去紀念對當年為民主挺身而出的學生是何等重要。不但要記住,還要將他們的故事傳開去。

TNL+ 2022/10/18 | 留德趣談

港人去到捷克,不愁沒有話題

港人遇上捷克人,只要提到近年許多港人閱讀哈維爾(Václav Havel)的著作和獄中書作,他們都會很欣賞和好奇,驚嘆這位劇作家和政治家影響到千里之外語言不通的東亞都會。

2022/07/19 | TNL 編輯

捷克高規格接待台灣訪團,參議院高掛中華民國國旗,游錫堃:捷克是台灣在歐洲的貴人

維特齊認為游錫堃這次訪問捷克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他表示,捷克從7月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選擇前總統哈維爾說過的「歐洲作為任務」當口號,接待台灣代表團就是繼承哈維爾的精神,找回歐洲的良知和責任,為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負起責任。

2022/07/06 | 蜂鳥出版

《香港保衛戰紀》自序:真實的希望,孕育自真實的回憶和故事

生活一旦失去歷史視野,就像小說和沒有內涵的平面一樣,本質上與謊言無異。被抽空故事及歷史視野的社會,人們的溫情、開放、友善和互信會漸漸消失,換來的是緊張、惱怒、焦慮和悲傷,繼而喪失信念。

2020/09/06 | 黎蝸藤

親近捷克文化,不妨從古典音樂開始——認識捷克「民族主義音樂」四巨人

認識捷克,不妨從音樂下手。捷克可說是民族主義音樂中的翹楚,誕生了史麥塔納、德弗札克等4位名家。捷克民族音樂的豐富性也和其歷史、地理特色有關,有別於浪漫主義中的其他風格。

2020/03/16 | 譚蕙芸

陳健民坐牢與哈維爾獄中選茶包

採訪反修例到後期,我的情緒一次又一次跌到低潮。但只要收到陳健民從獄中寄出來的信,或讀他在傳媒裡發表的《獄中書簡》,我就覺得像在烏雲中看到陽光,他的笑容躍然於紙上。

2019/06/13 | 李律鋒

這就是中國香港:你跪著、把錢給掙了,可你永遠不准起來

在六四慘案三十周年的今時今日,我們或許又將目擊另一樁慘案的發生,只是地點從北京天安門廣場轉移到香港立法會廣場而已。

2018/12/10 | 精選書摘

《街頭精神》:引導世界改變的「公民」──萊比錫奇蹟、天鵝絨革命與電阻青年運動

促成柏林圍牆倒塌的示威遊行「萊比錫事件」,成為了一種象徵:安靜無聲卻又無法遏止的力量,撼動著顯然無法動搖的對象,同時也為哈維爾(Václav Havel)的理論提供了現實例證。爾後類似的抗爭,還有捷克的「天鵝絨革命」和塞爾維亞的知名青年運「Otpor」。

2016/10/06 | 讀者投書

「真」而重之——寄語真相失效時代的求真者

要推動一個成熟、運作良好並持續進步的社會,理性討論是不可或缺的燃料,燃料要從堅實的知識基礎中提煉而成,知識又建基於公認的事實。後真相政治卻反其道而行,從源頭瓦解一切,以意識形態取代事實、感覺取代知識。

2014/11/21 | TNL 編輯

【影片】捷克天鵝絨革命25周年 極權陰影再現?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發生天鵝絨革命,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權垮台;25年後的今天,捷克民眾卻發起反政府示威,表現對現任總統澤曼親中俄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