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唐獎漢學獎得主王賡武:顛沛流離的前半生,成就了在中國與東南亞華人史研究的地位 出生於印尼,成長於馬來亞的王賡武,是中國史與東南亞華人史的重要學者,他顛沛流離的前半生,成就了他在研究中國與東南亞領域的許多獨到觀點。 南洋華僑 馬來西亞華人 More... 新加坡 東南亞 王賡武 唐獎 中國史 下南洋 2019/08/26 | 精選書摘 專訪漢學家宇文所安:我認為杜甫是唐代最有趣且幽默的詩人 過去只有皇帝可以用「朕」這個字,在唐詩中通常不會使用這個字。杜甫卻用這樣的自稱來跟家人互動,從這點可以看出,他確實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見這樣的杜甫,會更喜歡他。 漢學家 宇文所安 More... 中國詩詞 李賀 杜甫 幽默感 古典文學 哈佛校級教授 持志以恆 唐獎 2018/09/22 | Abby Huang 台灣應廢核或擁核?氣候專家詹姆士.漢森:核能跟再生能源並用,才是國際趨勢 漢森大力抨擊化石燃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不過他的論點也被澳洲科學家批評過,科學家認為,漢森擁核來解決全球暖化,這種想法非常危險且極其昂貴。 詹姆士漢森 唐獎 More... 氣候變遷 能源 反核 永核 以核養綠 黃士修 核能 核電 溫室氣體 2018/06/18 | 李秉芳 2科學家同獲「東方諾貝爾」唐獎,他們對「氣候變遷」有何貢獻? 兩位得獎者的研究,不但具有科學的創見,同時為之後國際間的相關氣候協定提供極好的科學支撐,讓外界清楚地了解人類活動是如何傷害地球環境。 氣候變遷 唐獎 More... 唐獎教育基金會 全球暖化 永續 科學家 拉馬納森 氟氯碳化合物 溫室氣體 全球氣候公約 巴黎協議 詹姆士漢森 氣候 2018/06/18 | 李秉芳 兩位科學家同獲「東方諾貝爾」唐獎,他們對「氣候變遷」有何貢獻? 兩位得獎者的研究,不但具有科學的創見,同時為之後國際間的相關氣候協定提供極好的科學支撐,讓外界清楚地了解人類活動是如何傷害地球環境。 氣候變遷 唐獎 More... 唐獎教育基金會 全球暖化 永續 科學家 拉馬納森 氟氯碳化合物 溫室氣體 全球氣候公約 巴黎協議 詹姆士漢森 氣候 2015/02/13 | TNL 編輯 史學泰斗余英時捐千萬獎金:在台成立「人文研究獎」 人文研究獎將涵蓋整個人文領域,由2015至2019年提供「專書寫作獎」3名,每名36萬元;「博士論文寫作獎助」3名,每名24萬元。 Albie Sachs Dr. James P. Allison More... Dr.Tasuku Honjo Gro Harlem Brundtland 中央研究院 中華文化 余英時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南非 博士論文寫作獎助 唐獎 唐獎教育基金會 專書寫作獎 挪威 歷史語言研究所 永續發展 法治 漢學 漢學獎 生技醫藥 陳振川 黃進興 2014/09/22 | 羊正鈺 「不聽我就革命,不是民主!」余英時:用選票制裁政府 「選票不只是量的問題。」余英時語重心長地說,台灣人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政黨政治,質不能提高的話,民主永遠會停在較低的水準。 余英時 公民 More... 台灣 唐獎 太陽花學運 民主 法律 立法院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