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嘻哈音樂

嘻哈音樂也譯饒舌音樂(英語:Hip-hop Music,也叫做hip-hop或rap music,),是一種跟著伴奏、帶著韻律吟誦即饒舌的音樂風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5 | 精選書摘

《城市六千年史》:衝出康普頓——烏托邦式的郊區為何變成了災區?

從世界第一座城市烏魯克起始,帶你綜覽羅馬、巴格達、呂貝克、倫敦、洛杉磯、上海等26座城市的誕生與衰落、過去與未來,展示人類與城市共通的命運。進入巨型城市的時代,如何與自然環境共處,如何管理超級城市的生活成為現代人的課題。而人類六千年的城市史,便為我們示範了人類的下一步。

TNL+ 2023/12/03 | FUZE

綜觀法國饒舌30年歷史,「移民文化」如何造就本地嘻哈多元性?(下)

饒舌音樂的嘻哈文化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表達方式,因此法國籍的饒舌歌手倒也無需沈浸在確認自己父母的「移民」身分上,而感到沮喪。社會應該更加開明,不該讓這樣的情境成為常態。

TNL+ 2023/12/02 | FUZE

綜觀法國饒舌30年歷史,「移民文化」如何造就本地嘻哈多元性?(上)

在美國饒舌音樂興起之前,法國的嘻哈與饒舌音樂就已逐漸崛起,隨著串流服務的盛行,這種音樂風格迅速在法國受到歡迎。2015年,「Afro Trap」這種音樂類型的登場明顯帶動法國饒舌音樂的潮流。當談及這兩個在主流音樂市場中取得豐碩成果的音樂類型時,必須談及「移民」這一重要議題。

2022/07/13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顏社創辦人迪拉胖:台灣嘻哈文化已到成熟期,「多做一點沒關係,爽就好!」

在嘻哈界走跳近20年,迪拉胖最深刻的感觸是:「能把自己的想法打磨之後成真,然後被別人喜歡,還能賺到生活費,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未來他也會持續輸出對於嘻哈的觀點,他直白地說出原則:「多做一點沒關係,爽就好!」

2021/11/07 | 芭樂人類學

嘻哈「美拉尼西亞」:印尼巴布亞的地緣政治與音樂想像

黝黑的皮膚與邊緣的地位能聯繫上非裔美國人的BLM運動,自然也能勾連上嘻哈音樂文化。由上述的地緣與認同政治脈絡,我們就能瞭解來自巴布亞山區村落瓦梅納、然後移動到海岸城鎮法克法克、首府查亞普拉的Jecko Siompo為何會穿著美拉尼西亞的T恤、為什麼會說「嘻哈源自巴布亞」。

2017/01/15 | 芭樂人類學

插花、誤聽與疊合:嘻哈音樂如何可以像現代文學一樣被閱讀?

本文的目的在設法於「嘻哈也能登大雅之堂」或「嘻哈是對大雅之堂價值觀的挑戰」兩方論點外,討論嘻哈音樂與自莎士比亞、塞萬提斯以降的現代文學如何有著共通的文本「開放性」,無關乎藝術地位優劣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