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英語: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縮寫:COVID-19),是一種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縮寫:SARS-CoV-2)引發的傳染病,導致了一場持續的疫情,成為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美國能源部改口推斷COVID-19「最有可能源於中國實驗室洩漏」

美方官員不願透露促使能源部改變立場的新情資與分析詳情,但是他們說,雖然能源部與FBI都推斷實驗室不慎洩漏是最有可能的起源,但兩者推論的理由不同,因此在美內部仍有些歧異。

2022/11/12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1萬9172例、死亡60例

確診人數跌破2萬,今(12)日國內新增1萬9224例的確定病例,分別為19萬172例本土個案及5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

2022/08/27 | BBC News 中文

來自南京的重度腦麻患者完成英國博士學位,開發出AI輔助遠端診斷COVID-19軟體

重度腦癱患兒陸思源和導師一起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應用軟體,用於確診COVID-19,據信凖確度超過97%。他怎麼做到的?是什麼支撐著這個90後腦癱患者承受常人之難忍,在自己的稱謂中加上了「博士」二字?回國前幾日難得輕鬆,陸思源和導師張煜東教授與BBC中文連線,分享他的故事。

2022/08/23 | BBC News 中文

「你是武漢來的嗎?」面對微歧視,英國華裔女性創辦網路平台為亞裔發聲、爭取權益

2020年2月,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當時不到20歲的張怡雯和朋友去巴黎,聽到當地人對她們喊「新冠」。那段時間,她也聽說、讀到其它一些東亞人和東南亞人受到歧視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在倫敦政治經濟學校讀大學的張怡雯開辦了一個名為「親愛的亞洲青年倫敦分會」 (DAYLDN,Dear Asian Youth London) 的組織。

2022/08/21 | TNL 編輯

今日新增2萬2137例本土個案、新增26例死亡,累計本土確診突破500萬大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2397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2萬2137例是本土個案,累計突破500萬確診。

2022/07/13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新增2萬9849例,死亡49例:「數位健康證明」取得國際認證,符合美日加澳入境規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99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萬849例本土個案及6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9例死亡。指揮中心公布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並表示跟進國際規範,口罩令不放鬆,預計今(2022)年9月後有會有一波流行。

2022/06/3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留學生的漫漫回家路:疫情增加返鄉難度,但多數家長仍希望子女繼續留在英國

自從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以來,包括大量留學生在內的海外華人的「回國」之路可以說難上加難——從航班熔斷到機場滯留,各種困難數不勝數。特別是對那些低齡留學生——也就是俗話講的未成年「小留學生」來說,難以回家見家長更是苦悶。

2022/06/29 | 方格子vocus

後疫情時代的柏林藝術電影院:在電影院看一部好電影,永遠不會過時

藝術電影院在柏林的聚集形成了城市獨特的景觀,沒有任何城市能與它相比,連巴黎也不例外。柏林電影院的高密度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卻並不代表著競爭的結果只能是你死我活,相反地,我們可以以各自獨特的模樣生存,高密度的電影院促進了多樣化的發展。

2022/06/19 | TNL 編輯

今日新增5萬0561例本土病例、172例死亡個案,再增1名兒童死亡個案

今(19)日台灣國內新增5萬0636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0561例本土個案及7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2例死亡,而兒童累積重症個案是62位,死亡則達到18例。

2022/06/13 | 王祖鵬

疫情衝擊藝文產業,文化部再推《藝FUN線上舞台計畫2.0》,獲選者最高獎助150萬

文化部指出,去(2021)年與國表藝推出《藝FUN線上舞臺計畫》,鼓勵藝文團隊嘗試數位轉型,整合線上及線下,以嶄新的展演營運形式,振興藝文產業。共有83個團隊參與。今年文化部延續前次辦理經驗,推動《藝FUN線上舞臺計畫》2.0,歡迎團隊踴躍參加,開創多元展演經驗。

2022/05/22 | 精選書摘

《疫起面對,我願意!》:採檢結果時陽時陰,關上厚重隔離門的那一刻,小瑜嚎啕大哭

小瑜的病情雖屬輕中症,但當時要歷經三次採檢皆為陰性,才能出院。護理師楊家嘉每次在電腦前要點開採檢報告時,都像在「擲筊」,多麼希望擲出陰性這個聖杯,但有時天不從人願,小瑜的採檢結果更是起伏不定。

2022/05/22 | 精選書摘

《疫起面對,我願意!》:就在她幫確診病人插管後的五、六天,她開始喉嚨痛、微微發燒

在這波疫情中,花蓮慈濟醫院的醫護、中醫、醫技、感控小組等同心協力,一起照顧了十六位確診病人,其中兩位老人家不幸往生,團隊也努力讓他們走得不辛苦、讓家人能透過視訊好好告別;另外十四位安然返家,喜慶重生。從日常到無常,有時只是一瞬間,因為一瞬悲欣,更要及時行愛。

2022/05/22 | TNL 編輯

本土+7萬9441例,53例死亡:指揮中心公布重症兒童腦炎比例高,「8大要命警訊」需急就醫

今(22)日新增7萬948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萬9441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指揮中心強調兒童腦炎有增加趨勢,公佈8大症狀家長要密切注意。

2022/05/09 | 王祖鵬

疫情升溫衝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部再推紓困補助最高250萬元

文化部強調,各類型藝文產業在面對防疫新階段,皆有不同樣態的挑戰需克服,文化部將持續與各產業溝通,瞭解產業需求並提出相應支持政策。

2022/04/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肺炎疫情再度衝擊藝文產業,紙風車劇團、國家交響樂團等表藝團體接連取消演出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從4月中旬至今,光是到5月底的戶外演出、校園推廣及卡車藝術工程已經取消共33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任建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6月之後的演出,有不少主辦單位都表示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將作滾動式討論與調整。

2022/04/15 | 台灣勞動者協會

【2022五一勞動影展】《酒吧關門,紐約封城》:復業之後,我們還能像以前一樣毫無芥蒂地與其他人接觸嗎?

被失業、被限制在家的這段時間,各種風吹草動都讓人心驚,原本從家裡可以聽到附近公園兒童的喧鬧聲,現在只剩下一片寂靜,以及時不時響起、令人揪心的救護車警笛,又是誰確診了?還是誰不幸過世了?

2022/04/10 | 莊貿捷

本土新增431例,指揮中心強調:收到「居家隔離」通知即刻發生效力,須返家隔離、禁搭大眾運輸工具

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若接到衛生單位通知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有4點要注意包含:接到電話通知即發生效力,要馬上立即返家隔離、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