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回憶錄

回憶錄(memoir,源自法語「mémoire」及拉丁語「memoria」,意指「記憶」或「回想」),是一種具有歷史及文學性質、由記憶匯集而成的文學作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0 | 精選書摘

《接受:從精神病院倖存的哈佛女孩》:那年春天,爸爸告訴我他要改名為「蜜雪兒」

艾米宣稱已經超越的各種逆境依然在她人生裡作祟,即使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又在Google覓得軟體工程師一職,但她發現功成名就未必與安全感劃上等號。這本震撼人心的回憶錄,艾米以親身經歷「美國夢」的視角道出真相,赤裸裸描繪了向上流動的高昂代價、菁英聚集之地所散發的虛偽,以及社會對堅毅和韌性的期待所營造的嚴苛標準。

2023/10/2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普立茲獎做出重大變革:大幅放寬參賽資格,「美國本質」比「美國國籍」更重要

未來普立茲獎仍將是專屬於美國的文化瑰寶,不太可能像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那樣大步邁向國際化(只要是以英文發表的長篇小說都可參賽),但是一如札摩拉所云:「差異之中自有力量,多樣性會帶來創造力與新事物。」新規定會讓普立茲獎的「美國本質」更為精彩、豐富、厚實。

2023/09/01 | 精選書摘

《老派情書》:我們從不討論死亡,不是因為我們刻意迴避這個話題,只是在這裡,我們專心致志地活著

在本書中,迪麗亞描述至親至愛之人的死亡、浸沐於晚年愛情的喜悅,乃至對自身疾病與死亡的恐懼。全書的所有內容,奠基於她在這段期間所有的電子郵件、簡訊、信件草稿,以及通話紀錄。面對由現狀改變而來的各種情緒,她以文字誠實以待,坦然分享她真實不過的煩惱、不願直面的難題、心中的種種猶豫。

2023/07/28 | 精選書摘

《核心崩解》:身處於精神病院中根本就毫無意義,我是法學生,我要拿回我的人生!

本書是作者跟思覺失調症奮戰的紀錄,在這部極其難得而精采的回憶錄中,患者現身說法,不再只是專業治療者看似中立的代言,也不僅只有醫學方面的洞見。薩克斯細數從小到大的種種妄想與意念,對照出自己的思覺失調症在不同階段的症狀發展,以及她身為病患的心路歷程、她得到的社群支持與醫療協助、她面臨的汙名與挑戰。

2023/07/12 | 精選書摘

《戰爭是最大的惡》:我們的軍服上沾染著血跡或腦漿,全身都瀰漫著死亡的氣息

普立茲新聞獎戰地記者,報導足跡超過50個國家,深入戰爭第一現場,寫下對戰爭之惡的反思。赫吉斯以出入世界各地戰爭第一現場的報導和對於士兵、居民、受難者的採訪,推論岀戰爭的惡,筆下鏗鏘有力,令人動容。

2023/07/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叛國者》作者李志德:我們這樣白白被壓迫幹嘛?中國就是一個太好的題材啊

李志德表示,「軍中有所謂的『心輔官』,我想情報單位會不會也有,讓他們可以把心裡的話說一說?但問的時候他們笑笑說沒有這種管道,因為他們想講的沒人敢聽,而且知道機密就很危險,『我找一個人來當我的樹洞、講給他聽,講完就得把樹洞燒掉』,他們得把祕密帶進棺材裡。」

2023/06/16 | 精選書摘

《德國憑什麼》:許多人擔心老媽下台後德國人的生活,他們是對的

這本書是作者坎夫納憑藉多年擔任駐德記者和外交事務評論員經驗,揉合個人行旅中的所見所聞與人情軼事,查訪政治家、跨國公司執行長、藝術家、難民營志工及一般民眾,在在都是有憑有據的精采論述,是作者對這個西方仍是又愛又恨的國度既具批判性又富娛樂性的深度探索。

2023/05/19 | 精選書摘

《普魯斯特先生》:如果普魯斯特沒遇見她,有可能完成《追憶逝水年華》這部文學鉅構嗎?

這本動人的回憶錄,是普魯斯特生前最後數年唯一的日常記錄,也揭示了他寫作的情形。藉由賽萊斯特鉅細靡遺的節錄記憶,加上史戴凡.馬內精美細緻的繪圖,本書跟隨年輕女僕的腳步,領著我們一步一步進入豪斯曼大道和阿姆蘭街上的住家,一窺普魯斯特難以想像的日夜時光。

2023/02/15 | 精選書摘

許濬《大其心》: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我決定「敢為天下先」

書中作者分享他自我期許和精彩的人生軌跡。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職業生涯中美國的經濟、科技、和平權問題,具體展現親身經歷的貝爾實驗室的兩大主軸——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術的養成和運用,以及個人高效幽默的領導力、卓越管理能力、帶領千軍萬馬領航美國高科技的過程、和志在必得的堅持。

2023/0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安倍晉三回憶錄發表,評習近平「強烈現實主義者」、川普「拚命想隱藏本性」

日本中央公論新社8日發表《安倍晉三回憶錄》,收錄安倍生前約36小時受訪內容,包括跟外國元首間的對話,及在內政方面身為史上最長任期首相的執政秘辛。中央公論新社表示,回憶錄本來預計2022年初發表,但受安倍本人請託延後。安倍過世後,在獲遺孀安倍昭惠同意後決定出版。

2023/01/2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我的尋藥人生》:她是天生殘疾的女性科學家,也是深入險境的現代神農氏

《我的尋藥人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這是本充滿啟發性的好書,讓我們見識到一位植物學家如何克服身體和生活中的種種障礙實現理想,並且認識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的保存真的刻不容緩!

2023/0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哈利王子回憶錄銷售破世界紀錄,掀開王室家醜還有機會與父兄和解嗎?

「有些事情發生了,尤其是在我和我哥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我和我父親之間,我只是不想讓全世界知道。因為我認為他們永遠不會原諒我。」哈利在專訪中說,他公開表達不滿不是要讓王室「垮台」,而是因為他有「責任」改革,以保護哥哥的孩子。

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傷人三分、傷己七分:哈利王子挑戰英國王室童話,誰會是最後贏家?

近年來,哈利打破王室、甚至英國社會仍存在的禁忌,侃侃而談自己的心理問題。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下,這或許有助消除社會對心理健康議題的偏見,但哈利的身分以及他與家人、王室運作機器、媒體的衝突張力,讓他任何可能的「立意良善」都容易如他形容的「被扭曲」、「遭惡意解讀」。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哈利王子回憶錄飽受媒體批評,自爆在阿富汗殺害25人,前指揮官稱自毀聲譽

作家威爾森(A.N. Wilson)稱哈利這本由他人代筆的回憶錄「精心算計而且卑鄙」,是一本「惡毒」的書:「哈利做出將自己與王室不和『搬上檯面』這樣愚蠢至極的決定後,無疑處於巨大壓力……必須噴出盡可能多的惡意」、「但這使得他令人感到驚駭。無論他有何意圖,這都會使我們同情王室而不是他。」

2022/12/08 | 精選書摘

王志剛《跨越》:參與台灣以「Chinese Taipei」加入APEC的關鍵時刻,與大陸官員言語交鋒

這本約25萬字的回憶錄,不只紀錄了王志剛個人生命發展歷程,更紀錄了與其同時代曾經共學、共事、同甘共苦的每一位長官、同僚、親友,因為他們的勤懇奮勉、勇於任事,一起創造出長達半世紀不斷躍昇成長的台灣經濟。

2022/10/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深信人民有力量改變,將繼續女權抗爭

關注社會底層與女性困境的艾諾崇拜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布迪厄探討社會資本與生活中的權力關係,得獎後艾諾感謝布迪厄給予她「寫作通行證」。《世界報》(Le Monde)文學主編雷利斯(Raphaëlle Leyris)形容其作品「位於文學與社會學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