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回收

資源回收,也稱為再利用或循環再造是指收集本來要廢棄的材料,分解再製成新產品,或者是收集用過的產品,清潔、處理之後再出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0 | 《思想坦克》

從法律跟經濟角度分析,該怎麼處理拾荒阿嬤誤撿紙箱被告竊盜?

事實上,誤撿回收物品的狀況並不罕見,為什麼這類案子會層出不窮呢?除了從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或者社會結構的角度解讀外,是否可從權利的界定與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來分析此案呢?

2023/08/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布魯塞爾推廚餘強制回收惹議,廢棄物5種顏色分類複雜,民眾常出錯垃圾推街頭

《布魯塞爾時報》引述荷語媒體Bruzz指出,次級城市政府抱怨清潔機構無法正確按時收垃圾;清潔機構則反駁是民眾未遵守各顏色垃圾的回收時間,而他們則因人手不足難以反覆巡查回收。於是這幾個月的布魯塞爾街頭,不難見到橘色垃圾袋被貼上「丟錯時間」的貼紙而堆在路邊,或是堆放了不少仍未被收走的各色垃圾袋。還有地方政府發現愈來愈多公共垃圾桶被丟了家庭垃圾。

2023/08/01 | 《科學月刊》

8/1起八大類場所不可使用PLA,為何明明是「生物可分解塑膠」卻被禁用?

傳統塑膠回收分類中的六大類已經夠讓人眼花撩亂,再多一項PLA加入第七類,更會增加人們拋棄塑膠時的困擾。也由於民眾尚未建立完整的回收概念、後端堆肥處理機制也未完善,導致PLA被使用後的去處如同沒被回收的傳統塑膠般,變成了垃圾;即使PLA被正確回收,也沒有廠商能二次使用或再製成堆肥。

2023/04/27 | 環境資訊中心

塑膠平板包材回收卻進焚化爐,環團呼籲設置「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業者為什麼不愛收平板包材?空間、人力不足是主因。平板包材量少質輕、還得靠人工分選,若無人分類、無地方收受,仍是白費工夫。對此,環團建議環保署祭出獎勵,由民間清除業者把分類好的平板包材,送至政府輔導成立的「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2023/02/10 | 環境資訊中心

萌兔小提燈錯了嗎?台灣燈會「大展虹兔」引發廢棄物爭議,環團、里長怎麼看?

台北市雖為全台第一個取消免費小提燈的縣市,地方上仍不乏里民共享元宵提燈樂。有里長表示,小朋友其實不會「玩完就丟」,也有里長發起「DIY手作燈籠」活動,邀請里民利用紙張、拼布等材料製作燈籠,兼顧環保與創意。

2022/12/14 | 環境資訊中心

超商、清潔隊全台收機不間斷,國人手機回收率仍落後國際,問題出在哪?

進廠的舊手機會先由作業員拆分出可重複利用的塑膠、鐵、鋁,至於含有貴金屬的主機板、晶片,則是進入廠內的精煉系統提煉,然而並非所有處理業者都有相關製程,有些消費者也擔心手機回收會有個資疑慮。

2022/10/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研究:2022年53億支手機變廢物,每年數千噸電子垃圾運往開發中國家毒害環境

專家今天表示,今(2022)年全球大約160億支手機中,預計將有超過50億支被丟棄或束之高閣,他們呼籲更積極回收這些舊手機內所含危險材料。《法新社》報導,廢棄電子電機設備研究聯盟發現,將不再使用的手機平整堆疊起來,高度可達5萬公里,超過國際太空站(ISS)與地表距離的100倍。

2022/09/27 | 環境資訊中心

「時薪僅33元」基層回收者生計撐不住,環保署是否能提供「有尊嚴的收入」?

基層回收者每天工時長,換算下來時薪僅33元。環團批評:環保署無法穩定回收盤價,中小型業者根本撐不下去,也將連帶影響底層回收者,「這就是不把他們當成夥伴」。

2022/09/23 | Y.t.Chan

為何Mil Mill喵坊不是「再工業化」的模範?

「再工業化」首先就犧牲做實事的廠商,反映決策者並無理念和路線圖清晣的產業政策,政策欠連貫性,欠融貫性,以及欠耐性。

2022/08/28 | BBC News 中文

象徵科技進步和便利的塑膠,讓地球付出了什麼代價?接下來人類將作何選擇?

現眾所周知,無所不在的塑膠產品對當前全球氣候危機影響巨大,但要是知道人類發明塑膠的初衷實際上是為了保護大自然,你可能會感到相當意外。

2022/08/24 | 法操FOLLAW

哈根達斯下架事件:什麼是環氧乙烷?有農藥殘留就是食安出問題嗎?

哈根達斯在上個(6)月被驗出含有致癌的農藥殘留,但有殘留就代表有危害與食安危機嗎?來看看各國食安法規與容許殘留量的不同。

2022/08/22 | 明日科學編輯群

科學家研發「紙電池」與AA鹼性電池一樣強大,可生物分解而且還很便宜

如果要說明其功率的話,使用這項科技而打造出來的兩單元電池組,已足夠驅動一台液晶顯示器鬧鐘。雖然它短時間還沒有辦法對你的筆電充電,但是已經對低功率感應器與追蹤器具有很多潛力。

2022/08/18 | BBC News 中文

低碳新技術不斷湧現,但仍不足以實現2030年前碳排減半的全球目標

只要你注意觀察,這種幫助企業減少排放的新發明比比皆是 ,但是這些新發明湧現的速度不足以實現在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減半的全球目標。排放嚴重的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缺少來自再生能源的清潔能源,汽車和住房也缺少這種清潔能源。

2022/08/10 | 環境資訊中心

年底北市飲料店棄用塑膠杯,環團憂紙杯用量激增、含塑淋膜回收更不易

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可能促使飲料店轉而全面使用紙杯,但含有塑膠淋膜的紙杯回收更困難,還可能讓「回收基金」虧損更為惡化。環團呼籲政府應訂定禁限用紙杯時程,並建議民眾養成攜帶自備杯的習慣,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2022/07/17 | 讀者投書

在時尚與永續間尋找出路:國外已發展成熟的二手衣電商,在台灣有市場嗎?

就二手衣交易平台addLEss的經驗而言,出售二手衣的需求,遠大於購買二手衣的需求。大約只有一成將衣服轉售給addLEss的客人會成為二手衣買家,庫存量也一直相當高。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2022/06/19 | 創新拿鐵

旅館客人用剩的肥皂,都進了他的切肉機和大同電鍋!「Clean the World」廢物利用,做出7000萬塊新肥皂

2009年,他們後帶著2000塊肥皂到中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走進一座教堂,發現裡面有一萬人等著領肥皂,他們帶得根本不夠!13年後,他們重製成了7000萬塊肥皂,送到127個國家。

2022/05/13 | 精選書摘

《從搖籃到搖籃》:事實上,依賴「生態效率」來進行環境保護只會適得其反

從搖籃到搖籃的新典範,不僅對生態友善,對經濟成長同樣抱持正面思維:東西得以不斷推陳出新、將舊有的完全回收來製造新一代的產品。在我們將打造東西的方法重新打造時,創意、美學和精湛的工業技術,都受到了鼓勵,充滿嶄新的刺激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