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中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屬於中華民國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一部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梁敏萱

【圖表】開學了仍有400個代理教師缺,台北59所學校還在徵人,教育部如何解決?

全國中小學開學第二週,卻仍有許多縣市找不到代理教師,因此許多正式老師需要「超鐘點」才能補齊人力缺口。究竟哪個縣市最缺代理教師?為什麼會出現人力大缺口?我們梳理過去幾年的數據,帶你一起來了解。

2023/08/13 | 精選書摘

黃揚名《你們就是不懂我!》:如果哪天你跟我說要當YouTuber,或是電競選手,我一定不會禁止你

來看看「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黃揚名老師和他兒子的對話,他用32個青少年關心的問題,或是提供建議,或是真心聆聽,也不怕丟臉的寫出自己青春年少時的懵懂無知和尷尬故事,或許可以給你一點新的想法,找到你自己想要的方向,讓你知道青春期也是值得期待的!

2023/07/08 | 精選書摘

【小說】《有真與有真》選摘:我這個一生肯定只會在國內使用的名字,顯然就是失敗的作品

《有真與有真》是李琴䬁的第一部青少年小說,也是她的代表作,由於內容涉及兒童性暴力等敏感社會話題,加上探討青少年霸凌與成長創傷等議題,2004年於韓國出版時引起廣大迴響。

2022/10/25 | 劉亭妤

全美成績單: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學童閱讀和數學能力下降

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美國大多州和學區的四年級及八年級學童,數據顯示學生的數學和閱讀能力下降,且學生之間程度差異擴大。美國教育部長米格爾表示:「我想非常清楚,今天國家成績單上的結果令人震驚且不可接受。」

2022/09/14 | 李芯

青民協調查:近5成高中未落實早自習新制,以「引導學習申請書」安排考試遊走灰色地帶

針對青民協所提出的調查結果,國教署學務校安組專門委員詹雅惠表示,有部分學校仍透過練習、家長同意書方式要求學生參加早自習;對此,9月1日已再次行文重申,學校變相強迫參加早自習,是必須修正、且絕對不允許的。

2022/08/22 | 李芯

教育部說明開學防疫新制:不再全班同時停課,大專院校與確診者戴口罩活動僅需自我健康監測

考量到整個疫情防疫,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從9月12日起,高中以下含幼兒園會實施「校園防疫新制」,凡是有確診或快篩陽性的個案,就會採取7天居家照護,期滿沒有任何症狀就可以回到學校上課。

2022/08/08 | TNL 編輯

6成4學生反應暑輔違法偷跑課程進度,教育部承諾專案查核,落實教學正常化

暑輔上進度、不參加暑輔會被關切、費用超收、超過法定節數為國內目前暑期輔導常見違規事項,更有私校以「營隊」方式包裝暑期輔導逃避相關法規,對此,教育部回應將不定期、主動查核學校教學正常化落實情形。此外,全中教秘書長建議,應調整大考題目設計,讓教學現場知道不用教過於艱澀的內容、不用藉暑輔超前進度,如此才能使教學正常化。

2022/05/11 | TNL 編輯

國高中確診「九宮格匡列」亂象多,學生、家長團體抗議,教育部:放寬給防疫假、不強制要證明

對於國高中生的「九宮格」匡列方式,許多學生、家長表示不滿,還有國中教師發現,只要班上有學生確診,全班幾乎都會嚇得自主請防疫假,教室鬧空城,校園不久後也將形同「類三級」,只剩下孤單的老師與冷冰冰的遠距器材。

2022/04/16 | 《思想坦克》

在多語的台灣強推「雙語教育」引發爭議,筆者認為歷史教育可以提供解方

放棄過去為建構統治正當性的「通史」概念,以時間而非地理空間為區分來呈現歷史課,建構一套以台灣觀點為中心的世界史。直接把台灣放入世界史之中,學生只要讀一套歷史,而不是現行的台灣、東亞、世界三套獨立又糾纏不清的歷史。

2022/04/10 | 莊貿捷

疫情延燒全台15縣市至少200間學校停課,教育部:本週研擬鬆綁相關規定

疫情延燒全台至少200所學校停課,針對各地方政府仍無統一停課標準,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10)日表示,將研議統一規範於2天就會公佈,另外教育部日前也表示,不排除本週研擬鬆綁相關規定。

2022/02/14 | TNL 編輯

可以坐著吃爆米花了!台北市15日起「微解封」,影廳內飲食、遊樂場所預約規範一次看

15日起,電影院內開放飲食。柯文哲表示,因為在電影院吃東西不會起來敬酒,因此影城內原則上先開放坐著飲食,另外並也開放台北市雙層餐車,皆比照北市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開放。

2021/10/08 | 方格子vocus

比較《墊底辣妹》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台灣的補習文化為什麼長歪了?

台灣補習班或許對學生通過科舉考試頗有功效,也能激起學生似是而非的學科興趣。不過,長遠來看,牠所傳遞的知識品味不高,甚至是贗品居多;然後,牠的傳授方式奠立在階層化權力結構下。

2021/08/01 | 方格子vocus

新課綱:素養導向,國語文教什麼?

事實上,國文課的注釋、國學常識、時代背景以及讀懂所有字句等,並沒有不教,只是不再視為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新課綱趨勢下,素養教學依然會需要這些背景知識,只是退到輔助的位置——學生了解這些資訊是為了更進一步組織思考,看見更深的東西。

2020/09/16 | 讀者投書

【關鍵時事】十分鐘管教:給予學生下課空白的時間,也是教學的一部份

依據《兒童權利公約》,主要在保障兒童的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參與權利、受保護權利。套用在目前的法條中,應是希望教師不可以「限制下課」作為處罰手段,或因管教而「完全」剝奪學生下課上廁所、休息等時間。

2020/04/30 | 李秉芳

【彩虹媽媽變老師】宗教團體進入校園講座、綜合課,「校外人士進班協助教學」如何規範?

許多國中小都會以「演講講座」方式來完成「1學期4小時」的性平教育要求,但當講座邀請來的講師有特定宗教信仰,或是過於強調「婚姻價值」時,教學現場的老師怎麼看待?作為主管機關的國教署,又打算如何從法規面強化把關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