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

公債指一個國家的政府所借的債,中央政府累積的負債稱為國債,地方政府累積的負債稱為地方債。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10 | TNL國際編譯

葉倫警告美國聯邦債務上限危機迫在眉睫,美債違約將導致哪些災難性後果?

美國政府債務違約恐造成美股崩跌近20%、經濟成長率放緩4%,同時削減700萬個工作機會。長期而言,若投資人認定美國債務風險驟升,投資人將向美國收取更高額的借貸費用,由於政府借款將影響利率的調幅,最終將使大眾在借款買車、購屋的成本提高。

2023/05/06 | 德國之聲

中國對非洲國家放貸利息偏高,無力償還的貸款已經佔到總額的60%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非洲國家從中國銀行貸款所償付的利息明顯高於向世界銀行一類的公共金融機構。而此前已有研究指出,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無力償還中國債務。

2023/04/14 | nippon.com 繁體字

肩負長期寬鬆政策的「負遺產」,黑田東彥將經歷日本央行140年來最棘手的行長任期

由於日本的少子老齡化和潛在成長率低迷,導致日本的盈利能力衰退,並且難以維持經常帳戶盈餘的話,對長期利率的控制能力將瞬間喪失。正如去年秋季所看到的那樣,日圓被大量拋售,面對長期利率的猛烈上行壓力,日本央行很快就會力不從心。

2023/02/08 | 張博丞

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讚許美國最有能力解決通膨危機,呼籲兩黨攜手取消債務上限

拜登表示,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增加的國家債務比歷史上所有總統更多。然而國會當時正確的應對債務,三度無條件提高舉債上限,他要求這屆國會效仿。此言引發共和黨黨員不滿,共和黨籍議員格林甚至起立大罵拜登是「騙子」。

TNL+ 2023/01/10 | 傅紀鋼

為何民進黨政府不發錢也被罵,普發現金6000元也沒人感恩?

蔡英文點頭同意的全民普發6000元,相關法案還須行政院會通過,並經立法院三讀後才能發放,最快二月底能入帳。但更該被討論的是,這所謂「超徵」是什麼?錢從何而來?怎麼用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2022/12/05 | 精選書摘

《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高負債遲早拖垮國家?美國應付不了重債?

本書作者肯恩.費雪是暢銷財經書作家,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650億美元的「費雪投資公司」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長。他在書中特別整理出坊間常見的50個投資「偽智慧」,並以流暢又幽默的行文方式,試圖釐清許多人們普遍認為的「理所當然」,幫助廣大投資人規避因仰賴「常識」、直覺或老生常談時,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2022/02/08 | 德國之聲

美國國債是完美的「借雞生蛋」故事,通膨或將戳破這場被隱藏的噩夢

美國的經濟年度報告出爐了,作為依然的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自然會有全球性的影響。中國經濟學者沈凌繼續幾年來的習慣,對比一下中美之間的差距,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2021/11/22 | 魯汶的袋熊先生

為何德國一聽到「通膨」就會PTSD發作?回顧曾貶值99.99999997%的德國馬克

歐盟正在盡一切手段避免歐盟陷入二戰前的窘境:各國生產力衰退,貨幣貶值,通貨膨脹。他們也知道除了金融上的飲鴆止渴,要解決問題,還需要依賴財政上的投入與改革。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的PTSD雖然沒什麼道理,但也促進了歐盟對財政刺激的反思。

2021/11/15 | 魯汶的袋熊先生

歐元區的脆弱性:歐洲央行漂亮拯救「歐豬」後,卻變成「直升機父母」

總的來說,歐元區有兩大問題:第一,歐元區從來就不是「最優貨幣區」,卻使用那樣的架構,第二,歐元區完全依賴歐洲央行的信用,很可能會把市場「寵壞」。這也是歐盟和歐元區未來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如果找不到答案,那就不是OCA,是OHCA了。

2021/02/24 | 財訊

台積電股價到頂了?謝金河:國安基金可考慮出脫10%股權

台積電目前最大的挑戰來自美國公債殖利率走高,最具指標地位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1.369%,如果這個殖利率持續上升,勢必頂到台積電的長期投資價值。

2020/06/02 | 陳莘傑

為什麼每次新聞出現「公債負斜率」,市場就容易恐慌?

你突然發現朋友需要借一筆三天的有短期周轉金,但是你壓根就知道他還錢有困難,這時的高利息是必然的。負利率就是這種狀況,突然間出現一些大事,短天期的利率就會有機會比中、長天期的還要高。

2020/04/27 | 德國之聲

中國若想「抄襲」歐美發現金補貼的政策,還是要看看前提條件

歐美國家紛紛出台紓困措施,以緩沖疫情對經濟的創傷,其中不乏直截了當的補貼措施。這引起不少人對於中國的質疑:為什麼其它國家都給老百姓「撒錢」,而一向被視作「財大氣粗」的中國卻遲遲不出手呢?經濟學者沈凌分析認為,國情不同導致了中國不能照抄歐美的作業。

2020/04/23 | 橫議拉美

從經濟援助到太空軍事合作,中國藉阿根廷「登陸」南美洲

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阿根廷經貿關係快速發展,2019年阿根廷對中國大陸出口大幅成長61.8%至68.1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10.5%。中國與阿根廷兩國合作關係從經濟、政治擴展到航太科技,甚至進入「軍事」合作領域,引起美國高度關注。

2020/04/17 | TNL 編輯

將迎來8天連假「旅遊返鄉潮」,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全境列入「緊急事態宣言」

除了宣布日本全境皆列入「緊急事態宣言」,安倍晉三也宣布擴大紓困對象,從只補助貧困弱勢,改為每人將加發10萬日幣。目前,還有哪些國家也直接撒現金紓困?

2020/04/11 | 財訊

疫情肆虐、油價墜落,誰是「全球大殺盤」下的台股不敗防線?

實戰投資上,現階段最重要是嚴控持股比重,最好不用槓桿,不過,一旦有效解藥出來,市場也很可能一夕翻轉,因此投資邏輯可以先找在疫情下受惠股,等疫情穩定後,再介入業績回升股。

2019/11/25 | 精選書摘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消費也是投資——借貸消費文化的形成

把「消費」和「投資」、「消費」和「生產」對立起來是不恰當的。消費也是投資,關鍵在於是否把人力資本看作資產。在今日經濟環境下,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資產,因此根據需要借錢花也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