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15 | BBC News 中文

台灣大選進入倒數階段,「中共間諜」再度引發關注

澳洲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宋文笛認為,台灣當局公布間諜案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後端增強了人們對台灣反間諜能力的信心,但代價是削弱了外界對其前端能力的看法。「人們會想,台灣能抓到間諜是好事,但為什麼台灣不能從一開始就防止這些間諜滲透到系統中,或預防他們被敵方吸收呢?這可能會引起其他潛在合作伙伴和友好國家的警覺,使他們未來不敢與台灣合作。」

2023/1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安局「安維8號」成軍,偵爆犬成焦點,耳罩抗噪與美軍同規不怕造勢鞭炮聲

特別的是,可以看見安維成軍典禮現場的偵爆犬均配戴「耳罩」及「鞋子」,現場領犬員解釋,此為抗噪耳罩,能夠降低50%噪音,避免偵爆犬遭到造勢會場的舞台、鞭炮等噪音干擾影響執勤精確度,同時抗噪耳罩亦是美軍「標配」,確保美軍犬在搭乘運輸機、直升機時不受噪音干擾,而鞋子則是避免犬隻在光滑地免打滑。

2023/09/22 | 讀者投書

監控檔案公開:本土且具民主精神的長老教會,在威權時代成為政府提防的對象

監控檔案公開,或許可幫助了解一些真相,但檔案中很多資訊並不準確,還常見監控者對被監控者充滿惡意的評析。這些資料某種程度就像八卦新聞,有些人藉著傳言製造成見,形成定論,當事人該如何為自己辯白?即使有機會說出不同檔案所寫的事實認知,恐怕也只能被視為平衡報導的意見之一。當這些資料公開,是否會再一次造成傷害?

2023/07/05 | Abby Huang

2027台海開戰?國安局長蔡明彥:中共尚無武力犯台能力,「兵凶戰危」氣氛是人為操作

蔡明彥也透露,下半年進入選舉熱季,則聚焦在台灣內部公共政策討論,包括風電政策、缺蛋、農業供銷問題,都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後續假訊息操作變成帶動風向的議題,讓台灣在選舉過程中陷入內部政策的辯論。

2023/07/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叛國者》作者李志德:我們這樣白白被壓迫幹嘛?中國就是一個太好的題材啊

李志德表示,「軍中有所謂的『心輔官』,我想情報單位會不會也有,讓他們可以把心裡的話說一說?但問的時候他們笑笑說沒有這種管道,因為他們想講的沒人敢聽,而且知道機密就很危險,『我找一個人來當我的樹洞、講給他聽,講完就得把樹洞燒掉』,他們得把祕密帶進棺材裡。」

2023/04/26 | Abby Huang

中共多重方式介入台灣選舉,國安局證實:更新設備與五眼聯盟交換即時情報

國安局長蔡明彥表示,境外敵對勢力可能介選的問題已經變成是民主夥伴國家間高度關切的重要議題,是明年二合一大選之前跟國際社會合作的重點項目,國安局也正在建置系統,以利即時與其他國家分享情報,合作對象包括五眼聯盟。

2023/03/15 | Abby Huang

金門上兵失蹤現中國、宏都拉斯擬斷交,立委質疑與蔡英文將出訪中美洲有關

立委王定宇表示,中國選擇此時出手,中國長期挖我邦交國不是新聞,但時間點有些特別的設計,他指出總統蔡英文即將在4月過境美國出訪拉丁美洲,透過宏都拉斯做出此外交動作,是為淡化蔡英文出訪的焦點和重要性;又有一說副總統賴清德曾訪宏都拉斯,而賴清德今日登記民進黨總統初選,選擇今日出手是否也有異議?

2023/02/03 | Abby Huang

美CIA局長示警「習近平下令2027年前備戰攻台」,我國安局長:台灣面臨安全威脅有增無減

雖然俄羅斯戰事膠著,但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2日警告,不應低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的野心,他說根據美方掌握情報,已知習近平下令解放隊準備好在2027年之前入侵台灣。

2023/01/17 | 精選書摘

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台灣寧靜革命利息比本金重,看來就要由下一代來支付了

即使有專責機構,連第一項追求真相的工作都無法順利進行,「未竟之業」移交各部會去做,會有怎樣的結果呢?各部會倉促間,負責的人員可能連「轉型正義」是什麼都不知道呢。不然,你們可寫信去請教他們「何謂轉型正義?」,看他們如何回答。

TNL+ 2022/08/16 | 局外人

柬埔寨拐賣台人已成複合式國安危機,外交部與警政署應對能力有限,國安局應主動擔起任務

國安局等情報機構除了思考如何接觸柬埔寨方面、支援受困台人跟救援者之外,也應該透過相應的管道掌握加害者的身分背景,蒐集相關加害者的情報、動向提供給警調單位作為未來誘捕行動的準備。

2022/06/27 | 精選書摘

《他們說我是間諜》序幕:讀了解密檔案,我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擁有一個「邪惡分身」

發現我有一個邪惡分身之後,我的感覺是困惑。當我讀到他們形容我是一名間諜時,我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真的是間諜。人類學家的研究可以有多像是在刺探情報?然後我問自己,他們為我刻畫的那幅讓人不敢恭維的畫像,會不會也許是事實,或至少是有幾分道理。

TNL+ 2022/06/10 | 局外人

退休情報人員如何看待「江南案」?三種主要看法都與外界有極大落差

談論退休情報人員對於「江南案」的看法,似乎是對於今日公眾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吾人不能忘記,退休情報人員對於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態度,其實仍然影響今日情報機構在相關政治案件的檔案解密、反省等轉型正義的態度。

2022/06/09 | 精選書摘

《人工智慧最後的祕密》:機器學習法可能加深不平等,導致窮人、黑人與拉美裔受到更多監視

雖然帕蘭泰爾系統與國安局系統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但它們已經轉移到地方社區層次,出售給連鎖超市,也賣給地方執法部門。這代表從傳統警政,轉向與軍事情報基礎設施更相關的目標。

2022/04/03 | 讀者投書

國安人員超帶案未申報進口菸品稅捐,用「刑罰」而非「行政罰」處理合適嗎?

國安人員超量攜帶菸品一案備受社會矚目,一時輿論亦群情沸騰,然而作為成熟的法治國家,法院仍應秉持明定的法律條文及法治國各式原理原則,只是由本次的判決中不難看出,法院在論理及判斷上未免過於武斷。

2022/03/18 | 局外人

促轉會批國安局抗拒轉型正義,「國家安全」是湮滅相關檔案的藉口嗎?

國安局對於轉型正義始終抗拒,在解密相關檔案上一直是抱持不合作、拖延,甚至直接以「保護情報工作人員」跟「國家安全」為藉口,逕自遮掩相關檔案文件,甚至湮滅政治案件的證據,如銷毀林宅血案兇手錄音帶即為一例。

2021/12/21 | 精選書摘

《Metadata後設資料》:海登將軍說「我們是靠後設資料來殺人」時,所意謂的是什麼?

作者提醒我們,後設資料已經不只是在圖書館用來描述和管理藏書的書卡,也可以用於描述和管理網路資源、應用程式介面、描述影音格式,甚至是藝術品和科學資料集,後設資料將會持續演進。

2021/12/16 | 疑案辦

台灣解嚴前夕最血腥的林宅血案(四):凶手躲過當局嚴密監控入屋行兇,會不會是政治謀殺?

如果林義雄及其住處長期遭受各單位監控,那麼兇手是如何避開這麼多耳目潛入林宅行兇?理論上做不到吧?除非,兇手是……但專案小組卻從一開始就確立偵查方向,鎖定犯案者為「黨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