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或稱國立公園,是一種為保留自然而劃定的區域,通常由政府所擁有,目的是保護某地不受人類發展和污染的傷害。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6/21 | TNL 編輯

雪霸山屋「加壓艙」被塞廚餘垃圾,內政部疾呼:藍色儲存桶是高山症救援用,不是廚餘桶

加壓艙是供出現嚴重高山症(高海拔肺水腫、高海拔腦水腫等)的登山民眾減緩症狀的重要工具,不需電力只需要用腳踩加壓幫浦,可適當舒緩高山症患者的不適,爭取更多下山時間。

TNL+ 2022/05/15 | 野人

【野人山海經】我在墾丁國家公園當生態解說志工的日子:原來工作內容不包含和妹子在海邊打沙灘排球

我在墾丁走跳多年,我變了很多,墾丁也變了很多,但那股分享寶物的熱情不曾改變,然而,夢幻泡泡終究會破,隨著深入在地,我們也逐漸明白一些事:像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自然生態再重要,終究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1/10/04 | TNL 編輯

今日本土+0,指揮中心宣布5日起7大鬆綁政策:餐飲內用不用隔板、KTV桌遊開放非酒精飲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再度宣布防疫鬆綁,明日起至10/18仍維持二級警戒,但餐廳內用可以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超商販售茶葉蛋、關東煮等熟食不限由工作人員服務方式販售。

2021/03/20 | 環境資訊中心

利用即永續、狩獵即保育:各國國家公園作法可供台灣借鏡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的國家公園是否該嚴格全面禁獵?或許政策應該從更上位的角度去看跨領域整合,讓國土治理能永續,因為原民狩獵與保育未必是相衝突的兩端。

2021/01/18 | 環境資訊中心

躲過走私、躲不過氣候變遷,尼泊爾「印度犀」面臨生存新威脅

專家表示:「犀牛死於自然原因時,我們不會過度擔心。但是犀牛淹死,或被洪水沖到印度,就是個警訊了。」

2020/10/1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探索福爾摩沙之美:台灣觀光旅遊業如何從日治時期萌芽並發展至今?

隨著國外旅客人數增加,以及國內旅遊風氣日熾,政府積極規劃戶外休閒場域,將天然景觀開發成觀光景點。例如,61年設置墾丁森林遊樂區及墾丁風景特定區,滿足民眾旅遊需求,也開啟台灣設置風景區的先河。

2020/08/06 | TNL 編輯

水溫9度、游30分鐘就要換手:5名俄國人橫渡55公里貝加爾湖,呼籲關注普亭開發令

俄國總統普亭上周簽署新法令,允許開發者未經環境評估就在貝加爾湖畔建設。5名俄國人以接力游泳方式橫渡貝加爾湖,呼籲大眾關注俄羅斯的自然保育。

2020/06/19 | 環境資訊中心

台江國家公園濕地渡假村環評過關, 業者「逸水立旅」保證了哪些事情?

在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旁蓋渡假村屬「全球罕見」,後來開發商承諾退縮12公尺、加強生態監測、每日記錄鳥擊、鳥屍等,並取得台江國家公園同意。最後在6月10日的環保署環評大會中決議通過環評。

2020/05/06 | TNL 編輯

指揮中心:高山山屋7日開放登記,中華職棒8日開打每場千人為上限

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中華職棒8日起開放球迷進場,初步規劃可開放1000名觀眾進場,也將從明日起恢復開放高山山屋線上登記。

2020/04/10 | 李修慧

觀光景點、夜市、寺廟即日起「人流管制」:按照出入動線、不能邊走邊吃

今日指揮中心記者會的其中一個焦點是確診的酒店公關,有記者詢問,第一時間疫調她並未坦承工作職業,未來怎麼避免類似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坦承:「這些資訊,疫情調查人員其實有掌握,但是可以跟記者講的,通常都會比較保守,我們每天都有2點的記者會,如果我們要是講太多,那她下午、晚上的行動就會受影響。」

2019/07/23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上路:讓植物園不再只是個搜奇的場所

異地保種的目的,不只期望有一天這些種原能回到原棲地,也希望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當棲地崩塌消失時,為原生植物增加備分。

2019/06/23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以永存世界級景觀為目標的國家公園,最早從何時開始設立?

台灣目前已設立9座國家公園,希望能永存世界級的景觀特色。但國家公園從何時開始設立?就讓我們在國家檔案的引領下,來趟國家公園設立回顧之旅。

2019/04/15 | 鍾喬

PM2.5下的「里山相遇」:差事劇團vs.油甘子劇團之身體對話(上)

「里山相遇」這項表演計畫,從里山的想像出發,回到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里山精神倡議。核心精神恰在於:如何以藝術復甦備受碳化威脅的世界環境與生態。台灣「差事劇團」與泰國「油甘子劇團」以「里山相遇」(Satoyama Encounter)為名,在清邁展開劇場對話。

2019/02/01 | TIME

美國政府關門如何影響民眾:為什麼國家公園有些營業,有些休息?

依據聯邦資金補助狀況不一,在美國政府停擺期間的各大國家公園和博物館,有些開門,有些休息,機場基本上會持續開放,但可能會無人處理你的線上交易。

2019/01/21 | 李修慧

「比基尼登山客」墜谷凍死的兩個疑問:做足準備為何不申請?搜救費該誰出?

吳季芸既然已經將登山計畫書都準備好,為何不直接向玉山國家公園申請入山?登山部落客雪羊認為,那是因為「台灣國家公園入園申請系統,對有實力的登山者而言,根本是一塊絆腳石。」

2018/09/19 | 地球公民基金會

不補助「原生植物」的造林政策,算是真保育嗎?

《獎勵輔導造林辦法》的造林樹種不包括毛柿、過山香等在地原生樹種,因此發生有人買下廢棄檳榔園讓在地植物自然演替復育成林,卻拿不到造林獎勵金的情況。很顯然,現行以「經濟林」方式的獎勵辦法,完全不適用於生態保育取向的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