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英語:National security)簡稱國安,以及國防(National defense)概念,泛指透過使用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各種手段,來維護國家的持續存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歡迎外資,但必須按照「中國的規矩」來:北京打擊西方諮詢業,美國研調公司關閉中國辦公室

中國政府也許想釋放出這樣的訊息:歡迎外資,但必須按照「中國的規矩」來。不過,這正是中國政府最受批評之處,因為當前的紅線並不明確,「危害國家安全」、「涉密」沒有一定的、理性的標準。在凱盛融英被查後,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就呼籲當局對於許可的盡職調查領域有「更清楚的描述」。

2023/05/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中國將經濟數據鎖進黑盒子,外資深感不安;流亡海外新聞人號召全球拆中共網路圍牆

中國政府對專業諮詢公司加強審查,會極大增加在中國營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有企業高管表示,中國當局擴大「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可能會令很多日常營商行為,如蒐集當地市場及生意夥伴的資訊都變成違法。當外界越難了解中國,只會減低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過,中國很有信心外資非常依賴中國市場而不會撤走。

2023/04/26 | 李秉芳

台商被中共軟禁利誘,企圖吸收在國安單位任職的學長,遭檢方依國安法起訴

男到案後辯稱自己沒背叛國家,也沒有替中國發展共諜組織,單純只是不想在中國活不下去,才會假意幫忙試探學長,最後也沒成功,但檢方認為他第一次向探詢失敗後,又3次試圖接觸,認定他有替中國發展組識的意圖。

2023/04/11 | 德國之聲

西方國家打壓不斷,為何中國監視器依然熱銷全球?

隨著西方對中國科技的打壓,影片監控企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審查。不過,儘管人們擔心它們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但全球對中國監控攝影頭的需求並沒有減弱。

2023/03/28 | BBC News 中文

美國企業對其中國業務態度消極,採取「中國+1」戰略降低供應鏈風險

美中關係惡化還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正考慮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境外。蘋果通過在中國生產大量iPhone,已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但它現在越來越多地在印度等國生產。然而,上海的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這對解決中美緊張關係的影響有限。

2023/03/27 | BBC News 中文

TikTok風暴:為什麼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科技公司會帶來安全風險?

網路安全公司ESET的全球安全顧問傑克・摩爾(Jake Moore)說,並沒有確鑿證據指,中國正利用其科技企業進行間諜活動。但是,他說:「現在有擔憂認為,像華為和TikTok等公司已經大到可以大規模的盜取數據並危害國家安全。」「各政府現在採取預防手段而不是再晚一些,是正確的。」

2023/03/04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的特洛伊木馬?TikTok如何回應三大網路安全擔憂與質疑?

批評者認為TikTok是一個「特洛伊木馬」——儘管它看起來無害,但在衝突時期可能被證明是一個強大的武器。這一點在美國成功帶頭,呼籲阻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5G基礎設施部署時就很明顯,同樣是基於「理論上的風險」。

2023/01/04 | BBC News 中文

台灣禁訪台港澳居民遊行及接受採訪?學者質疑法律依據

廖元豪指出,原則上港澳人士歸《港澳條例》管理,外國人歸《入出國及移民法》管理,後者條文寫得更嚴格和具體,可作補充。「但《入出國及移民法》也保證了合法集會遊行這個權利,何況《港澳條例》從頭到尾根本沒有這個規定,那你怎麼能說人家不能參加集會遊行,這個說不通。」

2022/12/29 | 賴冠伶

美國眾議院提前對TikTok實施禁令,因國安疑慮禁止工作人員在院內設備使用

Tiktok發言人奧伯韋特(Brooke Oberwetter)在28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指出,目前在眾議院所管理的手機中安裝Tiktok的人只有兩位數,因而此一禁令的影響微乎其微。「此舉是一個政治信號,而不是為了要真正解決國家的安全問題。」

2022/1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艾米尼之死」頭巾抗議百日逾500死:當局逮捕7名煽動示威嫌犯,譴責英國扮演挑撥角色

儘管伊朗過去也曾發生全國性示威活動,一次是從2017年持續到2018年初,另一次則是在2019年11月,但都無法與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抗議活動比擬,因為這場由婦女領導的示威浪潮涉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示威者在抗議活動中不斷高呼「女性、生命、自由」等口號。

2022/1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TikTok分享個資、監控等疑慮,5面向分析為何威脅美國國安

雖然新的聯邦禁令預期不會對估計有1億3000萬名的TikTok美國用戶造成重大影響,但《路透社》諮詢的專家表示,這項措施可能會損害TikTok的形象,進而嚇跑有價值的廣告客戶。這項禁令包裹在為美國政府運作提供資金的一份龐大綜合開支法案,預計本週交付表決,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2022/12/15 | BBC News 中文

美國國會議員以擔心中國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提案禁止使用TikTok

共和黨參議員馬可・盧比歐是該法案的其中一位支持者。他表示他的法案將阻止來自中國、俄羅斯及「其他令人擔憂的外國」的社群媒體公司進行所有交易,「這不是為了針對創意影片,而是針對一個每天收集數千萬美國兒童和成人數據的應用程式。」

2022/12/13 | 李秉芳

吳怡農主張適度延長義務役,另外建立「國土防衛部隊」,國民黨質疑:疊床架屋,作戰時要聽誰指揮?

吳怡農解釋,如果只是打掃營區環境,那4個月延長到12個月,當然多數人不會支持。過去他主張先把目前4個月的訓練內容做好,然後再來討論延長。但過去幾年國際局勢改變,而台灣準備的時間也越來越被壓縮,所以,他支持全面改革訓練內容、適度延長兵役。

2022/06/28 | 藍妮蒨

二十大臨近中國嚴控網路:要求業者嚴格檢查使用者真實身份、學術平台「知網」再遭網安審查

中國下令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在帳號資訊頁面,展示「合理範圍內」的網路用戶帳號協定位置歸屬地資訊(即公布IP所在位置),便於「公眾為公共利益實施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