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國語可以是指:

《國語》: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為一部中國分國紀事之古代經典史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06/01 | 讀者投書

不讀蘇軾導致「靈魂乾涸」? 「貶謫文學」需要存在,但不該泛濫成災

貶謫文學作為舊時代的產物,於現今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要認識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欣賞文人的筆法及面對人生的態度,這些意義都有教育的重要性,但並不是此文類獨有的——貶謫文學不應繼續在國文教育中、在靈魂中「氾濫成災」。

2018/08/07 | 精選書摘

難的東西簡單說——品牌故事的書寫五要素

品牌故事為了便利傳述,切忌訊息過多,或是轉述時間過長。因此,整理出好的品牌故事的大原則就是「難的東西簡單說」,而我們可以用五點要素達到這個原則。

2018/08/06 | 精選書摘

難的東西簡單說——品牌故事的書寫五要素

品牌故事為了便利傳述,切忌訊息過多,或是轉述時間過長。因此,整理出好的品牌故事的大原則就是「難的東西簡單說」,而我們可以用五點要素達到這個原則。

2017/11/1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要課綱用《詩經》,要鎮暴用《尚書》──經書真的可以治國嗎?

就像今日我們對博士學者治國的質疑,知識是否能完全等同於行政力,而學術的專業能否照應實務的變化,這難免會遭致質疑。風俗淳美的好時代是真的過去了,還是還未到臨?我們不妨繼續看下去。

2017/10/29 | 羊正鈺

高中文言選文15篇出爐:除了〈台灣通史序〉出局,還多了哪幾篇?

此次選文的最大變革,是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序〉被判出局。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該文被刪除,主因在於違反《原住民族教育法》第2及第20條精神。

2017/10/0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古文覺醒青年嚇到吃手手!──漢代的今古文之戰

我想這可能就是讀古文給我們最大的意義。正因為這些「古已有之」的現實,讓我們一方面感嘆歷史如此無情的重複,另一方面卻懷念起這些不算白白讀過的古文。

2017/09/19 | 幹幹貓

【插畫】人之初性本善?你都不肯定還要我背起來

近月引發的國文教學文言文該廢該留之爭,源自於9/10即將審議民國10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研修小組將國語文課綱的文言比例訂在45%至55%。進入教育部課審會程序後,普通高中分組委員建議調降以30%為上限,引發支持、反對方各自連署。

2017/09/1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不必背負使命,不必承接鄉愁,只要學生想讀,就是好文

這些現代文學作品,這些白話文,是不是略過不教?從作品到作家,結合時事,延伸到生命情境,都是教師可以傳授,同學可以討論的。這就是選文的重要。同樣白話文,怎麼選,是一大學問,文言文也一樣。

2017/09/11 | Louis Lo

課審文言文比例維持不變的「功臣」:你知道有多少票棄權嗎?

「制度的疏漏」造成課審大會昨天通過「文言文派」支持的案子,卻不是課審大會委員依民主程序投票決定,難怪有委員譏諷自己淪為背書角色。

2017/09/10 | 李修慧

課審大會結果出爐:四個提案都沒過,文言文維持45%~55%

高中國文老師建議,文言文學習應該循序漸進,從國小開始慢慢加強文化知識,不是只關注高中階段的文白比例。

2017/09/10 | 李修慧

「文言文小組」不專業?選文經過106名國文老師投票

教育部「高中國文課綱課文言文選文小組」的成員名單,其中12人只有一人有國文專業,但其實這是課程審議的常態。

2017/09/08 | 厭世哲學家

先不討論文言白話,為什麼國文課本都是失敗者的牢騷?

我們為什麼不選一些成功者的文章?我們為什麼不教學生讀巴菲特傳記?因為「成功」容易讓人迷失自我,讓人以為只要成為一個世俗價值觀中所謂「成功」的人,努力達到這個目標,他的人生任務就完成了、圓滿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2017/09/07 | Patrick

國文課綱比例爭議(下):文言文教育不是教材的問題,而是老師教法的問題

文言文相關課程之所以會成為許多學生學習的夢魘,來自於教師忽略了教學應該有彈性。但教師之所以被迫要死板的照著教材編排硬教,來自於考試引導教學所帶來的扭曲。把教育結構扭曲的問題,全怪到文言文教材,鍾教授認為並不公允。

2017/09/07 | Patrick

國文課綱比例爭議(上):高中是國民語文能力頂點,文言文有助語言精緻化

我們好奇的主要問題,自然就是這次的爭議是怎麼來的?而108課綱的國文領域,又是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決定文言文所佔的比例?

2017/09/07 | 朱建豪

能不能做到「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即是接下來國文教育的功課

我當然肯定文言文在中文這一文字載體的傳統價值,但要是過度推崇了古典價值而導致我們在現代特有的中文環境裡迷航了,那亦是辜負了我們自身所使用的語言,因為這無疑是殺死了它們與生俱來本該有的創造力。

2017/09/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很多幹話成經典,不少實話被湮滅⋯⋯讀古文的意義是?

我覺得這也就是讀古文給我們現代人最大的意義所在。它簡直像機器貓偷藏在書桌抽屜裡的時光機,雖然改變不了什麼,但好像就覺得自己沒那麼孤獨了。

2017/08/30 | 讀者投書

歷史科的中國史位置已經改變,國文科猶可見許多人懷抱「中華民族主義」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爭論只是具象的呈現一個角度的意識形態架構,文言文有台灣主題;中國文學亦有白話文學,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的爭論亦非單純二元對立可以解決。

2017/08/30 | 林立青

能讓做工的人、洗頭小妹書寫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才是我想看到的國文教育

我只期待每個職業每一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故事和心聲。不用很文雅,不用很美麗,但要所有人都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才是我會想要看到的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