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國語可以是指:

《國語》: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為一部中國分國紀事之古代經典史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7/08/30 | eoiss

課綱的重要性與文言文的需求性

文言文有沒其重要性?當然有。有沒重要到每個中學生課本裡面一半都是文言文?絕對不需要。教綱的重要性是對絕大多數中後段學生而言,你要這些日後沒多少人唸大學,就算唸了也很少唸文學的同學,現在每學期唸幾篇古文,總要給點理由。

2017/08/29 | Objection - 蕭奕辰

教師同行們,不要為了1%的學生,硬拖著99%的學生一起陪葬

現行的國文教育,是沒有達到目的的,因為連目的是什麼都含混不清,更別說是手段。你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繼承道統?那只是極端少數人。絕大部分學生並不需要也不想要,終其一生更是完全不會用到。那你花那麼多時間要學生死背硬記幹嘛?

2017/08/29 | 精選轉載

國民義務教育並非菁英教育,中學國文也不是中文系先修班

我並不認為在教材中增加白話文比例會使學生語文能力退化,甚至如某些人恐懼的文化斷根。我相信,學生若在貼近生活經驗、日常語言的白話文中,習得能力、取得自信、培養出長期閱讀的習慣,他自然就會去挑戰更豐富、更深難的文本。

2017/08/29 | 精選轉載

管他文言文還是白話文,語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同情共感」

在文學與現實生活情感連結中最強的,就是小說與戲曲。但可惜,古代小說與傳統戲曲,根本進入不了「文言文最高」的討論視野裡。金瓶梅全本、紅樓夢前半,戲曲劇本,都有太多太多即使是現代人都似曾相識的情緒悲喜。

2017/08/25 | 讀者投書

精熟古典是掌握現代的鑰匙:108課綱給文言文的時間足夠嗎?

「不管哪一個事業,成功的最大前提,都是要有一萬個小時的不斷練習。」在這個視野下,我們期待高中必修國文課本能選入經得起時代淘選的文言文,在教師自主的課堂創造與實踐中,「精熟」華文的使用。

2017/08/24 | 羊正鈺

高中國文的「文言文」太多了?否則不會那麼多補習班

向陽說,國文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會寫自傳、一封求職信,和朋友在網路溝通時,能寫出一篇很有邏輯的短文,這才是國文課該教的。

2017/08/23 | 讀者投書

文言文是台灣人的「祖產」,拋棄後台灣文化就會更「富裕」嗎?

人文學科與理工不同,沒有廣博閱讀與長期思考蓄積而來的深厚涵養是不易有成。能讀懂文言文,用文言文寫的數千年的中文古籍,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資料庫」,CP值超高。

2017/08/23 | 讀者投書

與其爭論文言、白話比例,何不考慮以「議題導向」作為選文依據?

國文課的教學,可以嘗試跳脫以「單篇選文賞析為主」的編排方式。用議題導向編排,學生學的不再是一個點(單篇文本),而是一個面向,在這個議題中,他有更多的文本可以參閱比較,作為提出論點的證據。

2017/08/20 | Louis Lo

教育部課審會擬調降文言文比例,網路票選推薦文章涉歧視

課審會高中分組討論時,為收集民眾意見,列出54 篇推薦選文開放網路投票,其中有許多篇是台灣文學作品,內容選材也引發網路討論。

2017/07/19 | 李修慧

明年指考不再用「准考證」,學測國英範圍更大、國文非選擇獨立

過去各項考試都要攜帶「准考證」核對身分,常有考生不慎遺失,需另外申請,造成作業麻煩。107學年開始,將取消「准考證」,考試當天只需攜帶身分證、健保卡、駕照等正本以查驗身分。

2017/07/03 | 憤怒男 呼嚕嚕

【插畫】邊緣人如何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今年指考國文科作文題目是「 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英文作文則為「為何寂寞、排遣寂寞」,引起平常不善經營人際關係的網友反映:「考個指考像被洗臉。」

2017/04/27 | 厭世哲學家

國文教育改革不在於啟發學生自己找答案,而是問一個真正的問題

國文老師能做的就是引導,而且要好好地引導,從提出問題、釐清問題開始,教學生應該怎麼問出一個真正的問題,如何精確描述這個問題,證明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成立的問題。然後才是指引他們如何動手去找答案。

2017/02/05 | Louis Lo

國文作文用英文寫!大考中心:題目沒規定,考慮先英翻中再評分

對於英文答題要先翻譯再給分的說法,引起許多網友討論,有網友就說,「早知道我英文作文也用中文寫!」、「這個開放下去,以後哪科若沒講清楚,大概會出現各國語言答題。」

2016/04/12 | STOP KIDDIN' STUDIO

【不要鬧工作室】國中會考的國文有多難?來看看老外們能得幾分

一年一度的國中會考又要來了,這些連台灣人都未必滿分的考題,在學習中文多年的外國人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不要鬧工作室邀請了來自各國的朋友,挑戰國文科的會考考古題,一起來猜猜看,這份讓考生叫苦連天的試題,他們能夠答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