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
【專訪】《未竟的快樂時代》作者徐承恩:面對中共威權,香港各世代間的矛盾與衝突有可能和解嗎?
中共的極權統治,如一堵高牆,矗立在香港民主運動前方。徐承恩不是沒想像過中國的民主化,但那需要層層解放,難上加難。《未竟的快樂時代》借林夕填詞的〈我的快樂時代〉一曲為名,曲中「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在現實而言是絕不可能的。時代遠遠,長路漫漫,未竟時代的歌曲仍在唱著。
2023/03/10 |
原是二戰期間為團結泰國而推廣的「國菜」,如今成了全球家喻戶曉的「Pad Thai」
「泰式炒河粉」的魔力,就是簡單的食材卻又色香味十足,也是許多外國人認識泰國料理的一道「入門款」,而這道料理其實還跟泰國「國族主義」的建立有非常大的關係。二次大戰期間,當時的掌權者披汶決定從飲食出發,試圖將民眾透過這道「國菜」凝聚在一起,促進整個王國的團結和民族認同感。
2022/12/29 |
米爾斯海默《大幻象》推薦序:如果讀者因「正義感」而拒讀本書,那絕對是知識上的一大損失
《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是一部深入淺出的新經典,以大量的史實、俯拾即是的名言金句與清晰的邏輯,建構起國族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理論巨廈,一方面力陳自由主義外交邏輯的錯誤,也對近三十年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愚昧提出嚴厲批判。鑑於米氏在學術界崇高的地位,本書是任何關心美國外交政策與世界政治局勢之讀者所不能錯過。
2021/02/11 |
《成為臺灣人》:台灣人形成民族意識,是為了有別於兩種國族主義——日本和中國
從清治末期到戰後初期,基隆城一直有著無限可能,作為實體和想像邊境的一部分,在帝國和民族國家的交界處占有重要位置。作者從在地認同、社會團體、宗教文化、福利領域等面向,以可謂首當其衝站在臺灣現代變遷最前線的港都基隆為中心,檢視一段台灣人民族起源的歷史。
2020/02/20 |
「真正的斯堪地那維亞是什麼?」北歐航空新廣告打臉極右派政黨
回頭看看我們摯愛的台灣,向來不乏國族主義的大放厥詞,卻經常忽略許多事實。這個國家能夠成長茁壯至今,靠的不是虛無的國族主義,而是海洋文明的開放、民主社會的包容、以及從不間斷的融合。我們若將一切的努力都歸功於單一國族主義、迷戀於民族復興,才是一種最大的自貶、把自大美化成自豪。
2018/12/13 |
韓國藝術如何、為何、何時啟航,並在國外受歡迎
正如我先前提過,南韓的崛起是奇蹟,因為實在很不容易,也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偏離航道。假使工業是第一步、民主是第二步,那麼韓國的故事是透過文化完成,此處是指最廣義的文化,從文化的表現形式傳到海外,到世人對韓國人感到熟悉,就像對澳洲人和法國人一樣,南韓的特色受到尊重和歡迎。
2018/12/12 |
《新韓國人》:韓國藝術如何、為何、何時啟航,並在國外港口受到歡迎
正如我先前提過,南韓的崛起是奇蹟,因為實在很不容易,也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偏離航道。假使工業是第一步、民主是第二步,那麼韓國的故事是透過文化完成,此處是指最廣義的文化,從文化的表現形式傳到海外,到世人對韓國人感到熟悉,就像對澳洲人和法國人一樣,南韓的特色受到尊重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