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8 | 李律鋒 【書評】《來自清水的孩子》:政治受難者家屬的遺憾有多深,轉型正義的道路就有多遠 在庫斯杜利卡的電影裡,大人們對著小男孩說著善意的謊言:「爸爸出差去了。」就像焜霖夫婦對著子女說的:「爸爸曾經去日本留學十年。」那是為了避重就輕,也是為了繞過悲傷,假裝不去正視那些難以平反的冤案背後不公不義的司法體制與獨裁政權所造成的,再也無法復原的傷害。 來自清水的孩子 爸爸出差時 More... 清水 國民政府 二二八事件 政治冤獄 鄭自才 蔡焜霖 蔡炎龍 轉型正義 2022/01/06 | 方格子vocus 「中華民國美學」到底是什麼?這個缺乏詞源的用語,像是基因般烙印在台灣人的腦海中 「中華民國美學」所代表的,是失根的,亦是自我認同過程的各種實踐,也是沈重的歷史包袱。對於「中華民國美學」的重新建構,是補足在日治時期之後,直至今日仍舊缺失的文化拼圖。我們必須先要面對,才能思索為來該往何處? 中華民國美學 藝術 More... 國民政府 文化 首都計畫 日治時期 2021/12/10 | 報臺 從《茶金》「四萬換一元」的劇情爭議,討論評價歷史劇的標準 坦白說,任何影視創作物、或者該說所有人力營為所產生的創作物,不可能得到所有觀眾的一致認同,只是《茶金》一劇這次所引發的爭議系涉基礎且重大的史實,所以引發網路輿論一定關注也是合理的情況。 茶金 舊台幣 More... 新台幣 通貨膨脹 國民政府 歷史劇 時代劇 2021/07/20 | 精選書摘 錢穆《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反攻大陸聲中向國民政府進一忠告 興國大業,決不是一件容易事。從國民革命創建民國到今三十有九年,試問興國成績何在?這裏面自然有許多因素,然而最大的則在全體國民對此興國大業實在沒有一番堅定的信心。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錢穆 More... 反攻大陸 中國共產黨 國民政府 國民黨 毛澤東 孫中山 蔣介石 三民主義 2021/07/17 | 精選書摘 《白萩詩選》推薦序:突破當時的政治禁忌,讓自己的文學靈魂深植於台灣土壤 《白萩詩選》能夠再次出版,確實是值得祝福的事。畢竟詩人不再創作,他的詩,便足夠解釋生命的豐富與詩藝的豐饒。 白萩 何錦榮 More... 詩選 白萩詩選 蛾之死 風的薔薇 天空象徵 日本 國民政府 語言 威權 詩 三民 2021/07/12 | 風恂 蔣氏政權當年青睞顧炎武〈廉恥〉,國民黨如今的作為算是無恥嗎? 無法容忍變節之士的無恥,批判力道如此強大,這放在歷史上任一時期來看,似乎是道德操守上的鐵律。由此而對照曹興誠說藍營人士「甘為中共犬馬」,也是在說藍營價值的前後矛盾,兩蔣時期與中共的敵對意識,現在似乎轉換成受對方擺佈的錯置。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新冠肺炎 曹興誠 廉恥 顧炎武 國文教育 反共抗俄 國民政府 道德操守 國民黨 疫苗 2021/06/30 | 精選書摘 《被遺忘的盟友》:大部分西方人很少聽過「重慶大轟炸」,即使在中國也已湮沒數十年 中國把大量日本精銳之師牽制在大陸,這是同盟國整體戰略的一個重點。由於中國在經濟上、政治上遠比其他同盟國弱小,它自己做主的力量小得很多。 被遺忘的盟友 Rana Mitter More...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國 重慶 國民政府 日本 重慶大轟炸 空襲 蔣介石 老舍 同盟國 2021/01/30 | 精選書摘 《魯迅小說全集》朱宥勳導讀:如果世界真是一個鐵屋,也只能報之以一抹犬儒的微笑 直到上了研究所,對臺灣文學史有比較清楚的理解之後,才明白魯迅的小說,在過去一百年的臺灣,經歷了多麼複雜的引介、傳承、禁制與解放之波折。 魯迅小說全集 導讀 More... 朱宥勳 郭松棻 孔乙己 台灣文學 張我軍 賴和 鐵屋 祝福 藥 魯迅小說 國民政府 台大中文系 臺靜農 阿Q正傳 荻村傳 陳映真 麵攤 小說家 月印 雪盲 2020/08/29 | TNL特稿 《中興造紙 百年風華》背後的故事:中興紙業在美援與新聞紙政策之下的起與落 本篇文章濃縮紀錄片的這段故事,也補充依些紀錄片無法敘述到的片段,說明中興紙業在美援與新聞紙政策之下的起與落。 中興紙廠 中興造紙 百年風華 More... 紀錄片 紙廠 美援 第二次世界大戰 四年經濟建設計劃 國民政府 2020/08/04 | 傅紀鋼 李登輝的內心究竟主張什麼?這會回到一個古老命題,亦即「台灣人的悲哀」 李登輝完成「寧靜革命」,以此獲得「民主先生」美名。無論如何,他都是台灣近代史上罕見的傑出政治家。但以獨派或近代民族主義的立場來看,作為台灣掌權12年的最高領袖,他亦有不足之處。 李登輝 台獨 More... 民主化 統獨 國民政府 獨派 國民黨 殖民 正名制憲 台聯黨 統派 中華民國 2020/03/29 | 余杰 孫文真正的接班人:胡漢民(下) 那幾年,蔣介石經常在外指揮作戰,南京政府由立法院長胡漢民坐鎮留守。這一時期,蔣、胡的密切合作,是南京政權得以穩定的關鍵原因之一。蔣介石本人也承認:「國府成立以來,各種設施,百分之九十九悉依漢民之主張。」 胡漢民 孫文 More... 三民主義 蔣介石 國民政府 國民黨 2020/03/29 | 余杰 孫文真正的接班人:胡漢民(上) 因為反蔣,在蔣介石版本的歷史教科書中,胡漢民被邊緣化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次要人物;因為反共,在共產黨的歷史敘事中,胡漢民被形容為面目猙獰的反革命。其實,在民國元老中,就多才多藝而言,頗具美國國父們百科全書式特質的,當推胡漢民。 胡漢民 孫文 More... 國民政府 汪精衛 共產國際 蘇聯 三民主義 2020/03/17 | Giloo紀實影音 《第六十九信》:面對白色恐怖所造成的空白,能以什麼方式填補它? 台灣這塊土地有著複雜的歷史。1949年,國民政府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台灣進入戒嚴時代,也進入人心惶惶的白色恐怖時代。當時凡是涉及親共、對政府有異議的嫌疑者,都有可能未經審察或在輕率的審判下,成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那是一段噤聲的時代,面對白色恐怖時代所造成的空白,能以什麼方式填補它? 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 More... 第六十九信 臺灣省戒嚴令 林欣怡 國民政府 銀幕記憶 佛洛伊德 2019/10/15 | 精選書摘 周婉窈《少年台灣史》:在肅清過的土地,國民黨將島嶼黨國化、強人神格化 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對島嶼的衝擊,更在於:這發生在二二八之後,也就是當這個島嶼剛經過軍警肅清和血洗,大批菁英、青年、學生和市民死亡,人們嚇破膽,不敢反抗的時候。不只是二二八,他們所追隨的政府,還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中把台灣人的歷史給切除掉。一邊被迫噤聲,一邊完全無知。 周婉窈 少年台灣史 More... 2019年增訂版 國民政府 國共內戰 中華民國 二二八事件 台北市 街道改名 四六事件 2019/08/07 | Elanor Wang 國寶級大師王攀元:用百年生命與畫筆,追憶大時代抹去的紅色倩影 歷史很曲折,有些人經歷了大半輩子的流亡,背著歷史碾下的傷痕行邁靡靡,大部分時間噤聲、只能借託他物來讓自己過去,對王攀元來說,就是他畫中偶有的一抹紅色身影,因為記憶中的季竹君總是穿著一件紅夾克悠悠然出現。 王攀元 巴黎 More... 逃難 國民政府 國家文藝獎 油畫 季竹君 2019/04/08 | 余杰 馳驅萬里巾幗魂(下):與十三世達賴交手,劉曼卿完成「四萬萬人所不勝任之任」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顛覆了南京政府的中共政權,卻擅自引用劉曼卿的記載作為「西藏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論據。若十三世達賴喇嘛和劉曼卿地下有知,知道他們當年的一段談話居然被中共利用作為中國佔領的理由,一定會哭笑不得。 劉曼卿 西藏 More... 國民政府 康藏軺征 康藏軺征續記 十三世達賴喇嘛 拉薩 龍廈 2019/03/17 | 余杰 南京潰敗誰的責任?(下):唐生智是「守也守不住,退不知如何退」的廢物 蔣介石為何輕信唐生智這個曾經的「反蔣派」,且長期未執掌兵權的「軍委訓練總監」,任命其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呢? 南京 蔣介石 More... 唐生智 對日抗戰 國民政府 2019/03/17 | 余杰 南京潰敗誰的責任?(上):堅守南京是外交需要,以及蔣介石割捨不下的感情 蔣介石知道雙方軍隊的戰力與士氣存在巨大差距,仍決定固守南京,絕非出於軍事角度。除了因為南京是首都,若不戰而退,有失體面;以及蔣對花十年之功一手締造的首都充滿難以割捨的感情以外,更多還是出於外交需要。 蔣介石 南京 More... 對日抗戰 唐生智 國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