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10 | 讀者投書

《國民法官法》年終評估:「恐龍」與「法盲」的審判和解,當「說故事」作為一種訴訟策略

國民法官制度牽涉諸多刑事審判實務的變革,大幅改變台灣的審判文化,但是審判文化的改變也讓我們必須回過頭來思考國民法官的制度意義,因為《國民法官法》的立法本質不應該只在如何促進人民對於司法信賴的提升,而是思考能否保障被告「受公平審判」的權利。

2023/09/14 | 李秉芳

「台版柬埔寨」虐死3人案開庭,藍道等4位被告主張「案情複雜」不適合國民法官審

被告的辯護律師都表示,案情過於龐雜,且涉及許多專業概念包括加重結果犯、虛擬貨幣交易等,檢辯雙方申請調查的證據量非常多,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審判。檢方也表示,無法分離審理,因為拘禁致死背後,還有虐待、強盜、餵毒都是一連串相關的犯罪行為。

2023/09/12 | 李秉芳

許宗力批律師「一盤散沙」犯眾怒,司法院回應:擬提高法扶律師酬金、組國民法官專案團隊

司法院已開始積極研議相關因應作法,像是協助半官方的法扶基金會,在法扶律師團隊中組成專門承接國民法官案件的任務編組,提高法扶律師的酬金。另外也將積極強化公設辯護人的國民法官培訓。

2023/08/31 | 李秉芳

13案不想給國民法官審,僅5案如願,法院裁決標準不一致?律師:新制還在摸索期

國民法官上路至今,有13案聲請不給國民法官參審的裁定結果出爐,其中8案被駁回,5案裁准,有些案件看起來理由相同,例如擔心媒體報導造成被害人家屬二度傷害,然而卻有不同結果,律師怎麼看?

2023/08/25 | 李秉芳

司改6年多項新制民眾有感,滿意度首度超越不滿意,司改會:未達國際標準、莫自滿

以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長期性民調結果來看,從2017年5月到2029年5月,民眾對司法不滿意度都在五成以上,直到2020年12月不滿意度開始往下,但仍有47%民眾不滿意司法,但到了2023年5月,不滿意度線跟滿意度線呈黃金交叉,不滿意度約為4成,但滿意度接近5成。

2023/08/22 | 李秉芳

新北國民法官判殺子單親媽16年5個月,類似案件辯護律師:重刑無法阻止悲劇重演

2021年曾有另一起單親媽媽吳女殺子後自殺案,曾被判死刑,後來改判無期徒刑,吳女的辯護律師廖蕙芳表示,看到許女判16年5個月他認為太重,未能考量到單親媽媽殺子行為並非出於恨,和一般殺人罪的惡行不同。

2023/08/18 | 李秉芳

新北國民法官審單親媽殺子案檢辯爭執「是否算自首」,媽媽死意堅定曾問兒「一起走好不好?」

陳述自己從猶豫到動手時,許女數度哽咽哭泣出聲,表示自己很愛孩子,希望和孩子一起走才會做出這件錯事,當天和學校老師請假完後,開始寫遺書給父母和前夫,一邊滑手機看到前夫和其他女性出遊的照片,越想越憤怒,覺得自己十分悲哀,就情緒失控決定自殺,並要帶孩子一起走了。

2023/08/16 | 李秉芳

新北國民法官單親媽殺子案開庭「精神抗辯」成攻防關鍵,鑑定醫師現身作證

辯護律師以許女當時重鬱症發作、辨識能力及控制能力受損,作為精神抗辯,爭取減刑。不過,受委託進行精神鑑定的醫師到庭作證表示,重鬱症發作雖導致許女思想和行為負面,卻未影響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

2023/08/14 | 精選書摘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三島女子短大生燒殺事件,在台灣會被判死嗎?

本案當中,被告人的行為並非金錢為目的,亦無事前的周延計畫;同時,本案被告也未具備殺人之前科。最高法院審酌本案發生過程,是被告隨機強拉無辜的路人,並在對被害人強制性交得逞後,為盡早施用安非他命之念頭,及避免強制性交犯罪行為遭被害人舉報;先以膠帶控制被害人行動,並以燈油澆淋被害人、點燃被害人頭髮將其活活燒死。被告利用相當殘虐的手法殺害被害人,造成被害人死亡之重大結果。

2023/08/11 | 精選書摘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國民法官參審前,是否對於死刑有所了解?

被告在營業中的柏青哥店內,基於無差別殺害客人及店員等之殺人目的,將事先準備的汽油潑灑於店內地板並點火;其縱火導致柏青哥全店燒毀,並造成店內客人及店員傷亡,共計五人死亡、十人輕重傷。第一審裁判員審理時,宣告死刑;第二審駁回當事人上訴;最高法院支持一審死刑判決。

2023/08/02 | 《思想坦克》

詹順貴:在法學博士黃國昌的認知裡,難道只有刑事案件才需要「司法正義」?

其實要檢驗台灣的「司法正義」,與其用口號宣言,不如直接用具體案例檢視。都同在7月21日宣判的苗栗縣鍾東錦縣長當選無效案、恩恩國賠案與第一件適用國民法官法的殺夫案等判決,便是很好的案例。

2023/07/28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判決出爐,國民法官審議認為不合乎自首要件,判7年2月高於過去平均刑度

對於做出這樣的判決,國民法官也表示,因為充分參與,如果被社會大眾批評判決不公、或是被罵恐龍法官,他也可以接受,但他希望大家要更了解司法,才會尊重司法,更能避免自己觸法。

2023/07/25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國民法官參審辯論終結:檢方主張從重量刑判7到9年,律師懇請考量復歸社會可能

今天檢方也出具李男的交通違規紀錄,顯示他未成年時違規13次,成年後25次,以無照駕駛為主,李媽媽表示,他知道這些違規紀錄,而這些加總超過16萬元的罰單,有時李男自己付,有時候是家人代墊;他曾叫李男一定要去考駕照,但李男最後都以沒時間為由沒去上課。

2023/07/25 | 讀者投書

社工師談國民法官首宗判決:老婦不堪37年受虐殺夫,為何不符合「情堪憫恕」的減刑條件?

「殺人」是嚴重侵害他人生命的犯罪行為,殺人者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起責任和接受司法審判。此案件的被告,她明明知道她殺人後必須接受法律制裁,為何選擇要殺夫?她可以在每次丈夫施暴進行反擊,為何需要趁丈夫酒醉時使用多種工具殺害並確認丈夫死亡才求助家人、自首報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