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科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是中華民國有關科學及技術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通過公部門生成式AI參考指引,禁用於高機密文件,國科會:先訂指引再立法

行政院發言人轉述院長陳建仁談話,表示人工智慧(AI)正在改變全世界,生成式AI可取代部分腦力,相關應用的確非常重要,但其潛在的風險與衝擊,需由科技、產業發展、人才及治理等各方面積極布局,以回應國內、外社會挑戰及維持國家安全。

2023/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竹科銅鑼園區設先進封裝廠,國科會感謝力積電黃崇仁大方讓地

隨著人工智慧(AI)帶動伺服器、高階晶片訂單成長,先進封裝供不應求,經濟部官員表示,台積電預估2年內產能仍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建廠需求迫切,也感謝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考量產業戰略和國家利益下,將尚未啟動建廠計畫的用地讓出。經濟部官員強調,最新的CoWoS先進封裝技術留在台灣,也將持續鞏固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優勢。

2023/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科會布局AI、半導體、低軌通訊衛星,2024年科技預算匡列1438億元創新高

吳政忠在會後記者會中表示,113年度科技發展計畫將積極掌握生成式AI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機會,擴大投入淨零碳排、高齡科技、太空及6G等,取得關鍵科技新國力,而基礎研究依然是台灣「科技立國」的重中之重,明年預算在基礎研究方面,應仍會繼續成長。

2023/07/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鄭文燦:9月推出「AI基本法」聚焦隱私保護等7面向,擬設打假中心

台灣尚無人工智慧專法及產業評測標準,因此有訂立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必要,國科會表示,經參酌國外相關法制及徵集產學界專家意見後,已在擬定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中。國科會指出,草案包括AI法律名詞定義、隱私保護、資料治理、AI風險管控、AI倫理原則規範、產業推動,以及AI應用的遵法與合法性。

2023/06/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團隊開發蛋白組合試劑,一滴血測出未來5年肺癌復發率

研究團隊檢測來自台大醫院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00名病患的血液樣本,最終,成功鑑定出4種血漿蛋白的組合,可用以預測病人復發。張基晟指出,此蛋白組對預測早期肺癌手術患者的復發具有高達85%的靈敏度;對於被評為低風險的患者,5年內無一人復發。

2023/06/05 | 芭樂人類學

選課常因沒有考試、比較輕鬆,「社會實踐課」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筆者認為社會實踐課程的學習層次感是學生真正成為行動者的關鍵。台灣的大學系統基本上都非以社會實踐為辦校願景,而是逐漸增加這個教育目標,也因此在原有的課程中(例:服務學習、防災、飲食文化、社會與文化等)加入社會實踐元素。

2023/03/13 | 李芯

中研院點出高教人才斷層3大原因,教育部承諾提高加給或補助金

「玉山學者計畫」,指的是符合條件者可獲得3年、每年最多500萬元的相關補助,玉山青年學者則是每年最多150萬元,一次核定5年。但立委萬美玲認為,玉山計畫是短期補助,能受益者有限,無法解決高階教研人才薪資偏低的問題,自然也就無法補齊流失的高教人才。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融時報》:台灣應對中國威脅,規劃打造「台版SpaceX」建自有星鏈

《金融時報》昨(6)日發自台北的報導援引3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期待吸引海內外資金,打造「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般的企業,以利在戰爭等特殊情況下有台版「星鏈」可使用。

2022/11/09 | TNL 編輯

國慶表演無人機產自中國?國科會澄清無資安疑慮,國防部長保證絕不使用中製產品

由台灣創新公司主導的國慶焰火表演,日前被指用中國生產的無人機,此外投資該公司的雷虎科技不久前進軍國防產業的消息,令許多立委擔心國家安全是否產生疑慮。經過查證後,重要零件來自於歐美國家,不至於產生資安問題,國防部長邱國正也表示絕不會讓中國產品進入國防產業,並信心直言,「國軍不會束手就擒,我們有因應的方式。」

2022/09/30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引領台灣2030科技轉型兼容「創新、包容、永續」三大願景,新科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我們從被動解題到主動出題!

近期國內政府組織的重要大事之一,就是科技部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這個過去主掌國家科技發展預算及科研方向的部會,為何要在這個時刻重新調整組織體質?以及國科會聚焦科技賦能「創新、包容、永續」議題,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科技部的實際作為?我們專訪國科會首任主任委員吳政忠了解背後脈絡,讓民眾更理解國科會的任務,透過科技轉型同時帶動社會、經濟、産業、環境等面向的嶄新出路。

2022/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Don't think, just do」:研究發現菁英運動員高峰狀態,心智會退居第二線由身體接管

文姿云分享經驗表示,在高峰狀態時,她會進入「自我」的境界,讓自己能達到「為所欲為」狀態,以保持平常心,在場上能專注、享受比賽、保持信心,這些都須從平常訓練累積而來。

2022/08/03 | 智慧國家觀測報告

新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部會協力串聯,打造不只科技部的科技,回應社會多元需求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揭牌及主任委員布達儀式7月27日於科技大樓舉行,原科技部部長吳政忠出任首任主任委員,承接過去使命再提出四點精進方向,期待透過跨部會協力,布局新興科技與產業。

2022/07/28 | 李芯

科技部改制為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期許成為「桶箍」,將產業上中下游與各部會緊密連結在一起

林敏聰表示,科技不是單一項目的支持,而是長期、系統性、跨領域導向的研究。新國科會的任務及科技發展布局有兩個主軸,分別是跨域科技治理和回應社會需求。

2021/12/29 | TNL 編輯

立院三讀《數位發展部組織法》主管資通安全、數位產業,科技部將改為國科會

行政院版草案原本數位發展部僅設有資通安全署,三讀條文增加了數位產業署。立法院會28日也三讀通過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組織法》,及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組織法》。

2021/11/03 | 精選書摘

《福爾摩沙飛向太空》: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有意啟動太空夢,不料經濟部潑了他一盆冷水

李登輝對於發射衛星的事念念不忘,夏漢民認為既然經濟部、交通部都不做,不如讓國科會來試一試,因此甫一上任,夏漢民就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並把評估的任務交予副手之一的鄧啟福副主委,請他負責籌劃一個探討衛星計畫的座談會。

2021/03/25 | TNL 編輯

政院推拍板組改成立「數位發展部」,科技部改回「國科會」

成立數位發展部的優勢在於面對數位發展,有很多新興且複雜的業務;例如資通安全、資料治理等,甚至要推動新的應用,必須要有充分的執行力、專業專責的機關來執行。

2021/03/03 | 《科學月刊》

專訪陳建仁、張善政與陳良基:廢除科技部回復成國科會,台灣科學發展會更好嗎?

《科學月刊》本次訪談了陳建仁、張善政與陳良基三位歷任國科會與科技部首長,以了解過去國科會改組成科技部的原因與影響,以及他們對目前科技部再改組回國科會規畫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