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語

中華民國國語可分為廣義及狹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5/11 | 精選書摘

《想像「聲辯才博」》:對人類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的台灣,普遍使用的「國語」卻不是大多數人的母語

我想提出三個原因來呼籲家長們應該親自或讓自己的長輩教子女們世襲的母語。第一個理很最簡單。因為這樣做可以保持一些自我生活方式的認同,減低隔代間的摩擦或矛盾。

2022/01/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如果思想與情感能夠展現台灣精神,需要在意作家書寫的是台文或中文嗎?

現在四十歲上下的青壯年族群,必定皆曾目睹在族群撕裂(誰才是「本省人」?)最嚴重的時期,以中文書寫的中生代作家皆曾被質疑「算不算台灣作家」。

2021/11/13 | 讀者投書

華麗的「雙語」王者,與依舊「新婦仔命」的本土語言

每次我看到關於「雙語」政策的各種具體作法、獎勵措施,總讓我相當感嘆,裡面所有的「英語」,如果都替換成「台語」該有多讓人振奮與感動?我甚至只是卑微地希望,那些「雙語政策」的資源,能不能「分一點」給我們台語?

2021/09/30 | If Lin

【圖表】最新普查:全國6成常用國語,而這6縣市主要用台語

《斯卡羅》所呈現台灣過去的多元語言社會,另人印象深刻。而台灣社會現在的語言使用習慣變得如何呢?本文整理行政院普查資料,帶我們了解現在各縣市與年齡層的差異。

2021/09/29 | 林艾德

邱國正不使用口譯,卻反覆「建議」陳柏惟講華語,到底誰是鴨霸?

此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都用華語,他從來沒有要求邱國正聽得懂台語,更不可能要求他講。今天特別申請了口譯才講台語,是邱國正不接受,卻反覆「建議」陳柏惟使用華語。這樣,到底誰是鴨霸?

2021/09/26 | 《思想坦克》

民進黨與國民黨從沒有如此契合過:英語+華語「雙語國家」背後的身分認同危機

原本台灣可以透過多語言的實踐,成為「多語言的台灣共同體」的夢想,在國發會《2030雙語國家發展藍圖》中整個被斬斷成「雙語」,一個是過去威權體制霸權的「華語」,一個是過去被過度捧高重要性的「英語」。可以說,這是一個不符合語言轉型正義,而且更鞏固原來華語霸權的語言政策。

2021/05/29 | 精選轉載

語言學家何萬順:你我日常說的「國語」,其實從未在台灣真正實現過

大多數臺灣人應該都以為,自己口中的語言是國民政府帶來的「國語」。但實際上,所謂「國語」從未在這座島上真正實現過。這套以北京話為範本所制定的官方標準語,並非誰的母語,更不是一群人在長期互動下形成的自然語言.....

2020/04/11 | 讀者投書

阿華師的出現讓我思考:推廣母語只能採取競爭、救亡思維嗎?

語言一定是「競爭型」的嗎?閩南語的確在現今受到壓迫,是弱勢的語言。不過筆者認為能從「共善型」的方式,重新理解語言的共存和推廣。

2020/02/24 | 張書銘

為什麼越南華人也把華語稱為「國語」?這與國民政府的僑教政策有關

為什麼越南華人也稱普通話為「國語」?因為早期越南的華校獲得中華民國支持,故對1970年代以前出生曾受中文教育的越南華人而言,華語就是ㄅㄆㄇㄈ注音符號的「國語」。

2019/04/27 | 李修慧

俄國「發護照」招攬烏克蘭人,烏克蘭國會通過《國語法案》針對俄語

通過國語法案後,烏克蘭國產影片中最少90%對白必須是烏克蘭語,而烏克蘭所有出版社未來每年必須出版一半以上的烏克蘭語書,書店書籍也必須有最少一半烏克蘭語書。

2019/04/27 | 李修慧

俄國「發護照」招攬烏克蘭人,烏克蘭國會通過法案「不准說俄語」

通過國語法案後,烏克蘭國產影片,90%對白都必須是烏克蘭語。出版方面,烏克蘭國內所有出版社,未來每年必須有50%以上的「烏克蘭語書」,書店書籍也必須有50%的「烏克蘭語書」。

2018/08/27 | 當代評論

張錦忠:讀馬來文學作品,就像在同一座花園裡綻開的不同花卉,一樣美麗燦爛

我閲讀、翻譯、編輯馬來文學作品,純粹是因為馬來文作為文學作品的表述語言,自有其動人的聲音;而不是讀馬來文學作品就表示某種愛國情操,或有人用華文或英文(而不用馬來文)書寫就表示有損馬來文學的價值。

2018/07/15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從老歌〈魂縈舊夢〉追溯「制定國語」的往事

即便白光唱「魂 ㄖㄨㄥˊ舊夢」是有所本的,後代的歌迷聽眾還是認為「魂 ㄧㄥˊ舊夢」才對。應該沒有人預料得到,國語的制定,也影響了日後大眾認為流行歌曲的歌詞字音該怎麼唱吧!

2018/06/25 | 精選轉載

對國語宣戰:金曲獎國語專輯是「最」重要的獎項?

林生祥在2007年拒領以語言分類的獎項,已經提醒當時的新聞局應審慎思考,且當以音樂類型作為獎項分類原則。從音樂角度來看這是十分正確的主張,不同樂種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若要以同一種語言為基準去評斷不同樂種的作品,實在強人所難。

2017/11/1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使用「破國語」將被罰款?馬國擬修法賦權語文局執法

近日,馬來西亞國家語文局或將被賦予權力,對未正確使用國語者,包括網站上未能使用正確國語的廣告,施以罰款。這項計劃旨在對付使用不正確國語的人,藉此推廣規範國語,避免國語的地位遭玷污。

2017/10/24 | 台灣教授協會

國家語言政策的困境:英語迷思和多元「國語」的可能

政府於擬定語言政策之際,不論是具有法定地位、政府機關公告、溝通媒介之第一、第二官方語言,或者是標訂為「國家語言」的各族群所能使用之自然語言,必須沿著國家政治體制之整體設計的面向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