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

國際法(法語:Le droit international;英語:international law,原稱萬國法)又稱國際公法,是各國認為在其彼此交往中具有法律約束力習慣、條約規則統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2 | 德國之聲

從國際法來看,烏克蘭有權攻擊俄羅斯本土嗎?

俄羅斯新近更經常出現本土目標受到攻擊的事件。烏克蘭否認為之負責。那麼,從國際法來看,烏克蘭是否有權限對俄境內的目標發動攻擊呢?

2023/04/27 | 《思想坦克》

G7聲明涉台議題篇幅創新高,台灣需積極準備國際法的新論述戰爭

G7會議對支持台灣加入/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所採用的新立場,與美國開始思考聯合國體系與台灣的關係時,顯示過去不得其門而入的場域,現在出現了機會。隨著新的國際戰場出現,台海安全將不僅有國防面向,國際法的論述戰爭也很加重要。

2023/04/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盧沙野指前蘇聯國主權未定惹議,法國要中方說清楚,歐盟外交首長稱不可接受

盧沙野的說法不只質疑去年2月遭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還有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為獨立國家的所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其中包括許多歐洲聯盟(EU)成員國。烏克蘭和歐盟成員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這些已經獨立的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對盧沙野上述言論予以譴責。

2023/04/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盧沙野受訪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又指前蘇聯國主權未定,惹怒東歐各國

蒙田研究所顧問高德蒙等多名學者也指出,盧沙野的論述意外揭露了北京對俄烏戰爭的真正態度。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執行總監楊雅嚳指出,「該是時候認清中國是俄羅斯的盟友,必須受到制裁和懲罰」。除上述爭議,盧沙野在節目中崩潰失控,怒嗆主持人沒唸過書、詭辯等的行徑也引起法國輿論不滿。

2023/03/17 | 張博丞

伊朗孩童遭公安警察性侵、電擊,倖存者母親:「我的兒子被警察用水龍管性侵」

報告中,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公安人員會撫摸,甚至電擊孩童的生殖器,其他酷刑手法包括強制服用不明藥丸,以及將孩童的頭部壓在水下。倖存者補充:「他們威脅說,如果我們告訴任何人,他們會再次拘留我們,而且會做得更糟,並將我們的屍體交給家人。」

2023/02/15 | 德國之聲

慕尼黑安全會議發布年度安全報告,影射中俄等「修正主義勢力」試圖改變世界秩序

慕尼黑安全會議2月17日即將召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近一年後。多級世界中的新衝突主導著這次會議,而新的聯盟也在形成。慕安會在週一發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為今年的會議定下基調。

2023/02/07 | BBC News 中文

國際法怎樣定義領空?中國偵查氣球飛越美國是否違反了國際法?

《金融時報》在6日的報導中援引辛格爾頓說,身為《芝加哥公約》的簽約國,中國「偵察氣球」未經美國政府允許進入美國領空,這種做法「很明顯」違反了國際法。

2023/02/06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沒收俄羅斯寡頭資產助烏克蘭重建,瑞士聯邦委員稱已有法源依據

根據瑞士的法律,瑞士有權將沒收來的資金交還給受犯罪傷害的人,如果這不可能或受害者不願接受,那麼被沒收的資金將會進入瑞士國庫。瑞士可以自由支配——因此這些資金完全可以用於重建烏克蘭。

2023/02/01 | 張博丞

「人權觀察」報告指控烏克蘭非法使用地雷,智庫學者:不至於影響北約與美國的支持

烏克蘭曾簽署《地雷禁止條約》,但「人權觀察」的報告指出,烏克蘭疑似對俄軍使用地雷。烏克蘭軍事分析家日丹諾夫質疑:「如果烏軍不能使用殺傷地雷,烏克蘭應該如何自衛?」人權觀察武器部主任古斯回應:「俄羅斯軍隊多次使用殺傷地雷,並在全國犯下暴行,但這並不代表烏克蘭使用這些違禁武器是正當的。」

2022/10/11 | 精選轉載

問責肇於大國夢想,帝業終是南柯一夢——《普丁的俄羅斯帝國夢》讀後感

《普丁的俄羅斯帝國夢》分析普丁發動戰爭的背景、心態和目的,並探討普丁試圖在歐亞地區重建俄羅斯大帝國的藍圖和策略。本書沿用事件探討進路(Issue inquiry approach)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俄羅斯與周邊各國的通史,也是對國際關係的嚴謹論述,為一本雅俗共賞的歷史政治參考書。

TNL+ 2022/09/16 | 黎蝸藤

裴洛西訪台與中國軍演的十個爭議(下):中共軍演進入台灣劃定的內水,就是「破壞現狀」

中國和日本及南海諸國,也從來沒有劃分過經濟專屬區,那麼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又有什麼必要尊重中國聲稱的經濟專屬區?中國這種做法,還是把國際秩序倒退到叢林法則時代的那種思路。

2022/08/17 | 《思想坦克》

台海問題之國際法分析(二):中共軍機越過海峽中線,違反國際法嗎?

中國任意不遵守停戰協議下之軍事緩衝區,構成違反《國際法》,其軍機越過海峽中線與靠近台灣領海範圍之專屬經濟海域實施軍事演習與武器測試,均違反聯合國憲章之武力禁止原則與威脅使用武力之禁止原則。

2022/08/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法律白話文《公民不盲從》編者李柏翰:人權基礎讀本是讓你好好吵架的工具

新書《公民不盲從》裡,李柏翰重新梳理、改寫過往文章,「坊間許多關於人權的書籍比較艱澀生硬,這本書像了解人權的基礎讀本,用故事結合《世界人權公約》三十條內容,想了解人權,不妨先從這本著手。」

2022/07/01 | 《思想坦克》

台海問題之國際法分析(一):美中關於台灣地位與美國出兵保台的法律攻防

兩岸關係之《國際法》定位之爭端再起,美國之戰略性模糊之意義為何?是否能繼續維持下去?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應如何出兵保台?是否有《國際法》依據?是否需要安理會決議?所謂「維持現狀」的《國際法》意義為何?中國最近這些小動作所為何來?

TNL+ 2022/06/28 | Tung Tung Sooong

中國南海九段線主張被越南人戲稱為「牛舌」,越官方和民間究竟怎麼看「南海衝突」?

根據越南的看法,早在1837年越南皇帝──明命帝的諭旨中,便有提到繪製西沙群島的地圖,這也被越南當作越南擁有西沙群島主權的最有力證據。不過在1974年中國與越南爆發海戰,越方戰敗,直到現在,西沙群島由中國實際控制。

2022/06/19 | 《思想坦克》

俄烏戰爭之國際法分析(四):「侵略罪」與「戰爭罪」、「反人類罪」與「種族屠殺罪」該如何區別?

究竟什麼是「戰爭罪」?什麼又是「反人類罪」?俄軍21歲士兵希希馬林在基輔法院認罪槍殺62歲烏國平民,這是「戰爭罪」嗎?「侵略罪」與「戰爭罪」,「反人類罪」與「種族屠殺罪」,如何區別?

2022/05/19 | 精選書摘

《帝國與文明》:康德論世界公民法權——歐洲對外帝國主義式擴張如何違反普遍的友善?

如果將臨時條款視為康德消極地批判在他之前的義戰傳統與國際法傳統,那麼後續的「國家之間的永久和平之確定條款」便可以看成是康德國際政治思想之「積極的建構」。

TNL+ 2022/05/14 | 黎蝸藤

【沖繩返還50週年】琉球屬於日本毫無異議,唯一有利北京的史料反而是中華民國(台灣)的

美國把琉球群島交還日本,符合《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擁有「剩餘主權」的原則。而美國交還琉球於日本的前夕,琉球進行了民主選舉,琉球前途是一個主要的議題,而主張琉球回歸日本的候選人成功當選,這本身就說明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