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舞曲

圓舞曲(德語:Walzer;英語:waltz;音譯華爾茲、華爾滋)有別於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維也納作曲家的嚴肅作品,它和「輕歌劇」(operette)可說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它們在維也納的誕生、興盛與衰竭,正好與整個19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榮枯息息相關,了解其社會背景有助於對維也納輕音樂的認知。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2/24 | 黎蝸藤

聖誕季節最經典的芭蕾舞劇《胡桃鉗》,是柴可夫斯基留給世人的陽光與歡樂

在1980年代,英國指揮家克拉克(Louis Clark)錄製了一張世界名曲聯奏(hooked on classics)的暢銷唱片,其中一首是柴可夫斯基名曲聯奏,總共十一首旋律,來自《胡桃鉗》組曲的旋律就占了六首(蘆笛、俄羅斯舞曲、糖梅仙子、進行曲、中國舞曲、序曲),可見胡桃鉗組曲的質量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