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友站推薦
當市場上開始販售「未來肉」、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宇宙食物時,身為現代人該思考的究竟是科技成就的成功、還是人類該悲鳴哀傷的開始?
日本政府為鼓勵民眾搬到人口老化與萎縮的地區,加碼補助搬到東京首都圈以外地區的家庭,每名小孩提供100萬日圓(約新台幣24萬元)補助,試圖扭轉地方人口減少的趨勢。日本政府為了向人口縮減的鄉村城鎮帶來新氣象,將於4月推出這筆獎金,比先前提供的30萬日圓搬遷費用高出許多。
什麼力量,讓一位台大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葉家豪返鄉,從不被理解的撿垃圾開始、到找回螢火蟲返回棲地,甚至在荒野中長出一座書屋。執著的他吸引了各地志工前來助陣參與,在城市資源極少的邊陲地區裡,試著點亮一盞盞希望之光。
面對嚴峻的社會風氣,2022未來大人物展現了一股不畏懼現狀並勇於改變社會的能力,發表會上主席鄭麗君:「現實有其艱難、但反過來寫就是實現,未來大人物都走在實踐的路上!」
不囉嗦,行動吧!即使面對疫情困境,台灣各角落裡依舊有匯集著改變台灣未來的年輕力量。2022年未來大人物出爐,這群勇於突破的近未來人才,正在為「成功」帶來不同的定義。
那年馥慈返鄉時被空中一朵朵愛心敲擊心房,那是澎湖的石滬、是澎湖文化也是歷史痕跡。「我們都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啊!」這個念頭引領她們走向「振興石滬」之路。
從返鄉投入農事,到透過契作合約幫在地農業人力做清楚分工,這家台南的小型農企業,正以青銀共農概念,協助上市公司放大ESG永續影響力,他們的經驗能帶給地方創生夥伴哪些啟發?
那年剛返鄉的黃衍勳,為了政府與地方間政策的不流通,在當時為立委的前縣長蘇治芬前當面怒嗆表達不滿。面對面的勇敢發聲,讓農信保局基金成立了三支專線,自此後全台想投入農業需要資金的青年有了直接接應的窗口。黃衍勳並非衝動而是付諸行動,從事事動手做到用科技解決缺工問題,朝著啟動智慧農業微步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