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地方創生(日語:地方創生/ちほうそうせい chihō sōsei */?)是日本政府為了修正東京一極集中、減緩地方人口減少、提升日本整體活力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總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2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食物篇】再遠一點的未來,農作物會不會都變工廠製造?甚至僅剩萃取風味的假吃?

當市場上開始販售「未來肉」、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宇宙食物時,身為現代人該思考的究竟是科技成就的成功、還是人類該悲鳴哀傷的開始?

2023/02/04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對談2222-家鄉篇】未來將打破居所概念,沈方正:心之所向的地方,即為家鄉

未來的家鄉長怎樣?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若是200年過去,我們的家鄉土地、風土還在嗎?「家」構築出的屋舍與心靈寄託,還會如同現在有一處居所的形式嗎?家鄉能夠永續嗎?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政府補助百萬日圓獎勵東京居民外移,18歲以下再加碼,試圖扭轉地方人口減少趨勢

日本政府為鼓勵民眾搬到人口老化與萎縮的地區,加碼補助搬到東京首都圈以外地區的家庭,每名小孩提供100萬日圓(約新台幣24萬元)補助,試圖扭轉地方人口減少的趨勢。日本政府為了向人口縮減的鄉村城鎮帶來新氣象,將於4月推出這筆獎金,比先前提供的30萬日圓搬遷費用高出許多。

2022/11/2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新北「不山不市」垃圾堆中閃出一間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十八重溪山村是我心中的天空之城

什麼力量,讓一位台大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葉家豪返鄉,從不被理解的撿垃圾開始、到找回螢火蟲返回棲地,甚至在荒野中長出一座書屋。執著的他吸引了各地志工前來助陣參與,在城市資源極少的邊陲地區裡,試著點亮一盞盞希望之光。

2022/11/17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2022未來大人物】這些近未來人才實踐力,鄭麗君:是一股自我實現並展現改變社會的力量

面對嚴峻的社會風氣,2022未來大人物展現了一股不畏懼現狀並勇於改變社會的能力,發表會上主席鄭麗君:「現實有其艱難、但反過來寫就是實現,未來大人物都走在實踐的路上!」

2022/11/17 | 廣編企劃

桃園商圈學:老舊店面華麗轉身,空間改造、品牌再設計促進商圈活力

有別於其他縣市,桃園市政府深入輔導商圈及店家來翻轉商圈。從推動精緻化的「星級友善店家認證」、商圈顧問輔導諮詢、多元行銷推廣,並以行銷主題節慶活動帶動商圈特色元素,形塑城市形象;對商圈店家深入輔導,多年來也進行了「店面的華麗轉身x店家改造」。

2022/11/06 | 謝子涵

用藝術行動服務基隆:城市博覽會之後,海港青年的地方扎根該如何持續?

書豪移居基隆的這幾年,觀察到基隆改變最有感的三件事:路燈讓時常下雨起霧的基隆街道變明亮、青年創業的氛圍和風氣提升了、而原先都不敢靠近的老空間,也都被打開......

2022/10/14 | 廣編企劃

職人出擊!臺灣農漁業華麗變身

導入智慧農漁科技,不只能幫助老職人們保存珍貴的經驗;若再結合標準化與模組化技術,智慧農漁科技將是臺灣農漁轉型通往永續發展的路徑,更有機會降低入門門檻,帶動青年返鄉,讓臺灣的經驗持續傳承。

2022/10/07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2022未來大人物名單出爐】Shot Up!不囉嗦大勢代:20組正在讓改變發生的年輕力量

不囉嗦,行動吧!即使面對疫情困境,台灣各角落裡依舊有匯集著改變台灣未來的年輕力量。2022年未來大人物出爐,這群勇於突破的近未來人才,正在為「成功」帶來不同的定義。

2022/08/1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洪震宇:不只是下鄉的說書人,「精準提問」才能挖掘出好故事

「大家都喜歡說故事、聽故事,這是一種趨勢。事實上。人人有故事,只要我們懂得如何組裝自己的經驗。」洪震宇曾受邀教人力資源部門的從業人員撰寫文案、徵得合適的人才,也教企業、出版社、劇團內部人員如何運用說故事的能力,即便下了舞台,仍能生動上演、達到目的。

2022/07/2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修築澎湖海上長城也修一條回家的路,離島出走:石滬就是台灣的世界文化遺產

那年馥慈返鄉時被空中一朵朵愛心敲擊心房,那是澎湖的石滬、是澎湖文化也是歷史痕跡。「我們都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啊!」這個念頭引領她們走向「振興石滬」之路。

2022/07/24 | 東京裏物語

移民日本到底好不好?其實台灣與日本最根本的差異,在於「信任」與「公共意識」

若是上網Google,你絕對可以找到日本一堆笑掉大牙的弊案跟醜聞,但實際上日本就是在一次次摔倒中,培養出新的經驗、新的人才、還有新的組織合作關係,反觀台灣學了日本政策幾十年,但人的本質沒有變,政策再變效果也很有限。

2022/07/12 |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沒有富爸爸的十人地方團隊,如何贏得王品集團等上市公司青睞,成為食材合作夥伴?

從返鄉投入農事,到透過契作合約幫在地農業人力做清楚分工,這家台南的小型農企業,正以青銀共農概念,協助上市公司放大ESG永續影響力,他們的經驗能帶給地方創生夥伴哪些啟發?

2022/06/1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高學歷農夫正當道!微醺農場黃衍勳以科技務農,為台灣智慧農業鋪第一哩路

那年剛返鄉的黃衍勳,為了政府與地方間政策的不流通,在當時為立委的前縣長蘇治芬前當面怒嗆表達不滿。面對面的勇敢發聲,讓農信保局基金成立了三支專線,自此後全台想投入農業需要資金的青年有了直接接應的窗口。黃衍勳並非衝動而是付諸行動,從事事動手做到用科技解決缺工問題,朝著啟動智慧農業微步前進著。

2022/06/05 |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

台灣準備好迎接「永續旅人」了嗎?在國際旅遊業界,永續早不再是nice to have,而是must have

在國際旅遊業界,永續早不再是nice to have,是must have。而許多台灣觀光業者、地方創生團隊在規劃中雖包含永續元素,但如果能取得相關認證的團隊,會更容易吸引目光。

2022/05/25 | 精選書摘

《成為池上》:原先模糊的「池上地方社會」,因為池上米越來越向「池上鄉」靠近

台灣社會推動「社造」,大抵透過「物」的營造,進而達到「人」的改造,池上則略有不同。池上是一開始就關注「人」的凝聚和改變,強調全鄉性的生活共同體概念,大坡池的生態保育便是一個實際實踐的案例。

2022/05/25 | 精選書摘

《成為池上》:池上人重視稻米、反對光電的共識,重新定義「地方」的意涵

跳開傳統人類學擅長的村落研究,透過較大空間尺度的鄉鎮層次來觀察,更能同時掌握國家治理與民間動能,了解左右鄉鎮內整體發展的結構性力量,以及其如何與民間動能接合。

2022/05/23 | 讀者投書

創生團隊常忽略一件事:農村本是「加工」場域,是資本化讓地方失去「製造」本質

回看台灣發展的脈絡,事實上農村是需要加工的!而且不只有糧食跟食物,還有其他各種循環機制,只是資本化加上法規限制,讓現今的農村的生產,無法對接有效的加工環境,只能走在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