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基輔

基輔(烏克蘭語:Київ,羅馬化:Kyiv,發音:[ˈkɪjiu̯] ( 聆聽))位於烏克蘭中北部聶伯河中游,為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國內第一大城市,2021年時人口為296萬。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30 | 精選書摘

《我在戰火中醒來:出走烏克蘭的逃亡日記》:戰爭給我上了很多課,我學會珍惜生命中的平凡事物

她寫下俄烏戰爭親身經歷,戰爭引發心理衝擊的所有瞬間——作者如實描繪戰爭爆發帶來的心理衝擊,控訴戰爭的殘忍!更誓言重返家園。她希望透過這本書堅決傳遞一個訊息:「我不要住在俄羅斯,只要住在烏克蘭!」作者以德語自行翻譯烏克蘭文,旋即交德國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字字懇切。

2023/07/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尼峇里島成為俄烏公民避戰地:烏克蘭人在熱帶島嶼思念家鄉,未來茫茫無所依

漢娜是俄烏戰爭爆發後,選擇搬至峇里島的數千名烏克蘭人之一。據峇里省政府統計,2022年共有7466名烏克蘭人入境峇里島,今年截至5月則有9643名烏克蘭人入境,比去年一整年還多。大部分的烏克蘭人和漢娜一樣使用落地簽證,該簽證允許停留30天後再延長一次,通常烏克蘭人會在簽證到期後,出境至鄰國再返回峇里島。

2023/07/02 | TNL 編輯

西班牙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首日總理出訪基輔,澤倫斯基盼F-16培訓別再拖拖拉拉

在與桑傑士一起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中,澤倫斯基表示,他希望維爾紐斯的峰會展開之後,烏克蘭能收到戰後加入北約的「邀請」。兩位領袖並發布共同聲明指出,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一事,是西班牙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優先要務。

2023/06/05 | 精選書摘

《烏克蘭戰場》:我曾經前往無數戰場採訪,但這次布查的慘狀讓我完全說不出話

這是作者宮嶋茂樹,在烏克蘭戰場直擊到的最真實狀況。這是他第一次體驗入侵者對著他的採訪目標實施攻擊,他也很可能會被這樣的砲火給轟擊,但他依然選擇履行身為戰地攝影的使命——站在第一線,做最真實的報導,並且拍出獲得「第42回日本雜誌寫真記者會賞」的優秀作品。

2023/05/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莫斯科遭多架無人機攻擊,普亭稱是烏克蘭報復行動;基輔反攻前夕,俄烏互轟力求占上風

俄國國會議員伊凡諾夫(Maxim Ivanov)表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進犯以來莫斯科遭到的最嚴重攻擊,他認為這種「新現實」如今俄國人民恐怕已無法避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否認基輔當局與這次攻擊有直接關聯,但表示「我們樂見」此事發生並預測還會有更多類似事件。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基輔遭開戰以來最大無人機攻擊,烏克蘭一夜擊落58架;美指俄船從開普敦接走武器,南非總統下令調查

烏克蘭總參謀部在聲明中指出:「俄羅斯聯邦再次對烏克蘭領土展開大規模攻擊,運用伊朗製見證者(Shahed)攻擊無人機。」聲明並表示,「根據最新資訊,59架(無人機)當中的58架遭到我們的防衛部門擊落。」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基輔是烏克蘭心臟,利維夫是認同的靈魂:抗俄意識高漲,傾全城之力築一道無形戰壕

利維夫人各個勇者無懼嗎?倒也不是。教堂前的阿嬤奧克薩娜(Oksana)一想到俄軍不願浪費子彈而把烏克蘭戰俘折磨致死,直呼「我怕死了」,好在自己距離前線還有900公里。另外一位阿嬤則說,俄軍一來,一定徒手把他們撕成兩半,「光是聽到俄語都要氣死」。

2023/03/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鐵路屹立不搖護送領袖、撤離難民,成力抗俄羅斯戰火的精神象徵

在拜登前往烏克蘭的旅程中,也許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烏鐵在戰火延燒下還能順利運作。烏鐵董事長卡梅辛(Oleksandr Kamyshin)當時還發推文向大家道歉說,由於拜登行程複雜,「昨天我們的火車只有90%準點」。這則推文令美國汗顏,因為美國鐵路公司(Amtrak)的火車誤點情況臭名昭彰。

2023/02/24 | 圖發事件

沒有色彩的藍天:俄羅斯入侵一週年,烏克蘭被改寫的日常

去(2022)年2月24日凌晨,基輔傳出砲火聲,正式揭開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悲慘戰事。這場無情的戰火已燃燒一年,這一年過去,烏克蘭到底改變了什麼?遠方自由的天空,能看見象徵希望的曙光了嗎?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波蘭演說:「烏克蘭屹立不搖,俄軍絕不會戰勝」,閃電訪烏行程保密到家,俄國鷹派憤怒難堪

拜登閃電訪烏也在俄羅斯國內支持軍事和極端民族主義圈子裡引起憤怒,因為這形同搶走普亭即將發表重要演說的鋒頭。外界預料普亭將在演說中宣揚所謂「特殊軍事行動」中所達到的成就。對許多人來說,美國總統安全且有技巧地訪問烏克蘭,是俄軍行動氣力漸衰的另一個象徵。

2023/02/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拜登閃電訪問基輔,與普亭對抗白熱化,白宮:事前有知會俄羅斯

拜登訪問基輔停留不到6小時便離去,值得注意的是,白宮在拜登抵達前不久通知克里姆林宮。根據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說法,此舉並非外交禮節,而是欲迴避衝突,預防俄羅斯攻擊或其他突發事件。紐時分析,拜登此行事前保密到家,與普亭本週稍晚演說世界觀預料截然不同,凸顯兩人較勁程度之深,堪比美蘇冷戰最嚴重時期。

2023/02/18 | Louis Lo

【國際新聞圖輯】以色列立國以來最大民主危機、班克西作品的冷凍櫃被誰搬走了?

班克西原本把一個真實的冷凍櫃放在牆邊,構成畫作的一部分,卻被當地議會以安全為由搬走,反而引起民眾前去朝聖,放一個替代的垃圾桶來裝畫作上的男性伴侶。經抗議後,區議會已經把冷凍櫃放回原位。

2023/0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瓦格納集團聲稱在烏東巴赫姆特有斬獲,烏克蘭數據顯示俄軍2月每天逾800人喪命

自從去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軍方宣稱已經有13萬7780名俄國軍人喪命。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上週表示,他們預期俄軍會在今年2月24日左右發動新攻勢,時間正好是全面入侵一週年。但烏克蘭東部盧漢斯克州和頓內次克州州長等部分當地官員聲稱,俄軍的攻勢早已展開。

2023/01/27 | TNL 編輯

美德兩國計畫提供烏克蘭坦克,俄羅斯迅速轟炸能源設施造成11死11傷

美國在25日宣布提供烏克蘭美製M1艾布蘭坦克,扭轉原先不提供的決議,德國也改變立場,積極提供製豹2戰車,對此,俄羅斯則以空襲能源設施做回應,雖多數飛彈已遭烏方摧毀,但仍造成11人死亡11人受傷,奧德薩州目前仍持續受緊急斷電所苦。

2023/01/22 | TNL 編輯

《讀賣新聞》:日相岸田文雄擬於2月訪烏與澤倫斯基會談,並發布G7譴責俄羅斯的聯合文件

日本今年5月將在廣島市舉行G7峰會,烏克蘭問題屆時將成為主要議題。藉由親自訪問烏克蘭向全球發出團結提供協助的重要性,岸田希望此舉有助成功舉辦廣島G7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