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滷味的塑膠袋耐熱嗎?破解塑膠容器五大疑慮
盛裝加熱滷味、冷滷味的包裝多是塑膠材質,然而「使用塑膠容器是否安全」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像是加熱滷味用塑膠袋裝安全嗎?冷滷想要加熱微波OK嗎?懷疑是否會有不知明物質溶出?
Line@漲價哀嚎一片!許禾杰:每個企業都該擁有自己的DMP
第三方數據平台說變就變,企業該如何掌握、善用自家寶貴數據,跳脫投廣告、買流量的苦海?蝙蝠移動暨烏龜移動執行長許禾杰認為,企業擁有自己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才是唯一解法。
廢塑膠衍生許多環境問題,但它難道走不進「循環經濟」嗎?
目前許多回收後的廢塑膠資源物未能發揮其循環再利用的價值,其中有幾個環節應思考突破點,包括推動綠色創新,強化綠色設計,導入創新思維重新設計產品或製程,讓產品可透過組件再製、修理、升級等方式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不塑過日子》:當塑膠從垃圾桶回到你我的餐桌上
我們一日三餐所食用的食物與這些有毒的塑膠如此接近,也難怪我們的體內會有這麼高的塑化劑。為了避免再曝露在塑膠的危險中,我給自己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原則,只要是塑膠包裝就跳過,不得已時,仔細檢視塑膠編號,確認回收的可能性,逐一淘汰不合乎環保與健康原則的包裝。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最快2021年歐盟國正式入法
歐盟層面的法案出來後,各成員國政府必須在2年時間內將其落實為國內法予以實施。這意味可能在2021年夏天前,歐洲市面上就會不再有吸管、塑料餐具等一次性產品的蹤影。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我們該怎麼看待「塑膠微粒污染自來水、海水」的新聞?
你可能會開始擔心,連自來水跟海鮮裡面都出現微型塑膠了,那我不就已經吃下很多微型塑膠了嗎?這篇文章將會完整告訴你,有關微型塑膠,你應該知道的相關知識,以及如何看待與面對。
環保署首份調查:牡蠣、扇貝和44%的自來水都有「塑膠微粒」
自來水中的塑膠微粒是否可以過濾水系統排除?環境檢驗所組長楊喜男表示,外面的RO逆滲透過濾膜一般是1微米,比微型塑膠還大,所以無法過濾。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甘蔗吸管可完全分解不殘留?購買前必知的六大關鍵
甘蔗吸管到底可不可以分解,可不可以回收?這個問題,其實半對半錯。對的是,這件事情「理論上」可能可以做到。錯的是,在台灣實際上非常難做到。
最夢幻的打工度假:香港「90後」女生獨鍾台灣海洋,成為10大離島唯一外籍「島主」
10位島主須在7天內以圖文影音的方式為島嶼作行銷推廣,表面簡單來說就是「PO文去玩囉」,但黃愷晴說,她想藉這個活動,推廣海洋生態保育。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驚人的隱形開銷!高階經理人最容易忽略的企業營運成本
耗材又耗能的影印機,長期下來會帶來一筆驚人的隱形支出,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了地球的資源,也帶來了不必要的開銷。因此推動企業節能,更應該從源頭的事務機採購做起,淘汰耗能產品、提供更高效率。
資源回收進焚化爐爭議:台灣回收率58%,垃圾處理的天才?
目前臺灣依「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塑膠回收材料不得使用於食品容器具及包裝之製作,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所有的塑膠食品容器都是使用新的塑料製成。但國外在環保訴求及回收技術許可下,已經開始發展塑膠廢棄物再製技術,許多食品塑膠容器已混入一定比例塑膠二次料。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繼續用塑膠吸管是對自己的寬容、對海洋的無情
我們肯定環保署跨出限塑的第一步,但坦白說力道還是太弱,在〈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中,塑膠吸管要到2030年才全面禁止店家提供,這12年間恐怕還有上億根來自台灣的吸管進入海洋,這是我們對自己的寬容,對海洋的無情。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聯合國報告指出僅9%的塑膠垃圾被回收:無法再利用就拒用
政府徵稅和塑膠禁令是限制一次性塑料產品過度使用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企業也應該進行更廣泛的合作,提供從源頭管理開始的解決方案。
非營利組織報告:9國259瓶瓶裝水測試,9成驗出塑膠微粒
美國一間媒體公司檢測來自全球不同品牌的礦泉水,在檢測的250瓶瓶裝水中,只有17瓶沒有受到塑膠汙染。而一瓶雀巢Pure Life的瓶裝水,每公升就含有有1萬個塑膠殘骸。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連鎖超市創舉:全球第一個「無塑貨架」在荷蘭問世
幾十年來,顧客一直在消費著購買食物、飲料不能不用塑膠的謊言,但一個無塑走道就可以破除迷思:第一個無塑貨架將在荷蘭Ekoplaza連鎖超市的分店上架,該公司表示今年底前將在其74個分店推出類似的貨架。
支持禁用塑膠吸管的,都是「華山誠品覺青左膠」嗎?
我認同「從上而下」的環保政策與「從下而上」的環保意識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不同壓迫之間的交互影響,而不是總是紮稻草人,製造出各種「假對立」,我們應該建立團結對抗壓迫的「結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