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7/06 | Nuli APP

夏日減脂五大迷思:不能吃碳水、少量多餐、多做有氧,這些觀念正確嗎?

早些年曾經流行過雨衣慢跑減肥法、保鮮膜減肥法,透過不透氣的材質包裹住肌膚,使身體開始排汗,這樣的方法有效嗎?有些人會認為,多做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脂肪的燃燒,達到更佳的減重效果,但其實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會是更佳的解決辦法。

2021/11/07 | 精選書摘

《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透過間歇式肌力訓練,你能更安全、更有效率地達到有氧運動帶來的效果

我們的結論如下:間歇式肌力訓練不僅在燃燒脂肪方面優於有氧運動,同時還比較能夠鍛鍊出肌力、速度、爆發力甚至是心血管耐力。而這些訓練所需的時間,比起累人的「有氧」課程少得多了。

2021/07/04 | SuperFIT團隊

小菜雞健身難增肌?修正錯誤習慣、認識增肌原理帶你突破新手期

當新手開始接觸健身,慢慢習慣去健身房運動,肌力訓練一段時間卻經常感覺增肌的效果不彰。其實,對於健身新手來說,有些錯誤的健身習慣往往會影響到訓練的增肌效果。

2021/02/06 | 精選書摘

《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每天都要吃到「三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三餐要平均分配

蛋白質攝取量固然重要,但建議要在三餐平均分配蛋白質的份量,每餐「一個掌心以上」是最能幫助增肌減脂的份量;如果午餐沒吃肉,晚餐吃兩倍回來,其實身體短時間內能吸收、利用的蛋白質有限,一次吃太多功效是會打折的。

2020/06/13 | 好食課

運動前、後該怎麼吃才能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

「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這次專欄要分享與破解常見的迷思,還有和大家分享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是什麼。

2020/06/09 | 《科學月刊》

想要正確減重,別採取需要降低肌肉量、基礎代謝率的方式

減重過程中只要降低肌肉量或基礎代謝率的方式,皆為不正確及無法持久的減重方式,不建議使用。

2020/02/08 | Gymirin 的 Calvin

如何計算「增肌期」要吃多少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增肌到底要吃多少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卡路里到底要吃多少?為什麼我已經吃很多了,還是長不出肌肉?

2020/01/04 | 營養共筆

你做「阻力訓練」,想要的是肌耐力還是爆發力?

肌力跟肌肉量沒這麼容易就成長,都需要靠著規律的執行才有可能,同時也和日常生活的吃跟睡有極大的關係。

2019/10/12 | Gymirin 的 Calvin

訓練頻率並非越多越好:如何科學化安排「增肌訓練」菜單?

不是天天跑健身房、重訓就會幫助增肌的速度,想要讓肌肉變大,是需要足夠的休息時間。

2019/07/13 | SuperFIT團隊

在家就能做,三個動作讓你練出更厚實的胸肌

如果沒有搭配規律運動,那只會讓你的脂肪下降,但肌肉卻不會上升,使視覺看起來過於乾扁。方法不對甚至會有復胖或是「有一層鬆垮垮的皮」等不好的效果。

2019/06/08 | 伊格運動Mike吳煥能

重訓愛好者必看:讓你肌肉量增加的六大指南

健身的知識點很多,重點就是搞清楚方向和原則,老鳥和新手的差別就在此。再來就是動作練習的熟悉度,搞清楚你在做的動作和目的,而不是跟著別人蝦做。

2019/01/29 | 精選轉載

運動可以「燃燒脂肪」,正確嗎?

如果增肌減脂一起實施,增肌勢必要提供更多的碳資源給肌肉,但減脂則是要脂肪組織降低奪取碳能源的能力。飲食得在這兩種情況下拿捏好,才能讓肌肉可抓取能源,卻又不讓脂肪組織取得碳源。

2019/01/29 | 營養共筆

運動可以「燃燒脂肪」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如果增肌減脂一起實施,增肌勢必要提供更多的碳資源給肌肉,但減脂則是要脂肪組織降低奪取碳能源的能力。飲食得在這兩種情況下拿捏好,才能讓肌肉可抓取能源,卻又不讓脂肪組織取得碳源。

2018/05/26 | 康健雜誌

重量訓練後,30分鐘內吃對食物最有效果

重量訓練後最好「30分鐘內立即」補充醣類和蛋白質食物以修復肌肉組織。郭家驊建議,進食時間距離運動愈近愈好,超過2小時的增肌效果較差,能量不會進到肌肉,而是轉為脂肪儲存。

2018/05/24 | 康健雜誌

進行重量訓練,30分鐘內吃對食物最有效果

重量訓練後最好「30分鐘內立即」補充醣類和蛋白質食物以修復肌肉組織。郭家驊建議,進食時間距離運動愈近愈好,超過2小時的增肌效果較差,能量不會進到肌肉,而是轉為脂肪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