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壓力

壓力 (英語:pressure),是作用在與物體表面垂直方向上的每單位面積的力(force)的大小,即是分布在特定作用面上之力與該面積的比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4 | 精選書摘

《生命的中間,是如果》:做為靈媒,我覺得死藤草與提升靈性沒有直接關係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朋友就跟我提到死藤草的事情,當時還沒有那麼多人在研究,但已經讓朋友躍躍欲試,老是纏著我問使用死藤草會不會加速提升她的靈性感官。當時的我對這個名詞一點概念也沒有,甚至不知道它的用途,但直覺卻告訴我它會傷害腦後下方的位置。

2023/11/18 | 健康醫療網

13.8%青少年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容貌焦慮」成普遍存在的心病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有13.8%青少年「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其中,「課業壓力」是憂鬱主因,然而青少年對自己的壓力—「身材外貌」竟然也上榜,壓力感受甚至超越「人際關係」。

2023/10/15 | 精選書摘

《別咬指甲了!把恐懼變成你的超能力!》:「幫自己的焦慮取個名字」為何有助於緩解痛苦?

這是一本關於恐懼的書,由內而外探索恐懼的真面目,解說它如何運作與偽裝,如何操控與戲弄人類,而我們又該如何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智慧與力量;這也是一本關於焦慮的書,講述恐懼過於強大且失控時,會如何以焦慮的樣貌扭曲我們的世界,而我們又該如何與它做朋友,練習對自己好一點。

2023/10/15 | 精選書摘

《芳喵的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如果你想維持自律神經好棒棒,「咖啡」是第一個要捨棄的

自我覺察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先願意坦然面對自己的感覺、情緒、想法,有意願才會察覺得到,這並不容易。有句話叫「自欺欺人」,當我們下意識覺得某件事、某個想法會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會自欺欺人,會逃避面對。

2023/10/15 | 精選書摘

《自己的人生,按自己的節奏來,沒關係》:我闔上育兒指南書,和被稱為「好媽媽」的朋友保持距離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因此,發生失誤、有不懂的地方,這都是很正常的,可是為什麼我對他人的失誤如此寬容,卻在身為媽媽的我犯錯時產生了罪惡感呢?

TNL+ 2023/10/03 | julia

職業媽媽的辛酸:晚上無法拜訪客戶被罵哭,最怕看到托兒所老師「這次又這麼晚」的責備眼神

孩子接送沒有後援,準時下班卻遭白眼;幼兒園有人生病一次停課好幾天,家長想請假卻畏畏縮縮。「台灣的職場好像變成是,好像你有孩子是一種原罪。」職業父母的育兒困境,是否能有解決的一天?

TNL+ 2023/09/25 | TNL國際編譯

歐洲陷入「生態焦慮」,連續野火、洪災產生絕望不安情緒越趨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焦慮在那些更為關注環保議題的人群中更為普遍。症狀包括沮喪、無力、不知所措、絕望、無助。擁有生態焦慮的民眾經常會對地球現今的情況表現出強烈的內疚感,做為父母考慮到兒女的未來時,內疚感也可能加重。

2023/09/13 | 方格子vocus

工作壓力山大如何排解?善用「打分系統」五分鐘有效降低情緒壓力

雖然你無法立刻解決工作量或職場人際問題,但你可以先練習時間管理,確保工作有被合理安排,練習表達自己的意見、需求,或溝通技巧,要知道你的每一次練習、每一個嘗試,都是克服困難的機會,壓力的產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練習也是。

2023/09/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教師不堪家長頻投訴輕生,全國教師抗議「恐龍家長」串聯罷課

28歲教師金珍瑞(Kim Jin-seo,音譯)在一場抗議活動中說,經歷兩次特別咄咄逼人的投訴後,她也想過自殺,後來不得不請假3個月。一次是她要求一名干擾秩序的學生在洗手間反省5分鐘;一次是她通知一名學生的家長,說他們的孩子打架。校方兩次都強迫她道歉。

TNL+ 2023/08/16 | 陳慶德

韓國連續爆發「無差別刺殺」引發社會恐慌,細看「模仿預告」則更讓人擔心

發惡帖人士的「年紀」,並非年紀輕輕、懵懂無知「小孩子」的18、19歲年紀,大多是25至40歲,有著社會經驗的人士,就常理而言,這些人士不應該做出此「恐怖預言」,讓人不禁擔心起,潛藏在社會底下不少的未爆彈,這些皆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預告」嗎?

TNL+ 2023/08/04 | 陳慶德

韓國「另類校園霸凌」:恐龍家長逼死過勞教師,24歲教育新生代為何走上絕路?

韓國一名年僅24歲,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執教鞭的年輕教師,於去年3月入校服務,原本懷抱著教育熱忱入職的她,進入校園內雖勉強能忍受教學、行政兩頭燒的工作職場,但壓倒她最後的一根稻草,竟是「惡學生」、「恐龍家長」的另類校園暴力。

2023/07/26 | 精選書摘

《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憂鬱症會反覆發作嗎?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論點

在病患走出憂鬱症,恢復健康後,不但可以維持健康,還能活得比生病前更開心。要辦到這一點,首先必須瞭解自己患病的原因,然後做出必要的改變,矯正這些有問題的情況。我們都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選擇。

2023/07/12 | uho優活健康網

俗稱「皮蛇」的帶狀泡疹嚴重恐大小便失禁,疫苗有兩種該怎麼挑?

帶狀疱疹要如何預防呢?目前市面上有2種帶狀疱疹疫苗,一種是上市較久的「伏帶疹」,為活性減毒疫苗;另一種則是近期新上市的「欣剋疹」,為非活性基因重組疫苗。兩者可施打對象有所不同,病患該如何選擇呢?

2023/05/30 | 照護線上

西洋梨或蘋果型身材?五招打擊腹部脂肪拒當「小腹人」

腰圍粗絕對不是關心身材的人才要擔心的事,這些腹部內臟脂肪並不是那麼安安靜靜地待在肚子裡,它們會製造各種化學分子,來干擾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內臟脂肪愈多,愈容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原因。

2023/05/14 | 精選書摘

《越自然越抗癌 清除癌細胞》:印度古儒吉淨化呼吸,四十天後必有奇蹟

學習這個呼吸法前,我一般吸氣大約幾秒鐘,呼氣大約也幾秒,但在學習技巧之後,我測試過,我吸氣最長可達15秒、呼氣可達30秒,讓我覺得這在呼吸的技巧上是相當大的突破,也感到很開心。

2023/05/12 | 精選書摘

《你只是太在意了!》:真正決定你生活是緊張或快樂的裁判,不是時間,而是你自己

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壓力歸罪給時間,它是最公平、最鐵面無私的裁判。當你給自己留出足夠時間時,它會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餘;當你設立合理的目標並出色完成任務時,它是你最合手的工具。

2023/05/10 | 讀者投書

特教老師犧牲備課時間、家人甚至健康……請支持心評專職化,對大家都好

鑑定工作程序與測驗內容十分繁複,筆者也是需要多年經驗才能夠將所需測驗倒背如流,更別提鑑定送件時,心評人員還需要蒐集所有個案資料,包含個案鑑定紀錄、個案家庭資料、健康紀錄、學校成績、基本能力分析、診斷紀錄、家長鑑定同意書......最後才能回頭來寫綜合分析報告。

2023/05/08 | 精選書摘

《心魔》:在那次不帶懷疑的投球之後,投球失憶症又急又猛地找上我

為什麼染上易普症是那麼地容易,要治癒它卻如此困難? 為什麼它能在投完一球之後產生,卻沒辦法透過投兩球、投三球、甚至上千球來修正?當這些年輕人問我這個過來人的時候,我只能用我唯一知道的方式回答他們,那就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