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外交

外交(英語:Diplomacy)是指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9 | 王昱晴

希臘總理重申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帕德嫩神殿雕像」,英國首相直接取消會面引發外交爭端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上週日(26日)接受BBC專訪,形容帕德嫩神殿雕像群的一部分在希臘,一部分在英國,就像把《蒙娜麗莎的微笑》撕成兩半,要求英國返還。英國首相蘇納克隨後在會面前幾個小時「臨時取消」,引發米佐塔基斯、希臘官員與民眾的不滿,直言是「外交危機」。

2023/1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賴清德宣布蕭美琴為副手:接地氣又通國際,曾翻轉花蓮艱困選區,「戰貓」穿梭華府升級台美關係

一路從非政府組織轉戰政壇、從中央到地方、從都會到偏鄉,從政務到選務,自詡為「戰貓」的蕭美琴從說英語到流利的國、台語,從換掉高跟鞋穿上雨鞋,從雨鞋換上平底鞋拚外交。她歷練豐富,沒有傳統外交體系的包袱,淬鍊出既接地氣、又通國際的政治能力。而關於賴蕭配,蕭美琴派系色彩不明顯,加上早年投入婚姻平權等社會議題,兼具改革形象,早已是黨內鎖定的最佳副手人選。,

2023/11/17 | 吳象元

評日首相岸田文雄的菲馬行:現在是日本在東南亞的「新黃金時代」

日本在東南亞的角色,從二戰期間具侵略的野心到戰後轉為援助要角,如今因中國崛起和美中關係的變化,日本宣布進入「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而這樣的改變也體現在本次的訪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行。

2023/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尼總統候選人談外交政策:不參與地緣政治結盟,「1000個朋友太少,1個敵人太多」

印尼總統參選人普拉伯沃表示:「從獨立以來,印尼的外交方針就是不參與地緣政治結盟,我效忠這樣的外交傳統且會持續下去,這不僅是國民所期待的,同時也符合國家利益。」普拉伯沃更強調:「1000個朋友太少,1個敵人太多」,希望與世界各國做朋友。

2023/11/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日擬舉行警戒島嶼聯合軍演,首度適用相互准入協定;外交國防2+2會談確認強化安保合作

今(2023)年1月,英國創歐洲首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允許雙方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並一同規劃和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更頻繁的聯合軍事演訓與部署行動。英國國防部表示,RAA以及《廣島協議》有助增進英日武裝部隊的相互操作性與協同作戰能力,鞏固英日共享的安全。

2023/10/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以巴烽火如荼,歐盟卻花了5小時糾結「停火」要不要加「s」,專家點出歐盟重大外交缺陷

27日剛結束的歐洲聯盟高峰會,花了5個小時討論以巴戰火,結果歐洲媒體熱議的卻是高峰會最終達成共識的一句話,也就是在人道需求下呼籲雙方停火,聲明裡寫的是複數形的「暫停」(pauses for humanitarian needs)而非單數形。什麼樣的差別值得27國領導人為了加不加「s」糾結5小時?背後除了凸顯歐盟內部對於該同情以巴哪一方分歧大,也反映了歐盟外交能力的局限性。

2023/10/26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專訪印尼總統大學講師賴劍文:在以巴衝突上,為何印尼長期支持巴勒斯坦?

對於印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立場長期受什麼因素影響,賴老師從宗教、歷史、國內外政治等面向來解釋。首先,有85%穆斯林的印尼,在情感上自然會偏向同為穆斯林的巴勒斯坦同胞,而對於歷經荷蘭殖民背景的印尼而言,以色列就是印尼國父蘇卡諾所對抗的「西方主義」,因此國內民意也是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TNL+ 2023/10/16 | 橫議拉美

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意見分歧,友邦巴拉圭能抵擋「一帶一路」的誘惑嗎?

由拉丁美洲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中,兩大強國巴西、阿根廷以及兩個小國巴拉圭、烏拉圭,分別採取對中國和歐美國家不同的經濟與合作政策,使得組織對外政策難以統一。台灣的唯一友邦巴拉圭,與台灣的關係是否長久,成為兩岸關係觀察指標之一。

2023/10/1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避免一味指責」「不要照搬照抄別國模式」——中國如何在國際上改寫「人權」定義?

中國政府意欲推廣自己的人權理念,並期望聯合國體系迎合其威權統治。這場較量正在日內瓦萬國宮的會議室展開,近年來,中國外交官的演講也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對現有準則的蔑視。

2023/10/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捷克參議長維特齊:自豪重申「我是台灣人」,一中政策不代表北京可以指手畫腳

2020訪台時以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而引起轟動的捷克參議長維特齊,在訪台3週年後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一中政策不代表中國可以告訴他們能或不能跟誰合作,而都從威權和平地走向自由和民主是台捷一大共通點,說道民主就如古蹟,需要積極維護。

TNL+ 2023/09/06 | 橫議拉美

瓜地馬拉新總統宣稱要與台灣、中國皆維持良好關係,真的「完全兼容」且「絕對可行」嗎?

瓜地馬拉為中美洲最重要國家,為我國在中美洲「唯二」及人口最多(1700萬)的邦交國。瓜地馬拉曾歷經36年內戰、產生過一位原住民諾貝爾和平獎(1992)得主。瓜地馬拉2023大選,總統當選人希望未來擴展瓜地馬拉與中國關係,引起外界關注。

2023/08/28 | Abby Huang

外交部將提案參與聯合國體系,AIT肯定台灣公衛、工業成就,稱「排除台灣是聯合國的損失」

我國政府每年都推動參與聯合國案,但今年特別不同的是,美國眾議院於今年7月通過關鍵法案《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向國會報告中國破壞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或台灣與其他國家關係的行徑,法案也首度提及,聯大2758號決議未涉及台灣主權。

2023/08/25 | Abby Huang

總統蔡英文9月5日二度出訪友邦史瓦帝尼,高雄市長陳其邁隨行、將洽談締結姊妹市

今年適逢我國與友邦史瓦帝尼王國建交55週年,蔡總統將於9月5日到9月8日率團專程訪問史瓦帝尼。特別的是,本次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將陪同出訪,外交部稱這是為推動高雄市和史國首都姆巴巴納成為「姐妹市關係」。

2023/08/22 | Abby Huang

台灣退出中美洲議會,在中美洲統合體、中美洲銀行的地位還穩嗎?

學者指出,台灣在中美洲統合體裡「只是觀察員」不是會員國,參與這個組織的「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其中實質意義比較明顯的是中美洲銀行,但台灣在該銀行持股11%到12%之間,中美洲銀行很缺錢,當需要增資、發行債券的時候,都是台灣在幫忙,因此不太可能被退出。

2023/08/22 | Abby Huang

中美洲議會決議以中國取代台灣觀察員身份,學者憂:恐成阻台參與多邊組織「第一道骨牌」

中美洲議會的作用在於輔助我國對中美洲的多邊外交,特別是透過國會外交的互動方式增加兩方關係,但學者指出,我國與中美洲議會關係「平常就比較薄弱」,因為距離、語言,加上現在台灣在中美洲議會只剩瓜地馬拉一個邦交國,才會有今天發生的事情。

TNL+ 2023/08/18 | 楊俊業 博士

成為主導國之列的印尼外交政策(下):從嘗試印以關係正常化到打造「世界海洋軸心」

佐科威自2014年就任印尼總統以後,從未親自出席過聯合國大會;佐科威個人的外交思維,其實早在2014年布里斯本的G20峰會上顯露端倪,當時佐科威即發言表示:「與多國交朋友應該要對印尼有利」,亦即追求「千友外交」的同時,更要以印尼國家利益(或利潤)為優先考量。

TNL+ 2023/08/17 | 楊俊業 博士

成為主導國之列的印尼外交政策(上):從反殖民主義到重返國際社會的「新秩序」時代

從2022年印尼成功舉辧G20峰會之後,到今年又再度輪值東協主席國召開峰會,印尼已被國際社會公認為適格的全球參與者,甚至被認可為有能力解決國際問題的「規範力量」,成為有資格列名參與及制定區域和國際規範的主導國之列,而是如何的外交政策讓印尼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