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外來種

外來種,有時也稱為引入種,是指原來在當地沒有自然分布,經由人為無意或有意引進的物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9/14 | 環境資訊中心

外來種危及五大湖區生態,伊利諾州出奇招替亞洲鯉魚改名「Copi」鼓勵捕撈食用

「Copi」的滋味如何、適合什麼料理呢?官網形容,牠的味道清爽純淨,比吳郭魚更美味、比鯰魚更爽口,口感不像鱈魚那麼細碎。而芝加哥有一個餐飲店表示,他們在改名隔週賣出的「Copi」,約是改名前一個月的銷售量。

2022/08/06 | every little d

化身小蜜蜂在舊金山揮灑「起司粉」?看似惡作劇的企劃卻有助於改善生態平衡

這並不是惡作劇,擁有園藝與創意背景的他們,在做過研究之後,發現種植本土野花有助於維持當地生態的平衡與健康。

2022/07/27 | TNL 編輯

外來種魚虎入侵日月潭,萬人泳渡活動前將施放9萬尾總統魚苗平衡生態

為抵禦外來種魚虎入侵,南投縣府照慣例會施放魚苗保護生態,但有民眾認為適逢魚虎繁殖期,現在施放恐怕成效不彰。但縣府強調,施放地點跟魚虎棲息地不同,且今年尚未接獲「魚虎球」的蹤影。

2022/03/14 | TNL 編輯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海蟾蜍在草屯已破千隻,專家:要有長久抗戰的決心,避免往外擴散

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的海蟾蜍持續侵襲南投草屯區,數量已突破1300隻,還有逐漸擴散的趨勢。目前海蟾蜍移除行動由當地民眾與志工團互相協助進行,東華大學楊懿如副教授表示:「像海蟾蜍這樣強勢的外來種,本來就要有長久抗戰的決心,避免往外擴散。」

2021/12/15 | 精選書摘

《愛為何使生物滅絕?》:顯而易見的是,生命多樣性需要寵物飼主的支持

作者克里斯蒂是一位熱愛寵物的飼主,也是長期報導生態議題的環境工作者。他在本書中提出一個主要問題:無論寵物飼主或保育人士都極度熱愛動物、擁有親生命性的本質,為何演變成無法對話的激烈衝突?

2021/11/15 | TNL國際編譯

英國牛津原始森林發現珍稀原生種蜜蜂,可望成為養蜂人生態永續新選擇

新發現的蜜蜂亞種,體型比人工飼養的蜜蜂更小、更毛茸茸、顏色更深,據信與幾個世紀以來在英國鄉村覓食的本土野生蜜蜂有親緣關係。一直以來,學者專家以為所有野生蜜蜂都已因疾病和外來種的競爭而絕種了。

2021/08/07 | 三酸柑遊子(野人)

花蓮鯉魚潭的生態災難:外來種正在屠殺台灣淡水水域

我親自到花蓮鯉魚潭潛下看水下環境,發現台灣水庫湖泊曾經常見的底棲魚,包括烏鰡、草魚、鰱魚、鯉魚、鯽魚等等,在這15小時的生態觀察中,我一條也沒看到。更可怕的是,魚很多,99%以上都是慈鯛科,就是俗稱的吳郭魚、珍珠石斑,個個頭好壯壯,這把我嚇壞了......

2021/04/21 | 《科學月刊》

在台灣迅速繁衍的外來種,鐮刀客「埃及聖䴉」的美麗與哀愁

目前埃及聖䴉的族群數量難以估計,相較於當初只有少數幾隻個體的情況下,政府需投入的移除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在一年內若沒有減少一定數量,隔年牠們可能又會迅速繁殖回來,導致移除政策毫無效果。

2020/12/17 | 精選轉載

【關鍵時事】外來種「綠鬣蜥」大舉入侵,把牠們作成料理吃會有什麼問題?

科學化的在正確的時間點,有方法的移除對族群成長貢獻最大的體型及性別;時刻追蹤繁殖及族群動向,且一切符合動物安樂人道規範、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和社會秩序維護法,才是專業的入侵種處理。

2020/12/11 | 廣編企劃

【餐豐露宿】釣魚也能做生態保育?一日溪釣之清除外來魚種

【餐豐露宿】第三集,不只重現如同電影《大河戀》的溪釣場景,也跟著溪流生態專家左承偉一同運用毛鉤釣法,讓釣魚不只為了吃,更肩負清除外來魚種、保護生態平衡的使命。

2020/07/27 | TNL 編輯

神秘種子「不請自來」:英美出現大量來自中國、偽裝成耳環的種子包裹

除了美國多州出現來路不明的中國種子包裹,在英國也有人收到來自中國與馬來西亞,包裝外寫著「花瓣」和「耳釘」的種子包裹。

2020/04/11 | 環境資訊中心

「毒梟」艾斯科巴的河馬,意外恢復哥倫比亞萬年前部分生態系功能

雖然引入外來物種可能為生態帶來負面效益,但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現代外來種竟復育了部分生態系統,讓當地環境回到人類造成大型哺乳類大規模滅絕前的狀態。

2019/08/27 | 環境資訊中心

外來種「侵台」如何解?日本也曾犯過一樣的錯

日本和台灣都是島國,許多生物是特有種,當外來種入侵響特有種時,起出若要移除還算容易,但到建立族群量之後,想根除就會變得很困難。

2019/08/08 | 《科學月刊》

今夏最火紅的外來種:秋行軍蟲為台灣農業帶來的挑戰

筆者認為,秋行軍蟲是否可能在台灣立足尚待觀察,然而對於這種新興入侵昆蟲的可能危害,需要比較謹慎地看待。

2019/06/20 | TNL特稿

秋行軍蟲為何可怕?真有可能隨著「西南氣流」入侵嗎?

為什麼秋行軍蟲如此可怕?到底怎麼來的?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之後我們該怎麼做?網路上流穿的各種資訊是真是假?就讓這篇文章來一一替你解惑。

2019/05/29 | 野生動物追思會

俗稱「大笨鳥」的黑冠麻鷺,真的是校園生態「沉靜殺手」嗎?

對於黑冠麻鷺到底為什麼會快速擴散,也還沒有人提出任何確定且能獲得公認的理由。當然有人說是因為動保意識擴張;但也有人說近年因為都市種植草地,不經意帶來外來種蚯蚓,所以導致黑冠麻鷺的擴張。但沒有人能肯定到底是為什麼,也很有可能是因為一個物種的族群消長,本來就很難簡單歸因到任何一件事。

2019/01/20 | 讀者投書

當螞蟻變成「寵物」,走私的防檢漏洞也隨之大開

當螞蟻逐漸變成「寵物」,許多玩家多在網路上交易外來種螞蟻,雖知屬非法走私進口,但卻無法源依循,也難以追溯物種源頭,形成後續管理上的法律漏洞,讓外來種螞蟻買賣雙方有機可趁,更可能造成生態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