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的外籍看護們,為了我們長輩最後的好日子努力著
社會上還有很多「阿力」,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著自己的故事,他們會哭會笑,他們會傷心會孤單,他們會因長輩恢復健康而開心不已,也會因為長輩即將離世而傷痛萬分,甚至責怪自己。
不能遺忘的新聞:衛福部「護理之家」大火嗆死14人之後
事發後,衛福部有意修法改善建築上的消防規定,讓護理之家更安全,但修法討論至今仍沒有定論,而原因是,有護理之家經營者說「做不到」。
Line@漲價哀嚎一片!許禾杰:每個企業都該擁有自己的DMP
第三方數據平台說變就變,企業該如何掌握、善用自家寶貴數據,跳脫投廣告、買流量的苦海?蝙蝠移動暨烏龜移動執行長許禾杰認為,企業擁有自己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才是唯一解法。
外籍看護與長者的生命敘說(下):語言不通又要朝夕相處,如何產生情感連結?
語言不通,即便是每天朝夕相處,彼此對待都是出自善意的情況下,還是有許多溝通不良的地方。累積久了,也許就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我們這門實作課的目的,是讓阿嬤和阿瑛彼此多認識一些。但我發現擔任的橋樑角色很重要,因為她們彼此不太認識彼此,也不太知道彼此的需求。」盈慧說。
外籍看護與長者的生命敘說(上):不是一紙雇用契約,而是「互為主體」的生命故事
透過大學師生與通譯作為中介的這場「生命敘說」課程實驗,看似彼此各自表述,實際上開啟了一道跨越族群與文化的溝通之門。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申請「居家服務」該避免的四大爭議與須遵守的七大原則
外籍看護是全天候待命、全方位服務;居家服務則是特定時段、支持性服務。林金立強調,在有限的社福資源、與有限的家庭預算下,使用者對於居家服務要有正確的認知:「阿美」主要提供的是案主「最需要的服務」,而非「完全滿足的服務」。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長照2.0重大變革,「新新制」上路後的三種現象與九大重點
當我努力K完長照給付「新新制」在去年聖誕節出爐的「草案版」,與而後的「公告版」,以及聆聽完整場的說明會後,我認為有三種現象,是未來值得特別關注的,以下一一說明。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少子化甚至無子化的未來,政府如何替病患和家屬尋找長照支持系統?
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罹患失智症對家庭影響更巨大。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地區,主要照顧者,除了面臨經濟與照顧的雙重壓力,失智症個管師陳令軒表示,少子化衝擊,加上支持系統的缺乏,無疑讓整體狀況雪上加霜。
長照2.0資源從哪來?減少照護需求才是治本之道
在人口持續老化的現代,只一味增加照護投入,是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即便目前能維持資源供需平衡,隨著失能者增加,照護需求終究會超過我們所能供給的。在推動長照之外,我們更應想想,如何促進長者的健康,預防失能的發生。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長照2.0」的三個案例:沒有自主生活的選擇、一天只能換兩次尿片、機構不是人住的地方
以下分享三位障礙者在臺灣社會如何為了和多數臺灣公民一樣,可以自主生活在社區,融入社區的故事。期待受到當前政府積極推展長照2.0的重視,包括今年底身權公約審查的參考。
金馬影帝陳松勇獨居又怕開刀「醒不來」,要留200萬遺產給「印尼女兒」
陳松勇沒有家人跟親戚,自虧獨居老人,身邊只有照顧他3年的印尼看護Yule,2人培養出父女情,他說:「以前看護叫我阿伯,我讓她叫我阿爸。」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平凡生命中的奇蹟:以愛克服身障丈夫與文化差異的吉絲卡
時常接受媒體採訪的吉絲卡,可說是豐田村最紅的新住民。然而鎂光燈背後,吉絲卡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頓。身為唯一經濟支柱,必須為一家三口生計打拼。
執父母之手,非外勞不可?
以本地人力的培育而言,29個學校目前已設有老人照顧相關科系共計35個。這幾年下來,共有9萬多人受過培訓,而考取照顧服務員執照者也有兩萬六千多人,但真正進入職場就業者卻不到8,000人。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殘廢險、殘廢扶助險傻傻分不清楚?一張表告訴你兩者的保障差異
殘廢險與殘廢扶助險名稱類似,所以對保險不熟悉的保戶常搞混兩者的功能,但兩者商品的功能不盡相同,看看MY83的整理比較後,才能買對所需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