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多元性別

多元性別(英語:sexual and gender diversity),或稱爲性別多元化,是一個術語,用於代表人類的社會性別特徵,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所有多元性,而不需要詳細說明或列舉形成這種多元性的每個個體,行為或特徵。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5 | 蕭如芯

墨西哥首位非二元性別法官被發現死亡,LGBTQ+群上街抗議檢方倉促排除性別仇恨犯罪

巴埃納的死令多元性別人士深感悲痛,因為不滿檢方調查倉促並排除他殺,墨西哥各地LGBTQ+群體13日晚間發起抗議活動,呼籲政府應考量性別仇恨因素,進行公正調查。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已發生453起針對多元性別群體的謀殺案,其中跨性別人士最容易遇害。

2023/10/07 | 勵馨基金會

【專訪】都蘭女同志啊星:我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只是比較能夠忍,不管是內傷還是外傷

文化裡的性別分工,啊星很清楚自己不會去跨越。但是在一般生活裡,她的帥氣打扮或那些一個比一個嬌美、暱稱為阿嘟的男同志們,都是相對地被其他階層包容。「我們算是都蘭部落階層裡面比較多同志的階層,所以大家也是習慣和接受吧。」

TNL+ 2023/09/20 | 胡芩

政大開放「男女混宿」創國內首例:性別友善宿舍有哪些優點?為何會引發爭議?

混合性別宿舍可以提倡性別平等,讓男女學生在同等條件下享受宿舍生活,並鼓勵不同性別的學生互相交流和合作,促進多元文化和友誼的形成,更可以減少對不同性別學生之間的歧視和偏見,有助於營造一個更加包容的社區。

2023/07/10 | G點電視

酷兒出版《The Gaze of Others》——多元性別的集體創作 X 性別空間的無限想像

「以創作平權是很soft、很溫柔的一件事。特別是在收集投稿的時候,我們重新聽到一些有關同志遊行、校園同志行動等的故事。這些都是已經消失、正在消失的地標和事件。原來我們在創作的同時,正默默整理着香港同志歷史的脈絡。」Erica認真地回顧她們在過程中的「額外收穫」。

2023/06/2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彩虹擁抱2】夫夫之道:媽媽與菩薩啊,我是同志,可是我愛你的心完全沒不同

里歐跟媽媽出櫃那時,媽媽第一時間問他:「你有沒有愛滋病?」媽媽沒有錯,是世俗與媒體將同志與愛滋病的標籤植入大眾觀念。從小在篤信佛教家庭長大,阿凱哽咽地疑問同志會觸犯到五戒的邪淫戒嗎?釋昭慧法師回應:「離苦得樂才是佛法核心。」他們都想說:「媽媽與菩薩,我是同志,可是我愛你的心沒有不同啊。」

2023/04/26 | 精選書摘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推薦序:珍奈溫特森談性別與人工智慧史的關聯

珍奈.溫特森著有多部作品,本書是她首本對於近代科技議題的觀察之作,汲取個人多年來對人工智慧及科技領域的省思,整理出十二篇慧黠且靈思處處的散文。以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由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等多重面向,探討科技對我們的生活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2023/04/22 | 方格子vocus

【影評】《日常對話》:我們需要不用超譯的日常對話

你知道我媽媽是同性戀嗎?導演這麼問著親族長輩。所有人都說不知道,卻被導演逗趣地反問,如果你不知道那你怎麼都不驚訝?但長輩們卻只想趕緊結束對話。我們不擅長對話,用吃飽了沒代替對親人的愛,但這種理解毋寧是種超譯,有如「欠缺日常對話的對話」。

2023/03/15 | G點電視

多間外國航空公司擁抱性別中立,HK Express亦踏出一小步?

在香港,香港快運亦於年初宣佈推出一套全新機艙服務員制服,為女性機艙服務員提供褲款選擇,各人可根據自己個性進行配搭,以服裝表達自我個性,更以運動鞋取代傳統嘅皮鞋。其行政總裁吳潔文亦提到,是次的新制服可幫助他們塑造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工作場所及文化。

2023/01/06 | 賴冠伶

一次看懂歐亞各國法定性別變更規定,台灣該如何借鏡以保障跨性別者的人權?

下一步,除了期待政府在多方聽取各個公部門、人權組織等團體的意見後,改善現有的性別變更認定要件。同時,也希望能更完善LGBTQ+權益的保障,儘速制定一部完整的反歧視法,以確保該法規能有效地應對跨性別者等族群所會遭遇到的人權挑戰,從而接住每位活在二元性別想像以外的人們。

2023/01/05 | 賴冠伶

在身分證上註記性別有必要嗎?政府如何保障跨性別者的個人隱私與自我認同?

戶政機制彼此環環相扣,在身分證註記性別資訊的調整上確實仍需要更細緻的討論。其中,隱藏性別欄位作為一個可行的做法,除了突顯證件背後所存在的僵化二元性別邏輯亟需改變,更代表存在於許多跨性別、雙性人等族群日常生活中的歧視與不理解,仍需要被大眾所看見。

2022/12/23 | 楊士範

【未來大人物】來自馬力歐的一封信,敬你們

回顧2022年,「未來大人物」一路走來,就如同創立關鍵評論網過程類似。做不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媒體,跟年輕人對話...至今也在每一年每一批未來大人物身上看到。

2022/12/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CEDAW委員籲台應明定反歧視法,重視慰安婦議題,場外民團則提女性醫療平權等13項建議

結論性及建議包含引言共有86點,關注台灣未將疫情對性別的影響進行評估、建議立法院設立婦女人權常設委員會、慰安婦及其歷史教育、新住民的平等與自覺、托育服務、保護外籍家事勞工,也關注台灣青少年每年墮胎案例偏高的傾象。除此之外,多個民間團體也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就會議中的結論性意見等提出13項政策建言。

2022/07/25 | 辣台妹聊性別

跨性別者是放在不對的身體裡,還是生在不對的世界裡?

在診斷與病理化的視角以外,諮商師作為社會倡議的前線,有的諮商學者也開始自省:究竟諮商師是為了性少數個案開啟受助的大門,還是我們作為守門人(gatekeeper)限制了他們接觸資源的自由?更多的自省是——我們是不是成為壓迫的一環?

2022/06/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唯一出櫃王子:險被開腦電擊掰直,轉化王室聲量爭取同志權益,將莊園改建為LGBTQ庇護所

根據印度2011年普查,LGBTQ人口約有49萬;另據2017年的同志人權調查,德里和週邊省分的LGBTQ人士當中,只有6%得以找到工作。因此,超過24%的LGBTQ人士只好靠表演歌舞為人祈福維生、13%擺攤做小生意、10%沿街乞討,還有大約5%淪為性工作者。

2022/06/18 | Abby Huang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禁止學校使用性別友善的「包容性語言」,稱會讓孩子產生混亂、語言能力下降

阿根廷這週從一場新的辯論展開:包容性語言。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禁止首都所有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教室中使用包容性語言,其他縣市的右翼政黨也打算效法提交法案。

TNL+ 2022/04/20 | 風恂

性平教育20年:從非男即女的二元標準鬆綁,性別平等應該立基於「尊重」

與其說要談性別平等教育,簡言之即是透過性別議題來談人際相處上的尊重,凡事不會僅以自我設限的角度出發,不只性別歸屬與認同要相互尊重,在其他人際相處情境上亦要相互尊重,故而當我們對他人多元性別選擇有所不解時,不必刻意逼迫自己要去下定義,我們只要尊重就好。

2021/11/14 | 讀者投書

日劇《昨日的美食》與三項心理食材:如果「性傾向的自我認同」是一道菜,如何料理得滿意又好吃?

同志的自我認同,牽涉的層次甚廣,以心理臨床工作的觀點來看,至少含括社會、人際、個人內在狀態與性格,三個層次。每一個層次都有親友以及自身可以促進自我認同的著力點,本文以日劇《昨日的美食》情節片段為例,與各位說明這三個層次的觀念,以及三項促進自我認同的做法。

2021/01/22 | 讀者投書

相親奇遇記:難道旅居海外這幾年,台灣已經開放到我認不得的面貌?

約會當天不到半小時,雙方已經明顯展現對國家認同迥異的政治立場,我也覺得既然對「親共人士」沒興趣,就不該欠對方人情,於是提議各自付帳。沒想到他堅持請客。就在這滿腹狐疑的時刻,對方突然談起對多元性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