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由不同信念、行為、膚色、語言的文化組成,彼此關係是相互支持且均等存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校園反歧視2:偏見歧視很小就定型,教育應多管齊下

在花蓮縣從國民小學讀到高中的許同學說,小時候帶同學回家,外婆會問「是人還是番?」簡直不把原住民當人看,也會說出一些歧視詞彙;客家裔的許同學也曾被同學語帶嘲諷稱呼為「客婆」,直到年紀漸長,才慢慢知道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要避免使用傷害族群情感用語。

2023/04/18 | 方格子vocus

康軒教材「土豆」之亂,顯示台灣對本土語言多元化的認知很狹隘

對中國用語的敵意,就會因為對所謂中國用語只能藉由武斷認定,而以一種去歷史化的方式,排斥所有你不了解的族群體驗,即便這種體驗,可能比個別批評者的年紀還久遠。以「土豆絲」一詞來說,網上簡單查詢眷村菜式,就會發現這種用語很常見。而我不是說康軒教材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在別處。

2023/02/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藝術家優席夫.卡照:取材大地與原鄉部落,描繪屬於自己的真實色彩

談及最喜歡的顏色,優席夫不假思索選擇桃紅色與藍色。桃紅色是火龍果的顏色,是豔麗快樂的濃烈,甚至帶點螢光的高調;藍色是太平洋,是地中海,是愛琴海,是天際海洋所有濃淡澄澈的一切。相信自己的獨特,無論完美與否都值得被珍視,優席夫描繪屬於自己的真實色彩。

2022/09/13 | 辣台妹聊性別

線與圓圈的性別觀:如何與北美原住民「雙靈」族群進行諮商工作?

北美原住民認為個體的性別認同游移其中而不是在任兩者(男或女、異性戀或同性戀、單性戀或雙性戀等等)擇一,人們的性別認同和角色的定義並不僅限於性慾望,而是包含這個個體如何在部落中建立自己的社會身分和生活。

2022/08/25 |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2022酷兒影展】《吾家有男初長成》:跨性別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最需要的就是理解與接納

2022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台灣/華人徵選單元」入圍影片:《吾家有男初長成》紀錄著台灣土地上一個角落的日常,一個孩子上學、愛跳舞、說笑話、交朋友、聊天、談戀愛、找一份工作…,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星冉出生時是生理性別的女生,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別應該是「男生」,於是開啟了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

2022/03/25 | 梁敏萱

【圖表】非英語電影再闖2022最佳影片,代表奧斯卡有更「進步」嗎?

奧斯卡金像獎曾飽受種族多元性的批評,促使主辦單位美國影藝學院進行改革,在亞洲電影連續三年入圍主要獎項,是否代表奧斯卡走上更開放且包容多元價值的路呢?透過近20年的數據,我們發現某些改變正在發生。

2022/01/15 | 辣台妹聊性別

「女性主義諮商」的發展與再思:藉由挑戰傳統父權價值和世界觀,來為各種性別的案主服務

很多人誤以為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只和生理女性工作,其實女性主義諮商並不是只為女性案主服務,而是藉由挑戰傳統父權價值和世界觀來為各種性別的案主服務——包含男性案主與多元性傾向的案主,都可以是女性主義諮商服務的人群。

2021/09/22 | 關鍵特務

英國百年企業保持競爭力,從孕育跨域國際人才開始:Global Graduate Program

是什麼讓英國百年企業BAT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並且吸引人才慕名而來?其中之一的原因正是他們行之有年,且與時俱進的儲備幹部計畫Global Graduate Program,造就菁英人才的成長之路。

2021/09/15 | 關鍵特務

以人為本,重視永續的企業才能長久——英國百年集團的企業轉型之路

為了達成A Better Tomorrow的企業使命,英國百年集團BAT以堅韌的企業文化建立良好的職場環境,吸引多元人才在此展開精彩事業人生。

2020/12/10 | 廣編企劃

翻轉桃園 打造全方位的幸福桃花源

在「2020幸福指數大調查」中,桃園市施政滿意度奪得全國之冠,幸福指數排名全國第三,可見民眾對於城市進步相當有感。 細數桃園市升格6年以來的發展蛻變,無論第一代到新生代、原住民族或新住民、人本到自然,都在此凝聚與再生,翻轉桃園無限的樣貌,將在 12 月 4 日至 27 日「桃園市政六週年特展」中一一呈現。

2020/11/26 | 精選書摘

《兩境—臺馬文化人的在地創想》:凋零與重生,他們用社區營造改變大馬華人新村

華人新村作為馬來西亞的歷史產物以及全世界獨有的社區模式,如今因人口外移等問題而面臨凋零危機,楊兩興和劉德全透過口述歷史、社區地圖、藝術進駐等方式,喚醒村民看見地方價值。

2020/06/29 | 精選書摘

《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來美國工作,最強的規則就是「破壞規則」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很好、很自由,但你也可能覺得很迷惘,因為沒人跟你說該怎麼辦。這時候,你可能得找出規則,可能得破壞規則,可能得訂出規則!

2020/04/02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3月21日過新年?巴斯人的新年習俗

巴斯人早在18世紀末便從印度開始進入中國經商,後來因為戰亂,巴斯人移居到香港,對殖民時期的香港發展有很大影響。

2020/01/17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從「冷門」手工藝看香港多元文化——皮納塔的故事

以下我們分享書中ㄧ個較為「冷門」的手工藝。「冷門」是因為在香港,南美委內瑞拉裔的居民比較少,説西班牙語的機會也不高,而大眾説起南美就往往只想起足球和森巴舞。我們的朋友沃美娜女士就從慶祝活動入手,和我們分享了「皮納塔」的歷史故事和製作方法。

2019/12/12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不同文化的相聚——校園中的文化共融

參與和了解是促進文化交流的第一步,若要更進一步達致文化共融,則需各方保持開放和尊重的態度。一周的校園多元文化活動,讓校内參與者都走出了關心他國文化的第ㄧ步。

2019/10/21 | 譚蕙芸

10月20日,重慶大廈最美麗一刻

岑子杰遭南亞裔人士襲擊後,有人擔心重慶大廈和清真寺會於10月20日九龍大遊行受到破壞,不過最終這些都是過慮,重慶大廈出現多元包容的畫面,而不禮貌對待清真寺的則另有其人。

2019/10/08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香港非洲人︰足球引起的身份認同與社區融入

足球除了成為非洲人歌頌他們的「泛非洲」身份和兄弟情的方式,同時成為在港非洲人彌合他們與香港的文化差異的方法。這項全球運動超越了語言、膚色及文化背景的障礙,使人們變得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