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多巴胺

多巴胺(英語:dopamine或DA,擷取自2-(3,4-dihydroxyphenyl)ethylamine),或稱2-(3,4-二羥基苯基)乙胺,化學式:C6H3(OH)2-CH2-CH2-NH2)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5 | 精選書摘

《正面溝通練習課》:懂得傾聽的人在對話中聽與說的比例是六比四,給予對方充分的說話機會

想要說出心中的感受,但口一開卻往往惹對方不開心?為了拉近關係,努力的尋找話題,雙方反而越聊越遠?不想再當句點王,卻不小心就會和別人保持社交距離?說話與溝通在無形之中,變成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以上的問句,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讓有20年教學經驗的正面溝通專家來解救陷於困境的你,透過實際練習,說出更好的自己與更完滿的人際關係。

TNL+ 2023/08/16 | TNL國際編譯

美國研究:「GDNF基因療法」重置大腦多巴胺神經通路,有望治療酒精成癮患者

酒精與其他成癮物質相似,會觸發人體產生能帶來愉悅感的化學物質,也就是多巴胺。然而,大量且長期的飲酒會減少多巴胺的釋放,酗酒患者往往需要藉由喝更多酒才能獲得愉悅感,這亦是此類病患長期處在醉酒狀態的原因。

2023/07/05 | 精選書摘

《做自己的人生教練》:永遠別低估小睡15分鐘的力量——19項自我照顧清單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在寫作的過程中,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描述自己遇到的數百名20幾、30幾歲的年輕人,大多覺得自己只是在「扮演大人」,深感焦慮、壓力與疲倦。在本書,她以自身體認與多年輔導經驗,為讀者提供解方。更重要的是,作者引用數十位實際訪談的案例故事,告訴讀者,別只聽她說,聽聽所有與讀者有同樣煩惱的人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

TNL+ 2023/06/25 | TNL國際編譯

付出更多努力,表現卻變更差?研究顯示「益智藥」無助於改善工作效能

市面俗稱的「益智藥」,原用於治療過動症或猝睡症患者,該藥的非醫療使用率在近年上升。然而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發現,未患有相關病症者若服用此類藥物不僅不會提升認知能力,反而會使績效表現變更差。

2023/04/14 | 精選書摘

《自造幸福》:認識多巴胺、血清素及催產素這世界公認三大「幸福荷爾蒙」

本書作者樺澤紫苑從醫三十年,診治過的患者多達數千人。在為患者諮詢時,總會不自覺地思考,到底對方需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幸福呢?從事腦科學研究多年,他發現,無關職業、性別、年齡,其實獲得幸福沒有那麼難,只要從生活中養成一些小習慣,隨時讓大腦分泌「自造幸福」的三大賀爾蒙。

2023/01/28 | 環球生技

《Nature》研究:小鼠愛不愛運動受遺傳影響不大,但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研究人員觀察到,愛運動的小鼠跟懶惰的小鼠相比,在遺傳基因體學或生化數值上沒有任何顯著差異,顯示遺傳基因對運動能力的影響很低。但研究人員觀察到,若給予愛運動小鼠抗生素降低腸道微生物時,這些愛運動的小鼠運動能力降低50%,大腦中的多巴胺濃度下降。

2022/10/04 | 精選書摘

《情緒的三把鑰匙》:現代社會的肥胖問題源自「超常刺激」,食品科學界稱這類食品為「超可口食品」

史蒂芬.霍金《新時間簡史》與《大設計》共同作者、知名理論物理學家、暢銷科普作家雷納.曼羅迪諾引介「情緒科學」最新科普力作。翻轉「理智高於一切」、「理性思考促成決策」的既定單一論點,打破「情緒帶來負面效果」的刻板概念,提出「情緒造就最終決斷」的紮實科學分析。

2022/08/28 | 精選書摘

《無痛激瘦》:想要克服嘴饞的欲望和衝動,方法其實跟「衝浪」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以心理學、腦科學實證研究為基礎,為你獻上最簡單卻也最長久的瘦身提案。不需要健身、斷食,只需要你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即能從內而外提升魅力、專注力及職場競爭力;讓你找回自信,活得更耀眼!

2022/07/15 | 簡志峰(峰哥)

如何善用「外在動機」讓孩子培養好習慣?從鴨鴨貼紙到養成軟體Habitica的應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嘗試不少工具,從鴨鴨貼紙、Classdojo、到Habitica,漸漸地發現獎勵不容易誘發內在動機(成就感、滿足感),重點是習慣的培養。當一件事情重複做21天,就變成習慣,這就是「21天效應」。到底如何善用外在動機的獎勵機制,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2022/06/15 | 精選書摘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

賈德森博士在神經科學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透過數千名患者的研究與臨床實證(包含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本書將帶著你一步步找出觸發焦慮的刺激源,以及焦慮本身會觸發什麼有害行為。

2021/11/20 | 運動視界

心情極度愉悅、疲勞與疼痛消失、感覺可以一直跑下去⋯⋯關於「跑者嗨」的有趣知識

對於「跑者嗨」或「跑者高潮」有沒有很耳熟?亦或有親身經歷過所以一直持續跑步,為了想要再嚐一次那股跑到飛起來而且覺得所向無敵的暢快?本文將從科學角度分析這種感受究竟從何而來。

2021/08/03 | 精選書摘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為提升認知功能與學業成績,17%大學生曾經濫用過動症藥物

以歐美最新研究結果與依戀理論為論據,日本精神科名醫岡田尊司在依戀障礙的基礎上,首度深入闡明過動症的全貌。針對過動症引發的各種現象提出質疑與反思,將為你解開當前社會對成人過動症的迷思!

2021/07/06 | 精選書摘

《為什麼我們這樣想,那樣做?》:絕大多數人偏好「做某件事」而非無所事事,即使「某件事」是負面的

究竟是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的行為?來自瑞典的心理學博士安潔拉.雅赫拉從人際關係、地位與知識三大面向,深入探討這三種動機如何驅策我們的需求、行動和反應,以及原始本能與現代生活間的衝突和衍生的問題。

2021/05/02 | 精選書摘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努力打造更吸引孩子的「程咬金」,才能跳脫電玩的誘惑

爸媽總是會災難式懷疑自家小孩已電玩成癮。醫界與學界對網路遊戲成癮的判斷標準其實是相當嚴謹的,核心的考量點是「失控造成生活失能」,而不只是「花太多時間在遊戲上」。

2021/03/12 | NOW健康

「斷電」人生:帕金森氏症發病前可能出現的10大警訊

帕金森氏症發病前可能出現的警訊包括走路時手不會擺動、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步伐變小且常常跌倒等等。如果出現類似行動異常,建議民眾務必儘速至神經內科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