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15 | 讀者投書

建構多元樣貌的共同體台灣,避免「台灣」二字成為類似「中國」、「中華民族」的霸權框架

主流政治運動口中的「我們都是台灣人」,僅是以福佬人的生命經驗為樣板,以自身的語言、文化與歷史感為台灣典範,超出這個範圍的「都不是台灣人」,原住民族、東南亞族裔都在這個版本的「台灣」中消失了。

2022/05/01 | nippon.com 繁體字

濱口龍介《在車上》為何廣受全球讚譽?契合「多樣性」的時代潮流,追求帶有現代色彩的「希望」

濱口龍介導演的《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通過獨特的影像語言編織了一個失去與希望的故事。在坎城國際影展斬獲4項大獎,並提名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最佳導演獎等4個獎項。這部影片如此吸引全球觀眾的魅力是如何產生的呢?電影研究者三浦哲哉將為我們解說濱口導演的執導風格。

2021/12/10 | 辣台妹聊性別

金馬電影學院性別比風波:藝術歸上帝,政治歸凱薩,有可能嗎?

「多元性」跟「好壞」絕對不是單選題,是申論題。正視不合理的落差,不只是政治正確、不直接跳到性別歧視的判定,用大大小小的討論去擾動既有權力結構,創造多點的戰場。所以勇敢讓藝術政治化吧!政治化意味著開放、容錯與辯證。

2021/10/10 | 新作坊

中區大作戰二部曲(中):從課程參與者變行動協作者,遊戲設計過程不停卡關

如果「友豪人生」這套實境遊戲,在學期結束時算是未完成的0.5版本,在長春社區試玩時算是單一角色設定的1.0版本,那麼芳慈和匯恩一直在想的,是怎麼讓它升級到多線角色敘事的2.0版本。

2020/10/25 | 潘柏翰

【後同婚時代】專訪同家會黎璿萍:當「我」成為「我們」,反而失去無血緣收養的機會

同家會秘書長黎璿萍說,我們對同志的想像不能停留在青少年同志、伴侶相愛,或者是簽署手術同意書。這裡頭一定也要有對同志家庭的想像,因為這些孩子在社會上就是最需要我們提供資源的人。

2020/08/25 | 精選書摘

《社會學的想像》:社會科學應當針對的是「人的多樣性」

秩序和失序都是因觀點而相異:要井然有序地理解人和社會,需要一套觀點,簡單到易於理解,但又包羅萬象、得納入人的多樣性的廣度和深度。為取得這種觀點所做的努力,是社會科學的最初、也是持續不斷的奮戰。

2019/10/28 | 精選書摘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如果甘迺迪沒有「魔鬼代言人」,也許就看不到今日世界了

那麼,為什麼要在約翰.史都華.彌爾這一條介紹這個詞呢?彌爾在著作《論自由》當中,一再反覆指出「反駁的自由」在實現健全社會時的重要性。

2019/07/30 | 精選書摘

《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部落主義」和「身分認同政治」是讓一個國家分裂最快的方法

即使菁英們嘲笑美國中部是「美乃滋怪物」、神奇麵包與三K黨聚集之地,他們還是選擇居住在「白」到閃瞎你視網膜的繭囊中;儘管他們公開表達對美國大熔爐充滿熱情,但他們既不攪和進去,也不願融合在一起。

2019/07/23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上路:讓植物園不再只是個搜奇的場所

異地保種的目的,不只期望有一天這些種原能回到原棲地,也希望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當棲地崩塌消失時,為原生植物增加備分。

2018/08/14 | 精選書摘

《生命的物理學》:商業活動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我們在地球上「流動」

當我們睜開眼睛、啟程旅行時,新的景象會不斷衝擊著我們,刺激我們產生新想法,並且引導我們獲得毫無預警的新發現,這稱作「意外發現的事物」(serendipity),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知識泉源。

2018/06/08 | FORTUNE

為什麼美泰兒應該繼續生產「多樣性」的芭比娃娃?

芭比已經成為現代媽媽們面對的問題,因為這些媽媽希望他們的孩子在玩具中看到更逼真的體型。

2017/11/27 | 精選書摘

〈少了一顆鈕釦的米娜〉故事背後的社會科學:囚犯困境、共有地悲劇、自我實現預言

凡是概念性的說明,通常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經由那樣的方式學習到的概念,不太容易應用在現實之中。其實,這些觀念是和現實生活及社會緊密相關的。倘若能讓各位讀者體認到這一點,筆者寫作這個故事就算成功了。

2017/08/22 | 生鮮時書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刻意混亂」

你應該常在各類文本中看到一群雜牌軍被發配邊疆組成邊緣人群組,他們雖然身懷絕技,卻不被主流觀念接受。雜牌軍想法與技能十分混亂,容易產生衝突導致事情進度停滯等問題,但最終卻因為團隊的多元能力,產生令人跌破眼鏡的成果!

2017/08/21 | FORTUNE

工會是科技產業「多樣性」的解答嗎?

「在立場想法類似的社區轉轉,說你贊成多樣性就像說你喜歡小狗。」Dash說:「你真的感到有些痛苦嗎?你在哪裡犧牲了,做一些改變,變得不舒服?」

2017/05/17 | TIME

讓你不同意的觀點也能勇敢發聲:六個方法創造充分賦權的環境

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進行公民對話需要耐心還有練習,以下六條準則是有助於催生不同觀點聲音,建立一個社群成員都可以勇於發聲、觀點也可以被聽到的方法。

2016/08/30 | 羊正鈺

亞馬遜的新實驗你心動嗎?每周只要工作30小時、薪金減25%

去年《紐約時報》以長篇報導披露亞馬遜不分藍白領的高壓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加班到每周80小時工時、盡可能不休假的公司文化...

2016/08/30 | 羊正鈺

亞馬遜的新實驗你心動嗎?每周只要工作30小時、薪水砍25%

去年《紐約時報》以長篇報導披露亞馬遜不分藍白領的高壓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加班到每周80小時工時、盡可能不休假的公司文化...

2016/03/02 | 翁 稷安

無論喜歡與否:奧斯卡的種族爭議與我們不無關係

男女主角與配角的提名名單,全部皆為白人,倘若連2015年的提名一併攤開,美國影藝學院等於宣告了這兩年之間,只有白人才是演員,其他人種都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