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夢境

《夢境》(英語:The Dream)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的油畫作品,為其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910年。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8 | TNL國際編譯

研究:動物可能也會做夢,大腦藉由重現狩獵、唱歌、走迷宮等活動學習與記憶

科學家們已在更多動物身上發現了快速動眼期的跡象,包括蜘蛛、蜥蜴、章魚和斑馬魚等。越來越多的數據讓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懷疑,原先被認為只存在於人類大腦中的夢境,是否比以前更為普遍的出現在多種生物當中。

2023/06/18 | 精選書摘

《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原生家庭給我留下一個感受,「只要你不困擾,就沒有人困擾」

本書由陳潔晧與妻子徐思寧共同撰寫,詳述兩人長期的相互陪伴與療傷之路。這是台灣第一本由創傷倖存者與陪伴者共同撰寫、從「陪伴」角度出發的理解與療癒之書,為陪伴者指引方向,也為創傷者帶來希望與力量。

2023/06/03 | 精選書摘

【小說】阮慶岳《銀波之舟》選摘:是的,記憶與夢境總會讓我想到死亡

阮慶岳最新小說作品,以小說之筆自我解剖,彌縫自我生命創傷困境。為了解答存在之謎,作者以小說之筆自我解剖,透過文字一次又一次復返記憶現場,審視記憶與書寫之間永恆的爭辯與彼此違逆。也經由書寫將記憶放下、通往領悟和渴慕,以此彌縫自我生命創傷困境。

2023/04/24 | 藝遊嚮導

【藝遊嚮導】4/25-5/01:爆發年代千禧雙部曲、烏克蘭女性特展、大象體操《夢境》 亞洲巡迴,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大武壠歌舞文化節在西拉雅釋憲案後首度擴大為2天!加拿大編導演劇場全才瑞克.米勒以獨角戲搭配多元媒體詮釋百餘位知名人物引爆千禧雙部曲。《當戰時成為日常:烏克蘭女性的第 / 天》帶領觀者從女性角度感受俄烏戰爭的殘酷。電影《愛情美樂地》以跨性別角色挑戰伊斯蘭教保守價值觀。樂迷引頸期盼的大象體操《夢境》亞洲巡迴將在高雄演出唯一台灣場次。

2023/04/09 | 精選書摘

《覺察》:大腦可能有「意識過濾器」,使我們相信覺察到的經驗都是真實的

每天早晨醒來時,我們通常不會記得自己有沒有做夢,即便已經有大量以睡眠為主題的研究證實了,在睡眠的某些階段裡,大腦活動其實是非常活躍的。我們睡著的時候,大腦是在「忙什麼」?它製造出那麽多神經活動、能量和資訊流,卻要我們在醒來之後「不知不覺」?

2023/03/19 | BBC News 中文

解碼「夢的語言」:做了多語並用的夢,對我清醒時學外語有幫助嗎?

如果你會說不止一種語言,也可能會有類似的經歷,它們在你的睡眠中攪合在一起。我自己的夢裡經常用英語 ——那是我在倫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還有我童年時的語言德語。但是,我們的大腦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想產生這類多種語言並用的夢呢?它們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的語言技能會產生影響嗎?

2022/11/06 | 王祖鵬

【2022金音獎】許哲珮公開評選內幕:Karencici、熊仔、13月終了獲評審高度共識,旺福得獎不是以單一專輯評判

2022年第13屆金音獎,頒獎典禮順利落幕。對於旺福的獲獎,評審團主席許哲珮表示:「其實樂團這個獎比較特別,今年評審團認為無法以單一專輯評判,因為樂團最重要的精神是現場演出,以旺福的現場演出來看,還有旺福是一個超過20年的樂團,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還能維持能量,且表演的創新跟自我的特殊風格突出。」

2022/11/05 | TNL 編輯

【2022金音獎】李權哲《愛情一陣風》拿下最佳專輯獎,評審:渾然天成的自由感,全面又悅耳的專輯

2022年第13屆金音獎,最佳專輯獎由李權哲的《愛情一陣風》獲得,評審團指出,故事感極強,編曲緊連詞曲, 擁有渾然天成自由感;不僅獨具創意,更具備了奠定未來華語流行音樂趨勢的潛力,是一張全面又悅耳的專輯。

2022/11/05 | TNL 編輯

【2022金音獎】最佳樂團獎「旺福」:1998年就寫好得獎感言,玩團24年終於獲得肯定

2022年第13屆金音獎,最佳最佳樂團獎由旺福獲得,評審團表示,旺福有厚實的音樂底蘊,風格獨特,長年耕耘不輟,穩定產出高品質的創作,持續帶給聽眾歡樂。

2022/09/25 | AQ廣藝誌

【專訪】《與清醒夢》主創李柏辰:以織品與劇場,打造觀眾的心靈休憩之所

如果你認為夢境並非不可控,甚至曾經有意無意地操控夢中情節,那麼當時一定是在半清醒的狀態之下,這便是「清醒夢」。同時,也是新銳設計師兼藝術家李柏辰本次的創作緣起。

2022/07/31 | 精選書摘

《讀【金英夏散文三部曲3】》:經由閱讀,我們得以前往與現實非常相似,但不是現實的某個世界探險

本書是金英夏散文三部曲的最終篇,他在書中分享了其閱讀經典小說的體悟,談論讀小說的危險與樂趣、痛苦與快樂,剖析讀小說的意義,思索小說如何形塑我們的內在。經由他的指引,我們可以在小說的宇宙中探險,畫出自己獨特的閱讀道路與地圖。

2022/02/04 | 漫遊藝術史

【展覽】吳家昀《往復回返》(下):在作品的層次之間,終日面對「何以身為自己」的難題

在這遼闊展間觀看吳家昀的作品,觀想視野可窄仄於她個人,亦可中景於觀者與周遭,或瞭望至遠景虛空,因為這層遞之間的有無,皆然終日面對「何以身為自己」的難題。

2022/02/04 | 漫遊藝術史

【展覽】吳家昀《往復回返》(上):為了找尋適當的依據而不斷犯錯,似乎是人的無盡宿命

吳家昀的創作總氛幢出一種懸浮詩意,好似無意落定什麼意義指向,其中瀰散的感性卻又深刻得可疑。這樣的感受可能源於其多半作品觸及潛意識、夢境、回憶與時間有無的視覺化,諸如《空》、《失去之歌III-I》與《時差》等,這些概念的反芻再三,也回扣展覽命題,呼應著我是誰、以及如今的我從何而來的探問。

2021/10/07 | 莊馥嘉

【影評】《沙丘》:保羅的修行與悉達多相似,他們的出生在周遭構成了不可解釋的現象

總體而言,保羅與潔西嘉之所以能從哈肯能的手中逃離,並且找到弗瑞曼的住所,遇見他反覆夢見的加妮,是因為受到「信仰」之引領:如同先前與保羅的夢境預言相連結的,對於悉達多即將降生於世的預示,以及希伯來聖經中,人們期待著一位大衛家族(Davidic line)的國王。

2021/09/19 | 精選書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當靈魂出竅或與中陰身結合時,可看到不久未來將發生的事

預見自己死亡,在癌症病人中並不算少見,多數病人終會在不久的未來面臨死亡的來臨。有時我們會安慰病人,做惡夢嘛,不要去理會它。但是有的病人很沒安全感,疑心病重,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感覺身上似乎仍有殘留的腫瘤。

2021/08/21 | 精選書摘

《見鬼》:夢中魂魄在陰世受的傷,通過陽世的身體同樣會顯現出來

《見鬼》從中國特有的志怪小說當中,耙梳整理了古人對鬼魂世界的各種猜測與想像,用一則一則的精彩鬼故事,展演出生動繽紛的幽冥世界,呈現鬼界與人界交錯的運作原理。

2021/07/09 | 精選書摘

《鬥陣寫作俱樂部》:我禁止你使用對話推進故事情節,這麼做太廉價、太懶惰了

如果一個情節點值得被放進故事中,它就值得在一個鏡頭中獲得描寫。別用對話交代它。你不是莎士比亞,沒有受限於環球劇場的的舞台以及後排觀眾的腿部耐力。你有預算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