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TNL+ 2023/08/01 | 張雅粱

從《沉默之像》到「骨墓紀念碑」:殺戮與壓迫加乘藝術後,暴力美學往往是藝術家創作的選項

930事件和黑色五月暴動都發生在印尼前總統蘇哈托任內,兩次暴動都與反華騷亂有關。暴力傷痕,需要修復,1998年蘇哈托獨裁政權結束後,印尼華裔藝術家胡丰文以排華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骨墓紀念碑〉及〈在雨中書寫〉就是透過不同形式所表達的排華傷痕之作。

2023/01/28 | 賴詩涵

東耶路撒冷猶太教堂槍擊案至少7人喪生,以色列軍隊前一天殺死9名「暴力騷亂」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東耶路撒冷地區一座猶太教堂,在昨(27)日發生恐怖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死3傷。由於槍擊發生當日,恰好就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更引起國際社會大力譴責。不過就在槍擊案前一天,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傑寧殺死了9名巴勒斯坦人,根據記錄,這是一年多來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2022/08/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關於《人慈》的思索:先射箭再畫靶的論述方式,我們真能如此斷言人性本善?

《老子.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人慈》中理想的人性,或許在這樣的小社會才可行?現在地球上已有超過七十七億人,現在台灣直轄市的一個區都可能比春秋時期的一國人口更多,我們似乎不可能再回到小國寡民的熟人社會中了,那我們還能寄望人性的良善嗎?即使是真的?

2022/06/29 | 精選書摘

吳曉樂導讀《安妮日記》:銘記大屠殺,更莫忘少女曾經的青春

當我們一步步喜歡上這個果敢、誠摯,嘴巴有點刁的安妮,我們自然得迎接,整本日記最後一句所引發的痛苦,「安妮的日記到此結束」,我們如夢初醒,倏地想起了故事的結局。這句話自然不是由安妮寫下,安妮並不能預料她的日記斷裂在此處,而是由出版編輯補上。

2022/02/12 | TNL國際編譯

講述納粹大屠殺的圖像小說《鼠族》被中學列為禁書,意外刺激銷售量與大量捐贈

隨著禁書令的批評聲浪在網路上傳播開來,許多讀者爭先恐後下單購買,《鼠族完整版》隨即成為亞馬遜網路書店的第一暢銷書,「文學圖畫小說」暢銷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鼠族完整版》、《鼠族I》、《鼠族II》。

2021/04/25 | TNL 編輯

拜登宣告「亞美尼亞大屠殺」為種族滅絕,土耳其外交部:絕不接受美方「扭曲歷史事實」

土耳其強烈反對種族屠殺說法,強調亞美尼亞誇大族裔死亡人數,且鄂圖曼帝國瓦解時,土耳其裔同樣死傷慘重。用「種族滅絕」來形容此一事件對土耳其領導人而言十分敏感,認為那是一場造成雙方都死傷慘重的悲劇。

2021/04/01 | 讀者投書

【異國戀徵稿】講到排外、反CCR,台灣酸民們在猶太人面前只能靠邊站

與猶太人另一半結婚之後,我在猶太社區從人人閃避的香蕉皮變成趨之若鶩的比特幣,人們爭先恐後要我給她們祝福,但直到富商費德曼的阿嬤跟我說了一句話,我才知道自己當晚的存在其實有另一層面的意義......

2021/03/06 | 《思想坦克》

對新疆種族滅絕的態度,是美國有無決心維繫「自由帝國」的試金石

而所謂的人權假球一路打下去,最後就是美國作為「自由帝國」或「人權帝國」都是假的;不痛不癢又沒用的制裁避免人道干預造成的傷亡與損失,這種「貪小便宜帝國」才是真的。

2021/02/18 | 劉威良

參訪奧斯威辛集中營:不知道歷史的人,歷史就會重演

下車後,我們走到一個昏暗的空間,裡面空無一物,據說是當年的毒氣室。當年被挑選上的人,會被騙說是要去沖澡而被送進毒氣室。走進這空間,不敢有太多想像,只知道伴隨我們的是死寂的空氣,與地上一盞盞小蠟燭用以紀念亡魂。

2020/03/20 | 翁煌德/無影無蹤

印尼九三〇大屠殺加害者安華離世,《殺人一舉》導演: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好人

安華.剛果很晚婚,沒有留下子嗣。晚年有多種疾病纏身,包括精神焦慮。當歐本海默得知他的死訊之後落下了眼淚,他說:「不只是因為我失去了一個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一個我所愛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很難忘他的幽默感以及富有創意與天真的想像力。」

2020/03/02 | 精選書摘

《大審判家弗里茲・鮑爾》:所有納粹親衛隊成員全都在分工下,推動一個殺人工廠的運作

一個人如果明知一部機器就是用來殺人,但他非但沒有拒絕,反倒還參與維持這部殺人機器的運作,那麼他就是殺人的共犯,無論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他是在那個位子上貢獻其一己之力,也無論他是在毒氣室旁、抑或是在更衣室裡。

2020/02/29 | 精選書摘

紀實漫畫《鼠族》:納粹趕他們進森林全部槍斃,我們是下一批

本書細緻刻劃一位倖存者的創傷經歷,不只重現了納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逐步進逼,更從戰後母親自殺、父親續絃、父子間的不睦……逃過大屠殺卻逃不了的家庭糾葛,向讀者展示那段歷史如何仍作用於現在。

2020/02/29 | 精選書摘

紀實漫畫《鼠族》:他舉起一隻手表示想投降,但我仍繼續開槍

本書細緻刻劃一位倖存者的創傷經歷,不只重現了納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逐步進逼,更從戰後母親自殺、父親續絃、父子間的不睦……逃過大屠殺卻逃不了的家庭糾葛,向讀者展示那段歷史如何仍作用於現在。

2020/02/27 | 精選書摘

《邪惡的見證者》:如何用140字說出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意義?這麼做的倫理意義何在?

奧斯威辛倖存者的見證,正是不能被法律化約的領域。戰後的審判似乎暗示了奧斯威辛的問題早已經被克服,然而,大屠殺的邪惡遠遠超出了法律問題,這是一個必須不斷被回應的倫理問題,是一次必須不斷被見證的事件。

2019/12/24 | 譚蕙芸

猶太人大屠殺歷史專家:「非人化」貶稱危險,「曱甴」和「狗」有程度之別

近月示威現場上,不少警員指罵市民為「曱甴」,亦有人稱警察做「狗」。研究大屠殺的歷史學家Prof. Timmermans指出,雖然「曱甴」和「狗」也是具貶意的稱呼,但有不同程度之分。

2019/05/15 | TIME

奧斯威辛集中營為何成為紀念大屠殺的重心?

在大屠殺的歷史教育中,奧斯威辛的重要意義在於,1942至1944年,奧斯威辛是規模最龐大的集中營。當時遣送至此的人估計有130萬,其中110萬為猶太人,而在這110萬猶太人當中,有100萬人在此遭到謀殺或因故死亡。

2019/05/15 | TIME

回顧猶太大屠殺:奧斯威辛集中營為何成為關鍵?

在猶太大屠殺的歷史教育中,奧斯威辛的重要意義在於,1942至1944年,奧斯威辛是規模最龐大的集中營。當時遣送至此的人估計有130萬,其中110萬為猶太人,而在這110萬猶太人當中,有100萬人在此遭到謀殺或因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