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洋洲

大洋洲(英語:Oceania),是指地緣政治學上,將澳大利亞洲與太平洋諸島嶼併稱的地理區域;大洋洲並不是地質學上嚴格意義的「洲」。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3 | 德國之聲

拜登將首訪巴布亞紐幾內亞簽署防衛協議,意在阻止中國擴大太平洋影響力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訪問南太平洋地區人口最多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該國外長透露稱,雙方將簽署防衛合作協議和監視協議。除了對台海緊張局勢的擔憂之外,華盛頓方面正尋求阻止太平洋島嶼國家同中國建立起安全關係。

2023/05/12 | 德國之聲

澳洲斥資13億美元與太平洋國家合作抗衡中國,中方批:「冷戰思維」

澳洲9日宣佈將投入巨資,改善與太平洋鄰近國家的關係並加強其國防能力,劍指中國。與此同時,南太平洋國家斐濟先前稱欲終止與中國的警務合作,中方批評這是澳洲等西方國家的「冷戰思維」挑撥。

2022/12/23 | 德國之聲

【專訪】澳洲外長前顧問:中澳關係將逐步緩解,不再將中國視為太平洋地區競爭者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週二展開為期兩天的中國之行,她的前資深顧問貝姆告訴《德國之聲》,中澳兩國之間的爭端,會以逐步放鬆的方式慢慢獲得緩解,所以外界不該過度解讀黃英賢此次出訪。

2022/10/08 | 德國之聲

澳洲智庫:中國以假訊息影響索羅門群島輿論,透過在地媒體進行大外宣

澳大利亞智庫5日發佈報告,分析中國自2021年11月起,意圖透過各式假訊息影響索羅門群島公眾對中國相關議題的討論。雖然各種行動成效參差不齊,但專家認為長遠來看,這些行動的影響仍令人擔憂。

2022/08/11 | BBC News 中文

北京15年來不斷取悅太平洋諸島國,「遲到總比不到好」的美國努力重新贏得青睞

對於太平洋的重新關注,只是在川普執政時期才開始,當時中國逐漸增強的影響力已經不能再被無視。中國反而一直保持著精明,也尤其尖銳地意識到這個地區的戰略重要性。

2022/05/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協議改變局面,對中溫和的紐西蘭態度轉趨強硬

紐西蘭雖非大國,軍力也有限,但軟實力在南太平洋可以說比其他盟邦都強大;此外,紐西蘭擁有眾多太平洋島民後裔人口,與區域內其他地方的種族、商務、運動和文化連結也很深厚。

2021/11/07 | 芭樂人類學

嘻哈「美拉尼西亞」:印尼巴布亞的地緣政治與音樂想像

黝黑的皮膚與邊緣的地位能聯繫上非裔美國人的BLM運動,自然也能勾連上嘻哈音樂文化。由上述的地緣與認同政治脈絡,我們就能瞭解來自巴布亞山區村落瓦梅納、然後移動到海岸城鎮法克法克、首府查亞普拉的Jecko Siompo為何會穿著美拉尼西亞的T恤、為什麼會說「嘻哈源自巴布亞」。

2020/10/04 | 芭樂人類學

當島嶼遇到流行病毒:COVID-19下的大洋洲

島嶼是屏障,一定程度保護了島民免於疫情,然而島嶼也有其脆弱性。首先是醫療資源原本即不足,分散的諸多島嶼,以及道路建設不夠完善的內陸(尤其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醫療資源難及於偏遠的地區,在國家經濟受衝擊下更是一項考驗。

2018/07/26 | 左岸沉思

青運被拔後,台灣也該摘下「東亞」這個金頭箍了

在東亞奧會,台灣根本不可能受到公平的對待,不管有沒有正名運動,東亞奧會台灣都隨時會是受害者,或許是時候讓台灣脫離東亞的思維,真正的「往海上」發展了。

2017/02/09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奇緣》劇透不單純:太平洋多元文化精彩解密

動畫不只是小孩看的,海洋不只是用來實現夢想,同時需要的是,對話現實拉鋸間的理解、牽動更多討論,「廣袤的海洋並非分隔,而是連結彼此的語言。」學會理事長、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郭佩宜如此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