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眾運輸

大眾運輸(英:public transport;美:public transportation),或稱公共交通、公共運輸、集體運輸(mass transit),泛指所有向大眾開放、並提供運輸服務的交通方式,通常是作為一種商業服務付費使用,但也有少數免費的例外狀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0 | Cool3c

新店裕隆城20日試營運:誠品生活、威秀影城與裕隆商場進駐,大眾運輸、美食品牌資訊一次看

誠品生活新店以「眾人之所、明日之城」為商場定位,營業面積達1.9萬坪,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誠品分店。誠品生活新店預計將進駐近250個品牌,類型包括藝文、餐飲、運動、美妝等,搭配戶外近7000坪的綠地還有戶外咖啡座、露天酒吧、寵物友善餐廳等特色餐飲。

2023/08/11 | 廣編企劃

搭桃捷走逛2023世客博覽會,以客為尊備加班車即時輸運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11日隆重開幕,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以「客」為尊,備好加班車,視搭車人潮即時派出專車疏運,讓參訪的民眾有便利輕鬆的到場方式,也有舒適乾淨的乘車空間。

2023/01/20 | Cool3c

2023春節交通管制懶人包:高速公路高乘載、暫停收費、國道省道易壅塞路段、替代道路查詢一次看

2023年的春節連假有十天,不論返鄉探青或走春行程,出發前記得先確認過年期間的交通管制措施,也可以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旅遊地點,免去舟車勞頓還能享有轉乘優惠。

2023/01/05 | 楊先驊

「移動式納骨塔」惡名不假?台中公車撞死母子憾事背後,是評鑑制度下的行人悲歌

從台灣大道的BRT到台中市幹線公車,為了與台中的私有運具競爭,我們花了多少努力?努力了多久?換來了多少?還是到頭來只是把大家的精氣神花到緊繃,然後發現受苦的仍然是身為台中市民的使用者與司機員?長期以來我們到底把公車當甚麼了?

2022/12/31 | 賴冠伶

國安高層會議敲定民生經濟4大方向,蔡英文:財政許可下,中央剩餘1800億元研議全民共享

蔡英文指出,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2022/11/08 | 李秉芳

民進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提「1200首都通交通月票」,賴香伶:好政見歡迎大家仿效

民眾黨籍的桃園市長候選人賴香伶今天也透過新聞稿表示,她早在8月就提出桃園應與雙北整合1280月票無限次搭乘政見,張善政9月底跟進,如今選前十多天鄭運鵬才仿效提出。她歡迎藍綠大黨仿效,但請各陣營務必落實承諾,過去中央態度消極,現在交通部應儘速出面協調整合。

2022/08/06 | 方格子vocus

通勤族須知:從捷運選位,檢測你遇到隨機攻擊事件時的「活命指數」

在台灣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現代人幾乎完全失去了警覺性,而警覺性是在危難情境下活命最重要的關鍵。目前國內的案件都比較傾向精神異常,而非有專業背景組織性的犯罪者,所以只要開啟「情境覺察」能力,排除七成以上都在滑手機的乘客,要分辨出這些異常人士,其實並不難。

TNL+ 2022/07/24 | 劉威良

交通費昂貴的德國推出「9歐元月票」吃到飽,成功帶動全國疫情後觀光復甦

據統計自從6月開賣以來,9歐元的售票已超過1600萬張,遠遠超過德國人口數五分之一以上,再加上原本使用的月票者無須再買票,用此票搭車者就更是不計其數。

2022/07/07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交通如同均衡飲食:公共運輸才是「主食」,全部轉型電動車無濟於事

綠色運輸就如同「均衡飲食」,要以公共運輸做為主食,不能偏食排除其他種運具,要正視每種運具的必要性,相互搭配。如完善鐵路或公車系統,民眾可以騎車到車站轉乘,比起民眾換電動車更永續。

2022/06/27 | 藍妮蒨

北捷24年沒調過票價難以負荷成本暴增,呼籲中央勿調漲軌道事業電價

1997年至2021年,已調整電價漲幅約20%,加上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衝擊,特別是各軌道事業如北捷、桃捷、中捷、高捷、臺鐵及高鐵,各業者營收可用「哀鴻遍野」形容。

2022/04/26 | 地球公民基金會

空污不該是高雄這個活力城市的宿命,而是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

要談空污治理,不能只看單一問題,只抓一個「戰犯」,問題無法全部解決。高雄的空污治理,需要有系統性的應對方式,也需要不遺漏任何一個來源。並且應該改正過往「以工業為中心,人們居住和生活如衛星般圍繞在旁」的空間型態紋理,以減少污染鄰近與安全風險的問題。

2022/01/22 | 潘柏翰

本土疫情升溫加強防疫:宗教團體即日起停辦遶境、搶頭香,大眾運輸內23日起禁止飲食

徐國勇也提醒,民眾至宗教場所,務必全程佩戴口罩、落實實聯制、量體溫、保持社交距離。另外,也請民選公職人員及政府官員在春節防疫期間勿到宗教場所跑攤,以為民眾表率,共同努力團結對抗疫情。

2022/01/16 | 亞瑟蘭

巴基斯坦有很多很多在路上跑的馬,馬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

初訪巴基斯坦旁遮普鄉間時,從筆者所住的村莊,到鎮上去作民生補給的主要交通工具,便是馬車。

2021/08/04 | TNL 編輯

紐約市要求進入室內場所出示接種證明成全美首例,餐飲業者盼有明確指引避免員工涉險

美國COVID-19疫苗供給無虞,卻面臨疫苗質疑者堅持不打的難題。白思豪強調疫苗是保護民眾與確保經濟復甦的關鍵,「如果你想完整參與我們的社會,你就必須接種疫苗。時候到了」。

2021/05/15 | 李秉芳

單日新增180例本土個案,雙北升級第三級防疫:娛樂場所關閉、遵守指引仍可上班上學

台北市、新北市今起至5月28日升級第三級警戒,全國休閒娛樂場所關閉,禁止進香團與遶境活動;其他縣市維持2級,但不分地區全體國人外出時需全程戴口罩。陳時中說明,所謂「封城」其實是第四級警戒人流管制的一環,目前標準是每天平均新增100例以上、連續7天才可能進入此階段。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一再於廢墟中重建的東京,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巴黎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從相關建設就可看出端倪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洛杉磯惡名昭彰的塞車潮,其實曾有建設大眾運輸系統的壯志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