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英語:Colorectal cancer),又稱為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直腸癌、結直腸癌、或腸癌,為源自結腸或直腸(為大腸的一部份)的癌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10 | 常春月刊

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知名作詞人李坤城大腸癌病逝,營養師揭飲食五大危險因子

10年前轟動一時的爺孫戀男主角,也是知名作詞人的李坤城,昨日經家人證實因大腸癌過世。你一定聽過:「油炸食品吃多了會致癌?」、「碳烤五花肉多吃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等流言,但底怎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致癌?然而又該怎麼吃,才可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2023/04/03 | TNL 編輯

坂本龍一生前被診斷出中咽頭癌及直腸癌,台大醫師建議男性腸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5歲

依台灣腸癌篩檢實證,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邱瀚模說,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公費篩檢,但以性別、年齡發生率分析,建議男性腸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5歲,女性因有荷爾蒙提供保護效果,公費篩檢年齡可維持現狀。

2023/02/08 | 常春月刊

中研院士朱雲漢直腸癌病逝,與大腸癌有何差異?存活關鍵在於發現的期別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大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所組成。大腸(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統稱大腸癌或結腸癌。大腸癌、直腸癌的最大差異在於症狀的表現,大腸癌症狀較不明顯。

2022/09/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潛力新藥,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

癌症蟬聯台灣10大死因之首40年之久,罹癌率逐年攀升,國衛院研發癌症免疫治療潛力新藥,搭配現有藥物,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腫瘤,據動物研究及細胞研究發現,對淋巴癌、頭頸癌、大腸癌及卵巢癌有療效,最快1至2年內進行臨床試驗。

2022/09/05 | 市場快訊

國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定期篩檢、及時鏡檢,腸保健康!

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

2022/08/22 | TNL 編輯

藝人余苑綺直腸癌病逝,醫:3成大腸癌會遺傳多年輕病人,家族符合3條件風險高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昨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在臨床上遇到30多歲確診大腸直腸癌的患者,站在醫學的角度,並不會往「生活習慣」或「未及時察覺症狀」等面向分析,應是討論台灣對大腸直腸癌家族史認知不足,甚至可能連臨床醫師對家族史警覺性都偏低。

2022/07/22 | 問8

並非所有大腸息肉都與大腸癌有關,遇到哪幾種需要特別留意?

簡單來說,大腸息肉就是位在腸壁黏膜上、向管腔突起的凸出物,大部分是無症狀的,但有可能造成出血或潰瘍,也有演變成癌症的可能性。本文將會就一些較常見的大腸息肉,簡單介紹。

2022/06/11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新免疫療法震撼血液腫瘤界:6個月臨床實驗後,12名直腸癌患者「癌細胞清零」

這次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也顯示,醫院後續追蹤參與治療實驗的患者一年下來,沒有任何一名患者有癌症復發的跡象。

2022/03/07 | 林慶順教授

健康闢謠:常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

放的屁總是很臭,是大腸癌的前兆嗎?儘管我竭盡所能,花了數小時的時間搜查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但就是搜不到有任何可以支持此一說法的論文。

2021/11/24 | 照護線上

沒有症狀就是大腸癌最大的威脅:胃腸肝膽專科醫師談高品質大腸鏡的四大關鍵

目前篩檢大腸癌方式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其中,大腸鏡檢查的準確性又比糞便潛血檢查高出許多。

2021/11/10 | 《科學月刊》

增加維生素D攝取,可降低罹患「年輕型大腸直腸癌」風險

根據研究預估,至2030年時,50歲以下的族群中每10位將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4人中將有1人罹患直腸癌。

2021/08/23 | 精選轉載

一個本可預防的疾病

如果生命可以再來一次的話,相信她對健康的選擇會完全不一樣。

2021/08/06 | 家天使

全年齡都可能發生的「腸阻塞」該如何預防?症狀跟便秘有什麼差別?

腸阻塞典型的四大症狀就是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另外,由於大腸是身體吸收水分的主要腸道,因此若是發生腸阻塞,就有可能使得水分吸收能力下降,造成病患有脫水、口乾等狀況。

2021/07/13 | 康健雜誌

女性每天喝超過兩份含糖飲料,「早發性大腸癌」罹病風險將大幅增加

大腸癌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多年,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和飲食西化有關,如今最新研究發現,含糖飲料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2021/02/04 | 廣編企劃

「大腸癌篩檢」不可少,新北市衛生局與你一起守護你我的健康

癌症篩檢成為民眾最關心的健康議題之一,相關實證顯示,主要癌症可透過篩檢來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提升存活率,發現癌前病變並不等於罹患癌症,若篩檢後得知為癌前病變,及早追蹤治療,就有機會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進而預防癌症的發生,突顯癌症篩檢的重要性。

2021/02/01 | 精選轉載

最後一程,少一點痛苦

行醫者往往不能夠起死回生,但總希望可以減輕病人及家屬不必要的痛苦,但願每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都不用帶着眼淚或承受痛楚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