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象

象通稱大象,是象科(學名:Elephantidae)動物的通稱,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屬於長鼻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精選書摘

《聽見生命之聲》:蝙蝠究竟是如何習得聲音的呢?母蝠也像人類會對幼蝠說「媽媽語」

巴克博士以敏銳而詩意的筆觸,將生物聲學、生態聲學等科學與傳統知識相結合,分享關於非人類生物聲響迷人且令人驚訝的故事。在數位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得以突破自身的感官限制,傾聽、觀察、分析與理解生物的聲音,加深共榮及親密感,恢復我們與自然的連結。

TNL+ 2023/09/17 | TNL國際編譯

奧地利科學家用立體光刻製作「人造象牙」避免盜獵,但市場接受嗎?

科學家們原先認為日本會是個適合拓展人造象牙市場的國家,但後來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對部分日本人來說,使用由真實象牙製成的「判子」具有重大的文化意義,而這並不是高度類似的人造象牙能夠賦予的。但雖然在日本市場失敗了,科學家以及商人們仍持續進行「迪格里」品質的改良......

2023/07/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泰國贈斯里蘭卡大象卻受虐,引發外交風波後已空運回國

名為拉加德大象在2001年由泰國當局贈予斯里蘭卡,但再傳出拉加送到虐待的消息後,泰國已在去年要求歸還。儘管斯里蘭卡動保團體希望拉加能保留在當地,但拉加還是在7月2日被安排送回了泰國,而斯里蘭卡總理古納瓦德納也表示對於大象的狀況感到遺憾。

2023/05/02 | 精選書摘

《你可以改變別人》:擁抱成長心態,讓學校內再也沒有「不可能」,只有「再加油」

在本書中,史丹佛商學院行為學大師希思兄弟以大量行為研究為基礎,透過詳實有趣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何掌握3層面的行動架構:理智面〈指揮騎象人〉、情感面〈激勵大象〉、環境面(形塑路徑),並提供9大關鍵策略。我們不必大發雷霆、不必高壓強迫,就能重新點燃「改變」引擎。

2023/03/24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擔任觀光客坐騎25年後的泰國大象,背部因長期壓迫而變形

泰國野生動物之友基金會(WFFT)本月出示一張照片,那是一頭71歲的母象Pai Lin,由於長達25年都在擔任一次會有六名乘客的觀光坐騎,她的背脊已嚴重歪斜。WFFT的創始人維克告訴《CNN》,Pai Lin的前僱主覺得牠移動速度太慢而將其遺棄,因而在2006年來到大象庇護所。

TNL+ 2023/03/01 | TNL國際編譯

印度神廟以擬真「機器象」取代活體象進行宗教慶典,掀起善待動物與尊重傳統激辯

雖然以機器象取代真象的模式獲得諸多民眾青睞,但部分參與節慶的忠實支持者以及象群的飼養人,多對機器象的出現表達反對立場,且認為一旦機器象成為未來的慶典趨勢,將有可能扼殺喀拉拉邦豐富的宗教及文化遺產。

2022/09/17 | 黃皓筠

【圖輯】疫情衝擊泰國動物展演產業:飼主開直播求贊助,微薄收入不足以讓兩頭大象溫飽

以觀光客維生的泰國大象產業,在疫情期間受到嚴重打擊,許多在城市帶著大象表演的飼主不得不回到家鄉。不過,透過社群媒體開直播、收取觀眾贊助,似乎為家計帶來生機,但這樣的收入並不穩定,很多人仍面臨三餐無法溫飽的危機。

TNL+ 2022/09/06 | TNL特稿

大象數目回升,卻出現「人、象之爭」

隨著肯亞近年嚴厲打擊偷獵活動,殺大象奪取象牙的勾當銳減,大象數目顯著回升,換來的卻是大象與牧民、村民之戰。

2022/06/29 | 精選書摘

《博物日本》:人們追隨德川幕府對植物的迷戀,促成植物園在各大城市的發展

武士與市民都參與了植物園的維護,促成園藝產業的發展和專業園林設計師身分的確立。園藝(庭園)在日本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文化與宗教角色,但在德川時期,私人與公共花園的數量與分布大幅度增加,江戶、京都與其他城下町都大規模建造了幕府與藩屬花園。

2022/01/21 | 環境資訊中心

減少85~99%路殺:從「老虎通道」到「樹懶橋」,全球還有哪些成功的生態廊道?

研究證實,野生動物橋樑能減少85~99%車禍發生,例如肯亞山附近有一個大象的地下通道;荷蘭擁有一套生態工程網絡,幫助該國140多年來的第一個狼群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國家紮根;在爪哇,懸空的水管可拯救瀕臨滅絕的懶猴;密西西比河上有一座野牛橋,幫助動物渡河。

2021/10/26 | TNL 編輯

非洲莫三比克「無象牙」大象情況頻繁,研究人員:可能和30年前內戰時盜獵有關

在1977年到1992年莫三比克內戰期間,雙方的武裝部隊為了生產能挹注戰爭資金的象牙,屠殺了約90%的大象。其中,因為基因突變而沒有象牙的大象雖然逃過一劫,但他們持續繁衍後代、並把沒有象牙的特徵也流傳下去。

2021/06/05 | TNL 編輯

雲南野象群一路往北500公里引起全中國關注戒備,為何這15頭大象要「大遷徙」?

以麻醉、捕捉方式對待象群是有難度的。象是家庭觀念很強的社會性動物,把1頭象放倒之後,其他象會保護這頭象;這個時候還要驅趕大象,還會加深大象對人的報復心理。

2020/12/28 | 精選書摘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他「不小心瞇掉」,滿園子的花生都進了大象的肚子

農夫會大聲喊叫:「大象來了,大象來了!」警告其他人,聽到的人也會接續喊下去......一個父親抱著小孩,坐在樹屋前唱歌提神,去年他就發生「不小心瞇掉」的慘劇,滿園子的花生都進了大象的肚子。

2020/12/22 | 洪銘謙

泰國77府「府徽」自然篇:你知道這16個府最具特色的天然景點是什麼嗎?

這16個以自然圖像為主的「府徽」,有著豐富的地理、歷史與宗教文化,無論是泰北地區的大泰族文化、東北地區的寮族文化、東部地區的華人文化、中部地區的農業文化以及南部地區的礦坑文化都有完整的描述,是探索泰國的一種最佳切入點

2020/09/08 | TNL 編輯

世上最孤獨的大象「卡萬」:體重超重、飽受身心疾病折磨,終於獲准離開動物園

卡萬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大象」,1985年被斯里蘭卡送給巴基斯坦,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動物園裡;2012年伴侶過世後,卡萬的行為問題日漸嚴重,一天會被鍊住好幾小時。多年來都有呼籲釋放牠的聲浪,直到最近牠才終於獲准可離開動物園。

2020/07/29 | 社企流

他曾在清邁大象保護園區工作,如今用大象糞便「造紙」製環保筆記本

「我知道這很瘋狂!」Michael Flancman在個人 Linkedln表示:「我們在泰國清邁設有開放教育中心,向民眾推廣『大便真的能造紙!』。此外,我們的產品分銷到北美、歐洲與東南亞的禮品、專業零售市場。我們也將捲狀、片狀等散裝生態紙提供予印刷與包裝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