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天主教

天主教會(拉丁語:Ecclesia Catholica,希臘語:Καθολική Εκκλησία,意為「大公教會」),又稱天主教、公教會、公教,是基督宗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或教會,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羅馬公教會、羅馬大公教會、羅馬公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教廷:教宗特使祖皮13日訪問北京,將會高官談俄烏戰爭

《BNN Breaking》提到,祖皮素有「和平締造者」和「搭橋人」之稱,他自2016年以來一直都有參與梵蒂岡與中國之間的對話。他也是方濟各指定監督主教任命協議執行狀況的4名樞機主教之一。

2023/09/12 | 德國之聲

美、澳、歐盟正在長期被忽視的亞太展開外交攻勢,越南為何變得如此搶手?

本週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到訪越南。曾經兵戎相見的美越兩國希望進一步強化雙邊關係,這同時也是美國阻遏中國影響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2023/09/12 | 德國之聲

方濟各蒙古之旅:這一次小粉紅與老文革,都體會到了「神愛世人」的祝福

86歲高齡的教宗方濟各近日訪問蒙古時向中國大陸發表簡短演講,並公開稱呼中國民眾為「高貴的中國人民」。德國漢學家呂恆君指出,該稱呼出乎意料,特別是在當今中西方日益「脫鉤」的時代氛圍之下。

TNL+ 2023/09/06 | 湯名暉

教宗為何訪問天主教徒僅1450人的蒙古?「實現800年前英諾森四世的使命」,在中國聽來格外刺耳

2023年9月,教宗方濟各訪問僅有1450名信徒的蒙古,然而教廷缺乏中國通和專責團隊,現實的境遇也不如800年前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世俗影響力,方濟各在主教任命問題上對中國讓步,未來若以俄烏戰爭的協調為優先,恐怕還得進一步退讓。影響所及,台灣與教廷的關係恐怕得更為注意。

2023/09/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分析:方濟各訪蒙古國「項莊舞劍」,意在宣示「教宗才是中國天主教領袖」

專家說,教宗首度訪問蒙古國是天主教歷史性大事,中國主教集體缺席引起國際媒體大幅關注,少數中國教友冒險前往蒙古國朝聖,卻得遮臉躲避或擔憂回中國後遭清算懲罰,恰好凸顯「中國箝制宗教自由」的本質與現況。

2023/09/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教宗訪蒙古最後一天展現對跨宗教對話的支持,中國天主教徒低調湧入蒙古成外媒焦點

中共當局嚴格控制各種宗教機構,教宗方濟各多年來一直努力與北京建立關係,2018年達成一份秘密協議,允許雙方在任命中國主教方面都有發言權。專程到蒙古來看教宗的中國教徒希望北京和梵蒂岡之間的關係能持續升溫,甚至也許有一天教宗也能去中國訪問。

2023/07/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梵蒂岡與越南達成歷史性協議,教廷將在河內增設常駐代表

越南在1975年越戰結束由共產黨接管統一的國家後,與梵蒂岡關係破裂。梵蒂岡10多年來一直要求河內當局允許教廷派任常駐代表,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27日獲得教宗方濟各私人接見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教廷將在河內增設常駐代表。

2023/07/25 | 凃京威

教廷對中國友善,並不代表必須要選擇「利瑪竇路線」

我不反對利瑪竇路線,那帶來的「中梵臨時協議」不僅改變教廷與中共自2000年以來停擺的官方互動,更讓教廷能與中國合作者在合乎教會法規範的體制下,補齊長年缺位的主教席次,中國各教區在這個教廷高層撐開的活動空間與全世界各教區共融。然而,利瑪竇路線忽略什麼,特別在天主教會內犧牲什麼,對中華民國與教廷的外交又有什麼影響?

TNL+ 2023/07/18 | 留德趣談

牧師與香港、德國社會——追思袁天佑牧師

港人認識袁牧師,多是從2014年佔中事件開始,一直到2019年及以後他對社會議題的明確表態。大部分人都未必記得他教會的名字,只知道那家灣仔的紅磚教堂。而袁天佑的名字,亦因著港媒報導傳到台灣。

2023/07/18 | 德國之聲

梵蒂岡批准上海主教任命案,但仍譴責中國無視「中梵協議」協議的「合作精神」

教宗方濟各7月15日對中國單方面任命上海新主教一事做出讓步,正式承認北京政府在三個月前任命的上海新主教沈斌。不過,梵蒂岡也批評中國單方面的人事決定,是「無視對話與合作精神」。

2023/07/13 | 德國之聲

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獲任樞機主教:曾呼籲對抗議者寬大處理,希望香港「能有更多和解」

教宗方濟各宣佈擢升21名新樞機主教,其中包括64歲的香港主教周守仁。今年4月,周守仁曾建議當局,對2019年香港抗議運動部分被捕者寬大處理,而他在週一再次表示,希望這座城市能有更多的和解。

2023/06/22 | 精選書摘

《宗教超圖解》:世界各大宗教信徒最多的國家分別是?

作者為法國知名宗教研究學者,搭配新銳資訊圖表設計師,蒐羅了和宗教相關的大量數據和歷史資料,再以精心設計的圖表方式重新呈現,配合簡潔明快的說明,讓讀者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宗教的「本質」,而不需要太多繁瑣或艱深的古文釋義。從100張完整清楚的資訊圖表中,揭開宗教的神祕面紗,直擊信仰對人類的意義,乃至對社會的影響。

TNL+ 2023/06/01 | TNL國際編譯

美國非裔修女下葬4年肉身未腐,民眾爭相瞻仰「神蹟」,學者澄清非罕見情形

聖徒不腐壞的肉身對於天主教來說,等同見證復活及來生的真理,而天主教會迄今已記錄100多具屍身不腐者,但藍開斯特很有可能成為全美第一個被發現大體處於「不可朽壞」狀態的非裔人士。來自堪薩斯州的居民羅斯伯勒(Lori Rosebrough)認為,看到如此神蹟是一件極其難得的機會。羅斯伯勒稱:「這是上帝的傑作,沒有多少人敢說他們曾觸碰聖人並在祂面前禱告,但現在數千名前來高爾鎮的天主教徒做到了。」

2023/05/24 | 張博丞

美國伊利諾州451名天主教神父性侵1997名兒童,檢方消極處理是「不願再揭開兒童的傷疤」

一名被指控虐待許多小男童的神父,被教區的兒童稱為「快樂之手」,他多年來一直逃脫法律制裁。檢察官在面對指控時,往往選擇消極處理,原因是不希望為了懲罰他,讓孩子們面對法律程序,再度揭開他們的傷疤。報告表示,該名神父在1990年開始受到指控後,便多次更換教區,直到2008年才結束神職工作。報告稱,他從未因虐待孩童而受到懲罰。

2023/05/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連續兩年停辦六四彌撒,天主教香港教區無解釋原因

教區沒進一步解釋停辦「六四」彌撒的原因。天主教香港教區去年停辦「六四」追思彌撒,當時教區解釋,由於前線同工及部分時任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委員對活動是否觸犯《港區國安法》感到憂慮,因此不會舉行「六四」彌撒。

2023/05/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教宗方濟各參與未公開烏俄和平行動,訪匈牙利籲接納移民與總理奧班形成對比

方濟各表示他已經與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和俄羅斯東正教會布達佩斯和匈牙利總主教希拉里昂(Metropolitan (bishop) Hilarion)商討烏克蘭形勢。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Denys Shmyhal)4月27日獲方濟各接見後表示,曾經與教宗商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提和平計畫,並且邀請他親自訪問基輔。

2023/04/12 | 影音精選轉載

「菲律賓」你知多少?受美西文化影響,原來蘭嶼距北部巴丹島不到一百公里

你知道台灣的蘭嶼距離菲律賓最北部的巴丹島,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距離嗎?近日美菲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軍演,讓許多台灣民眾對菲律賓充滿好奇,台灣YouYuber「菲樓達人」在這支影片中,從地理、宗教、人口、簡史、語言等面向,介紹這個「離我們很近,卻不太了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