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屠殺與二二八的對談:沒有加害者,怎麼談轉型正義?
二二八死傷那麼多人,難道都是臺灣前行政長官陳儀殺的嗎?難道都是警總殺的嗎?天安門事件也是這樣,數以千計的北京學生、市民死亡,破萬人受傷,難道都是鄧小平殺的?這麼重大的人權災難事件,不能只有一個主要責任者。
我這遠在台灣的人,還會想起六四的自由女神像
曾活過那個事件的人會記得,會記得有許多人死去以及他們為何死去;沒活過那個時代的人也還是會記得,沉入歷史深淵的記憶會凝視思考歷史的人,而思考歷史是人的天性。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年輕人不認識六四,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
學校不敢講,電視不報導,年輕人不認識六四,不是他們的問題。如果因為這樣而批評他們,真的很無謂,想年輕人認識六四,就更加要做好傳訊工作。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年輕人坦言「對六四無感覺」,或許是件好事
作者認為年輕人直率地表達「對六四無感覺」,遠比他們選取不合理的理據旨在長期激辯,更為真實;人們掌握真實的社會現況之後,才更可以辨清公民社會還有哪些重要的價值所在。
六四的「憂鬱」難於傳承,成為兩代之間的隔閡
新一代應認清情緒的連結力量,即使無法走入維園的憂鬱氛圍,也無需要否定它,因為它是建構香港人主體的重要歷史;支聯會必需認清傳承的目標,不要妄想可以憑一成不變的悼念儀式,將那份集體回憶完整地傳承下去。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應中國要求,英劍橋大學出版社網站下架300篇港台、六四文章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日前被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將旗下「中國季刊」300多篇涉敏感議題的論文移除,否則將封鎖該網站。出版社證實已移除部分文章,而其中和台灣有關的文章就有31篇。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兩岸最大的距離是民主」:六四事件28周年,蔡英文呼籲早日釋放李明哲
蔡英文總統說,台灣願意跟對岸分享民主轉型的經驗,借助台灣的經驗,她相信,中國可以縮短民主改革時的陣痛,「民主的路上,有人先到,有人晚到,但終究會到。」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世界人權宣言 改變世界觀念的力量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27年監控下身心俱疲 六四受害家屬控北京實行「白色恐怖」
丁子霖是中國人民大學前哲學系副教授,其獨子蔣捷連遇害時,年方17。蔣捷連死後,丁連同多名受害者家屬發起「天安門母親運動」,要求中共當局平反八九民運,對事件進行調查,並向家屬公開道歉。
六四在囚最後刑事犯10月將獲釋 因向坦克丟籮筐遭關押27年
1989年苗德順在天安門廣場向起火的坦克投擲一個籮筐,被中國法院以「縱火罪」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後執行,苗德順並未上訴。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
北京大閱兵維安管太多? 傳「如廁實名制」連排便種類都要填
近年來中國要用實名制辦事的越來越多,除了買手機卡、買自行車(天津)、買火車票、買菜刀(北京)、買避孕藥(福建)都要實名制外,甚至連吃飯、上廁所都要實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