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研究天體和天文現象的自然科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韋伯望遠鏡發現K2-18b系外行星有含碳分子,疑有生命存在跡象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數據,還包括可能偵測到稱為二甲基硫(dimethyl sulphide, DMS)的分子,而在地球大氣中發現的DMS,大多數是來自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與微生物。NASA在聲明中說,推斷大氣中含有DMS的說法,比起其他發現「較不篤定」,因此需要進一步驗證。

2023/09/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天文學家發現首個「星系泡泡」,直徑10億光年比銀河系寬1萬倍

波馬黑德說,這個泡泡的發現,「是非常漫長的科學過程的一部分」。這項發現本週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波馬黑德是研究的共同作者。研究證實了美國宇宙學家皮博(Jim Peebles)1970年率先描述的現象;皮博後來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TNL+ 2023/07/15 | TNL國際編譯

SpaceX星鏈衛星包圍地球,如何對天文學家的太空觀測造成干擾?

天文觀測所使用的輻射範圍介於110赫茲至188赫茲之間,研究結果發現,星鏈衛星會在非通訊期間,發射出125赫茲、135赫茲、143.05赫茲、150赫茲,以及175赫茲的「非預期電磁輻射」。而這些輻射頻率剛好介於天文觀察所使用的低頻輻射範圍中,因此對天文學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

2023/07/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市天文館:6月太陽黑子數創21年新高,黑子群面積比19個地球還大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太陽活動週期平均為11.5年,從2019年底、2020年初進入第25週期後就異常活躍,黑子數屢屢超越預測。黑子數量增加的同時,太陽會日益頻繁地出現閃焰、日冕物質拋射等噴發大量帶電粒子的現象,除了造成極光,也可能影響衛星通訊、手機收訊,甚至導致停電。

2023/05/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首次目擊垂死恆星吞噬行星,天文學家:恐預示地球50億年後命運

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博士後研究員麥勞德(Morgan MacLeod)說,迄今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數千顆行星中,大多「終會面臨這種命運」。天文學家說,這項發現「說明了我們的存在轉瞬即逝」,在太陽系生命週期經過數十億年後,地球末期「可能會在僅持續幾個月的最後一閃中結束」。

2023/04/09 | 精選書摘

《圖解恆星系》:宇宙以每百萬光年每秒20公里的速度膨脹,我們所能見到的宇宙大約有930億光年寬

從孕育恆星的星雲、超大質量黑洞,到宇宙最遙遠的角落,《圖解恆星系》帶你離開太陽系,以精采絕倫的電腦繪圖與資訊圖表,對全宇宙已知各類型的發光天體進行全面性的解說。書中以先進成像技術繪製的清晰圖解,讓你細細觀察各種恆星、星系、星團的驚人面貌。

2023/04/08 | 精選書摘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為我們帶來全新版本、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宇宙

本書由韋伯望遠鏡的科學作業中心「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編寫,集結了NASA與共同開發韋伯望遠鏡的各國航太公司和實驗單位的資料,以簡明的科普語言說明韋伯肩負了哪些迫切的科學任務,以及這架「時光機」的運作原理,包括紅外線觀測、工程概念、主鏡和遮陽罩設計、科學儀器和相機、飛行器系統等。

2023/02/19 | 精選書摘

《國家地理終極太空百科》:從史前時代到太空時代的天文學里程碑

21世紀的天文研究每天都有新的進展,觀測成果快速累積,天文學家也不斷揭開宇宙的面紗,這本全新增訂版的《國家地理終極太空百科》把第一版至今的最新資訊做了全面更新,並增加了16頁的篇幅。我們已經拍攝到宇宙誕生短短3億年發出的星光,不斷發現可能有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對於黑洞持續得到新的理解,對暗物質和第五維度的研究也有所進展。

2023/01/22 | 精選書摘

《宗教統治》:徐光啟無法意識到,基督宗教的宇宙觀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構成何種威脅

本書回溯了基督宗教數千年來的軌跡,對這段歷史的文化、藝術、社會、政治等層面做了細膩而平衡的描述,深入探討到底是什麼使基督宗教文明具有如此強大的變革力量?以及西方世界對宗教產生越來越多疑慮時,為什麼人們的直覺反應仍然充滿基督宗教的意涵。

2023/01/11 | 大人學

【大人學】想讓生活更舒心?也許你該讀讀「哲學」與「天文學」

人在做重大的抉擇前會感到焦慮,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同學的反應大到天好像都快塌下來了,嚴重到影響了生活。這種感受我其實也經歷過,後來,我發現透過閱讀跟思考,我的焦慮逐步減輕了。尤其,閱讀「天文學」和「哲學」對我的想法改變最大。

2022/12/21 | 王薀老師

哥白尼為天下被愚弄的人們開啟視聽,非狂亦非狷,而是真君子也

恩師之所以會推崇哥白尼,原因不在於他對人類的影響以及天文學方面的貢獻,他的著眼點反而是放在哥白尼這個人他對真理的堅持,先撇開哥白尼終其一生是如何地效力於天文學的研究以及開發,重點在於他的初發心是為了要破除教會的錯誤觀點及愚民的思想。

2022/11/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天文學家發現新小行星未來有些微機率可能撞上地球,引發數百萬年來前所未見的滅絕事件

受美國政府資助的國家光學紅外線天文研究實驗室(NOIRLab)表示,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是過去8年來發現可能對地球造成危險的最大物體」。2022 AP7撞上地球的風險很小,但謝柏德說,如果撞上地球,如同我們所知,這種體積的小行星「將對地球生命造成毀滅性衝擊」。

2022/10/27 | 精選書摘

《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嗎?》:天體生物學革命和「地球殊異假說」

華德與布朗李這兩位地質學與天文學的頂尖教授,將在這本書中融合古生物學、地質學與天文學,帶我們檢視地球與眾不同之處。本書從地球的各種地質證據開始,從最貼近我們的地球海床深處,擴及宇宙天文上的發現,遠至木星的衛星歐羅巴,逐一比較討論地球發展出生命的各種條件可能,並在最後檢視地球為何如此特別。

2022/08/06 | 物理雙月刊PSROC

你不知道的哥白尼(上):魔鬼舅舅的寶貝外甥,低調到被鄰居認為是業餘天文觀測者

從外人眼中,天文學只是哥白尼的興趣,哥白尼只是業餘天文觀測者,所用的儀器也不是特別精良,哥白尼的厝邊絕對沒料到,人類思想的大變革正在他家隔壁悄悄地展開!

2022/08/01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專訪】天文所賀曾樸院士:為什麼拍到銀河系中心黑洞很重要?黑洞和人類生活有什麼關係?

黑洞和我們日常生活有關嗎?為什麼看見黑洞這麼重要?科學家又是如何找到這顆黑洞呢?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通信研究員賀曾樸院士,請他解答我們對於黑洞的各種好奇!

2022/07/26 | 精選書摘

加來道雄《神的方程式》:若實驗結果與自己的理論不同,愛因斯坦會認為肯定是上帝犯了錯

當民眾簇擁要求簽名,愛因斯坦詢問卓別林,「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嗎?」卓別林答道,「沒有,完全沒有。」接著他又說,「他們為我歡呼是因為所有人都懂我。他們為你歡呼是因為沒有人懂你。」

2022/07/26 | 精選書摘

加來道雄《神的方程式》:愛因斯坦承認,在他的方程式添加「宇宙常數」是最大的錯誤

事實上,宇宙正在進入一種脫韁模式。或許宇宙會死於所謂的「大撕裂」(Big Rip),到時宇宙的膨脹就會加快到令人炫目的速度。宇宙會膨脹得十分快速,夜空會變成一片暗黑(因為鄰近恆星發出的光沒辦法傳到我們這裡),而萬物也都會降溫到接近絕對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