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

太空人是指接受航太訓練後,指揮、操縱或搭乘太空載具的人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6 | Factcheck Lab 事實查核實驗室

無面罩太空人「月球合照」實為德國樂隊MV畫面

有Facebook用戶發佈兩張無面罩太空人相片,帖文提及「60年代美國」,有留言諷刺及質疑美國登月造假。經逆向搜尋圖片,第一張相片實為德國樂隊「Rammstein」歌曲〈Amerika〉音樂錄像的畫面。

TNL+ 2023/05/24 | TNL國際編譯

紐約新創研發用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成食物,可望為太空食品開啟新篇章

探索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數年內就會送4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執行繞月計畫,倘若成功,這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執行的人類踏上月球任務。然而該計畫的時長恐達數月甚至超過數年,因此太空人的飲食系統供給至關重要。

2023/04/19 | 精選書摘

《回到地球》:太空人在微重力環境下出現視力減弱,甚至令人驚訝的血流逆行現象

能飄能飛是在太空中生活所經歷的最特別、同時也是最有趣的事項之一,不過它也帶來了一些最大的挑戰。不太好的事情是,我們的腦子和身體設想出,在微重力環境下,我們不必具備同等程度的骨密度或肌肉量也能生存,所以它們投入較少能量來維繫,結果就是骨質和肌肉迅速流失(包括心肌)。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一天見16次日出日落,穆斯林太空人齋戒月免禁食

數世紀以來,落日代表齋戒月禁食儀式結束,全球穆斯林準備呼朋引伴、大吃一頓開齋。而天外的太空站以約2.76萬公里的時速繞行地球,一天就能見16次日出及日落,站上的穆斯林太空人該如何踐行守齋?這是太空人尼雅迪3月3日抵達國際太空站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23/01/05 | 德國之聲

NASA局長示警:中國太空人如果登陸月球,可能宣布對月球領土的主權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整體外交理念是在國際事務中處於絕對領先和主導地位,絕不接受任何潛在和現實的競爭者,因此美國將「太空競爭者」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企圖破壞中國航天的實力和技術成果。

2022/11/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偷暗號」醜聞後作弊標籤如影隨形,太空人擊敗費城人奪下隊史第二座世界大賽冠軍

太空人2017年因「偷暗號」醜聞成為過街老鼠,每一次的客場比賽都飽受噓聲,「作弊」的標籤也始終如影隨形,即便他們2019年、2021年又先後闖進世界大賽,試圖用成績證明即便不靠作弊,他們仍是有奪冠能力的勁旅,但球迷甚至對手卻似乎都不買單。

2022/09/01 | BBC News 中文

《重新翻印阿波羅》:憑一己之力修復阿波羅登月老照片,再現人類進入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一本新書問世《重新翻印阿波羅》(Apollo Remastered),這本輝煌精湛的書中收集了400張相片,詳細記錄了人類第一次進入另外一個太空世界的精彩瞬間。

2022/03/17 | 精選轉載

《機動戰士鋼彈》的劇情是真的!研究發現人類上了太空,大腦會變成「NewType」

他們在任務前約3個月(平均值89天),以及任務結束返回地球後的平均第10 天、第230天進行了「擴散磁振造影」腦部掃描,藉以探討長時間在太空生活之後,大腦的連結構造是否發生變化。結論是:有!而且相當明顯。

2022/02/09 | 方格子vocus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七名太空人為了探索無涯的太空,獻上寶貴的性命

無情且殘酷的數據;簡言之,所有的一切,根本早就超出我們渺小人類身軀足以負荷的體能與存活極限,7位成員無人得以倖免,為了未知無涯的太空探索,獻上了寶貴的性命。

2022/02/03 | 精選書摘

《哈伯寶藏》:作為太空史上最有膽識的太空任務,哈伯太空望遠鏡的五次維護任務必將名留青史

本書作者吉姆.貝爾教授是使用哈伯望遠鏡的天文學家,也是頂尖太空攝影專家,他在這本精采的專書中細數哈伯的所有成就,我們會了解哈伯如何拓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2022/01/03 | 精選書摘

《星際先鋒》:「純氧環境易燃」算是普通常識,NASA怎麼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

本書以專業的太空產業知識為依據,加上作者生動的故事筆觸,剖析人類探索太空時所發生的代表性事故案例,以及美蘇太空產業事後得到的教訓與改善方案。書中收入聯盟11號、哥倫比亞太空梭、阿波羅1號等多起離奇的事故,用清晰易懂的筆法解說這些事故背後的工程、管理因素,以及調查過程中所發現的真相。

2021/12/30 | 精選書摘

《解剖時間》:輕鬆自在的穿越時空在數學上是可能的,但只有在數學上可能

物理學中的數學研究告訴我們,在數學上,如果我們能夠沿著物理學家所說的封閉式類時間曲線(closed timelike curve)旅行,是有可能的。封閉式類時間曲線是時空當中封閉的世界線,沿著這條曲線走,你會走回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但奇怪的是,你會在更早的時間點抵達這個位置。

2021/11/21 | TNL 編輯

日本JAXA時隔13年招考太空人:「不限學歷」文組也有機會飛上宇宙,身高放寬盼增加女性申請數

此次招考雖然不限定報名者需有自然科學背景,測驗項目仍會包含大學程度的自然、科學、工程學以及數學問題,申請者的英語能力也會受到檢驗。《日本時報》報導指出,放寬身高限制此一要求,則代表JAXA有意提升女性申請者的比例。

2021/11/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羅斯試射飛彈炸出太空碎片,電影《地心引力》災難場景險上演?

國際太空站裡7名太空人受到驚嚇,他們遇到無法控制的情況,就好像有人告訴待在家中的你,可能有被破門而入或火災的風險,但你又能做什麼?

2021/11/02 | TNL 編輯

太空中最好吃的墨西哥玉米餅誕生,太空花園種「哈奇辣椒」替太空人加菜

太空人麥克阿瑟10月30日在推特上發文,分享自己的「週五盛宴」,他們用剛種出的辣椒、墨西哥烤牛肉和番茄,製作「太空中有史以來最好吃的墨西哥玉米餅」。太空站至今已經成功種植了數種植物,包含3種萵苣、大白菜、水菜、羽衣甘藍和百日菊,未來還規劃種植番茄、莓果和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