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太陽光電

太陽光電系統,也稱為光生伏特,簡稱光伏(Photovoltaics;字源「photo-」光,「voltaics」伏特),是指利用光電半導體材料的光生伏打效應而將太陽能轉化為直流電能的設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綠電趨勢不可逆,台電布局「風光」軍團力拚發電量倍數成長,年底釋出5000萬度專供中小企業

經濟部官員表示,對中小企業來說,買不到綠電真正難處在於「價錢」和「找誰買」,現在綠電平台電供給量不夠且價格較高,綠電市場機制不夠完整,買大量綠電者遇到信評問題,買小量者找不到買家,為讓市場更健全,因此協調台電釋出綠電,以滿足供應鏈短期綠電要求。

2023/08/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企業綠電需求若渴,搶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80億度電,CPPA信保機制紓解綠電荒

開發商透露,半導體龍頭過去完全收購的市場價格大約是每度3元左右,但有綠電信保機制開放其他買家進場後,有望提高到每度4元以上,相當於價格提高30%以上。開發商指出,因為信評因素,各風場仍會部分售給台積電,但有擔保機制後,有望每風場50%到70%左右的綠電可賣給價格較高、受擔保的買家,也就是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綠電,當中有3到5成釋出給目前買不到綠電的買家。

2023/07/26 | 市場快訊

Lightsource bp 公布亞太地區重要新成員 鞏固全球太陽光電領導地位

Lightsource bp 為領先全球的太陽光電開發商,致力協助全球加快邁向低碳能源轉型。著眼太陽光電及儲能領域,本公司專精太陽光電計畫的開發、收購、與營運,期盼能為世界各地帶來可負擔的永續電力。

2023/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光電共生政策屢遭批評,農委會澄清:台灣鯛產量受雨量影響而減、農產地絕對不推農電共生

蔡英文政府設定「2025年淨零排放」目標,為此,農委會結合經濟部和地方政府推動「漁電共生」,計畫在養殖魚塭上方加蓋太陽能板,卻屢屢成為漁產產量下降眾矢之的。農委會澄清漁產量受降雨量、轉養殖等因素影響,也再三保證不會再農地上「種電」。

2023/06/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6】大安森林公園能吸多少碳?學界倡議培養氣候公民科學家

現在根據不同的資料推估,有的顯示台灣20年生的造林木平均每年每公頃可吸存12.6公噸的二氧化碳,有的以每公頃1500到2500顆樹估計大約每年吸碳量在10到15公噸之間,由於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沒那麼多,估計1年吸碳量僅約110.5至242.6公噸。

2023/06/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5】光電場址與農漁爭地,環團籲結合國土法規劃

蔡卉荀表示,根據能源局今年4月的簡報,光電開發將以生產力低、高鹽化等「低地力」區域執行,目前相中台17線以西一帶,彰化大城就是列入開發選項之一,另外包含雲林口湖、四湖及台西等地。地球公民基金會分析,這些被指為「低地力」的土地,很大一部分與農委會林務局公布的「國土綠網區域保育軸帶」重疊。

2023/06/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4】 碳匯資料「見樹不見林」,造林、砍樹陷兩難

孫義方說,林地應該如何運用,一開始就需要規畫,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就不需要疏伐,若是經濟經營就需要;打個比方,原本種植2500棵、疏伐後可能只剩400棵,這是為了林木生產;不能用既有的林木經濟模式作為固碳的標準。孫義方也建議,竹林、檳榔園或是確定不能耕作的農地,若能釋出種樹也會有幫助。

2023/06/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3】環評承諾「造林抵碳」僅1件,開發業者觀望成本效益

由於「造林與植林」是在沒有樹林的地去種樹,國際上也有維護既有林地、計算碳匯的方法,農委會還在研議新的方法。黃偉鳴說,這部分涉及森林管理,但對照新植樹的減碳效果,可能又更少一點,仍待進一步計算。

2023/06/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2】台糖要在港墘農場種電,地方民眾反對砍除20年造林地

「種電能或許能讓窮鄉僻壤翻身,減緩人口流失」家住義竹鄉的蔡姓民眾說,義竹很多魚塭都租給太陽能光電業者種電,漁民增加不少收入。從彰化、嘉義到雲林沿海一帶,近年長出了一片一片光電板,光電面板改變了農村的景觀,這是不可否認的;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喜歡種電,有些人可能是想從中撈一些利益,有的人則認為破壞景觀。

2023/06/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砍樹種電1】憂心花蓮鳳林鎮成「光電板森林」,居民盼開發透明化

花蓮縣鳳林鎮觀光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美玲說,鳳林鎮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其中以飛行傘及輕航機最具特色,遊客享受空中鳥瞰花東縱谷景色風光,無限制地開放光電開放,相信沒有遊客會願意大老遠來花蓮看太陽能板。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立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新建物屋頂應設太陽光電設備

這次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為有效運用建築物屋頂,經濟部參考德國柏林立法經驗,增訂符合一定條件的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應於屋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前項建築物範圍、一定規模、一定容量及其計算方式、受光條件及可免除情形的認定標準,另外定之,後續經濟部將與內政部共同研商相關子法規範。

2023/05/12 | 地球公民基金會

屋頂強制裝太陽能板還能曬衣服嗎?八個Q&A讓你瞭解為何「屋頂光電」該入法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1條修法,強制「一定規模之新、增、改建建物」需設置光電。有些人問「為什麼要強制?」、「日照量夠嗎?」、「以後頂樓還能曬衣服嗎?」用這篇文章,一次看懂你對屋頂光電常見疑問的解答!

2023/04/26 | 讀者投書

漁業管理失靈之下,台灣的漁電共生該如何防堵「假養殖真種電」?

隨著光電案場陸續完工魚塭開始放養,台灣漁電共生開始進入光電板下養殖成效實戰的新時代,但當漁業署聲稱漁電是養殖轉型的驅動力,並大力鼓吹室內漁電為養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時,然而絲毫不見整體養殖漁業的漁電發展政策。

2023/03/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台灣與韓國先天能源匱乏處境相似,「氫能經濟」可望成新轉機

韓國政府在2019年就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車廠、能源等企業也爭相投入氫能車、氫能電池、氫能電廠等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進攻應用發展較快的歐美市場。「但台灣好像還沒有像韓國一樣關注這個領域」,鄭晚基說,台韓都是尖端技術開發、製造強國,在氫能產業上定能找到許多合作方式。

2023/03/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部能源局研擬白皮書,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

經濟部表示,台灣推動光電,除了採取屋頂型設置目標外,地面型光電也以閒置土地活化或複合式利用方式推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隨國土計畫法施行,經濟部透露,能源局正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

2023/01/03 | 莊貿捷

中國疫情衝擊太陽能產業供給,13家台廠喜迎歐美轉單效應

中國疫情影響的太陽能產能,而目前歐美各國正積極打造太陽能設備,整體市場供不應求,此外加上國內政策利多頻傳,共計將有13家太陽能模組業者受惠。

2022/09/08 | Abby Huang

台東知本光電開發案爭議4年,法院判卡大地布部落勝訴、撤銷電業籌設許可

知本光電案訴訟代理人黃馨雯律師表示,很感謝法院聆聽部落的聲音、做出保障原民權益的判決,強調此次判決的重要性不只針對知本光電案,也主張原民會制定的《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其實侵害部落權益。

2022/08/09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所有對環境衝擊的擔憂,都逐漸轉移到「第二代生質燃料」上

本書作者為牛津大學物理榮譽教授、諾貝爾獎獲獎實驗團隊成員,深入淺出介紹了世界能源使用的現況,以及各種再生能源的運作原理、特性、潛力及未來展望,輔以許多統計數據和產業現狀的佐證,顯示科學家們及各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2050零碳排的目標並非天方夜譚,這些再生新能源確實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