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太陽能

太陽能(英語:Solar energy),是指來自太陽輻射出的光和熱被不斷發展的一系列技術所利用的一種能量,如,太陽熱能集熱器,太陽能光電發電,太陽熱能發電,和人工光合作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班班有冷氣」與低碳校園背道而馳,「校校會發電」成效不佳?台電:已協調售電回饋金給學校

「班班有冷氣」政策上路後,是否讓公立學校全年用電量大增,教育部今回應,學校安裝一級能效機種,提醒學校應分樓層或分棟啟動冷氣,避免超出電力契約容量。而政府同步推行的「校校會發電」政策因無法折抵用電,導致學校失去種電誘因,台電說明,各校將屋頂出租給光電業者,學校不僅能收取租金,政府也已協調部分售電回饋金給學校。

2023/10/08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冠軍拍出光電爭議,太陽能板該如何放到對的地方?

在農電共生相關機制未建立完善時,出現許多「假種田、真種電」的現象,造成社會的高度關注與討論,一張《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冠軍的照片也展現出過去的問題。雖然現在許多問題已有調整,光電真正要能夠為農業加值,還有許多地方必須著力。

2023/09/04 | 德國之聲

法國電力轉型:挑戰高碳排化石燃料企業,小鎮用綠能合作社「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法國正在尋求小型、自給自足的綠色電力計畫來解決其能源困境。倡導者稱,此舉可使電力生產民主化,同時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外國能源的依賴。

2023/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光電共生政策屢遭批評,農委會澄清:台灣鯛產量受雨量影響而減、農產地絕對不推農電共生

蔡英文政府設定「2025年淨零排放」目標,為此,農委會結合經濟部和地方政府推動「漁電共生」,計畫在養殖魚塭上方加蓋太陽能板,卻屢屢成為漁產產量下降眾矢之的。農委會澄清漁產量受降雨量、轉養殖等因素影響,也再三保證不會再農地上「種電」。

2023/07/06 | Abby Huang

北約峰會前立陶宛公布新版「印太戰略文件」:稱中國經濟脅迫未能成功、與台灣經貿關係為戰略重點

立陶宛政府公布新版印太戰略文件,指出與2021年相比,立陶宛與台灣的貿易成長了50%,台灣是立陶宛吸引外國投資、觀光旅遊、以及農業和食品出口的重要市場,強調與台灣的經貿關係是立陶宛的戰略重點,也是立陶宛實現「經濟多元化」政策的手段。

2023/06/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氫能新賽局5:仁川機場氫能飛機起跑中,拚當領頭羊擴建充電站練兵

空中巴士目標在2035年達成氫動力飛機商用化,開發計畫尚處研議階段,但仁川機場的再生能源與氫能相關建設早已開始。仁川機場作為亞洲第一個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機場,截至2021年為止已安裝10.5MW太陽能發電設備、8MW地熱發電設備,88個電動車充電站及2處加氫站。

2023/06/03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樂高首間碳中和工廠在越南:廠區附近建有太陽能發電廠,目前已種植1萬5000棵樹

這座位於越南平陽省的工廠佔地44公頃,規模相當於62個足球場,樂高公司首席執行長克里斯蒂安森表示,越南廠區屋頂會設置太陽能板,工廠附近也建有太陽能發電廠,以滿足每年廠區的能源需求。之外,樂高集團也預計在工廠附近多個地點種植7種越南本土樹木,目前已種植了1萬5000棵樹,預計在今年至明年年再種下3萬5000棵樹。

2023/05/26 | 《科學月刊》

人類若想長期居住在月球,靠核能、太陽能可以維持所需電力嗎?

月球基地需要多少電?我們參考現在國際太空站的發電量粗略估計,它的電力全來自太陽能板,在陽光直射下最大發電功率為240千瓦,大約等同一般大樓緊急供電的備載柴油發電機的功率。縱使不算充裕,月球基地所需要的電量功率也希望能達到這個水準。以目前的技術水準,有哪些技術可行、經費允許的發電方案呢?

2023/05/18 | 《思想坦克》

澄清最近的能源謠言:一縣市一小型核電?太陽能板阻礙降雨?需量競價浪費公帑?

寄望小型核電廠、反對再生能源開發、反對能源管理措施,不只發不出一度電,也阻礙台灣的經濟發展、無法滿足國際的綠色供應鏈要求。2024總統大選應以專業的角度、務實討論如何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不要繼續流傳各種似是而非的謠言。

2023/05/12 | 地球公民基金會

屋頂強制裝太陽能板還能曬衣服嗎?八個Q&A讓你瞭解為何「屋頂光電」該入法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1條修法,強制「一定規模之新、增、改建建物」需設置光電。有些人問「為什麼要強制?」、「日照量夠嗎?」、「以後頂樓還能曬衣服嗎?」用這篇文章,一次看懂你對屋頂光電常見疑問的解答!

2023/05/10 | 廣編企劃

陽光也可以做公益:一場環境、社會、資產三方共贏的永續投資!

太陽人全民電廠深耕能源產業十個年頭,創辦人陳威丞藉由首創的「綠能共享經濟」模式,至今已在臺灣、日本兩地建置超過500座太陽能電廠,與數千位電廠老闆攜手展開一場經濟、環境、社會公益三方共贏的永續投資。

2023/05/08 | 廣編企劃

永續發展如何走?PGE太平洋綠能以農地種電推動能源自給,讓太陽能與環境共好成為可能

致力於綠電的PGE太平洋綠能,面對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與在地糧食危機的多重挑戰,團隊如何以實際行動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播下綠色種子?

2023/04/18 | 莊貿捷

中國新能源電池業者試圖拿美國補助擴大生產,遭遇當地反華情緒受阻

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但是卻遭到美國民眾反彈。中國業者國軒高科的北美業務總裁Chuck Thelen直言,不可否認,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非常緊張,一股反華風暴正在醞釀。

2023/03/15 | 莊貿捷

「綠能界波克夏」雲豹能源正式掛牌,大咖客戶Google、Gogoro挹注營收,年增率達192%

雲豹能源2019年協助Google在台灣購買再生能源,隔年順利讓Google在亞洲購買第1度綠電。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說:「我們具備併購及外商投資合作經驗,是少數可以同時與外資及壽險合作的公司。我們效法波克夏,以強強聯手結盟各領域優秀夥伴。」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促歐洲減少對俄依賴、加速綠色轉型,成為能源體系改變的歷史轉捩點

再生能源專家勒塞紐向《法國24》(France 24)分析,這次能源危機衝擊民眾荷包,讓人民體驗能源依賴的風險。據Ember報告,許多家庭都紛紛加裝太陽能板。他表示,儘管再生能源開發是近10多年來的趨勢,「但俄烏戰爭確實加速了綠色轉型。它總結了各國對減少天然氣進口重要性的辯論,並真正喚醒再生能源重要性的意識」。

2023/02/15 | 精選書摘

《史上最大投資機會》:在你憤怒地燒掉這本書來取暖之前,請允許我為鈾辯護

經濟、政治、職場、社會都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面臨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斷層與財富移轉潮。新冠疫情並非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它只是加速了危機的爆發。作者已經有五本《明鏡》暢銷書的紀錄,在本書中揭示如何為自己善用此次危機帶來的獨特機運,並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發生的動盪,讓讀者在心理和財務上提早做好準備。

2023/0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會通過「再生能源加速法」,業界嘆太陽能板「年產量」只有中國工廠一天產量

2021年,法國再生能源發電量為345TWh(百萬兆瓦時),占總能源生產的19%,過去10年間成長5%。這個數字低於政府訂定於2020年達到23%的目標,也是歐洲聯盟(EU)成員國中唯一沒有達標的國家;距2030年40%的目標更是遙遠。

2023/02/03 | 莊貿捷

中國研擬限制出口太陽能板矽片關鍵技術,確保世界領先地位、打擊美國發展雄心

也不是只有歐美國家擔心技術被偷走,近日傳出作為太陽能產業強權的中國,將擬定一項限制新的出口技術清單,確保太陽能重要零件「矽片」、「矽錠」的技術不被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