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
《革命前的寧靜》:推特和臉書基本上是「枕頭大戰」的場所,我們需要的是「交流之桌」
在本書描繪的11個歷史現場中,都揭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運動——從去殖民化到女性主義——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關係網中形成的,這個私密的人際空間令某一個群體能孕育出之後廣泛傳播的概念和思想。然而,本書也敲醒警鐘:當下由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正令這樣的空間加速消逝,也導致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等運動未能發揮其潛力而功虧一簣。
2023/03/23 |
【劇評】《少年待在立法院的那幾天》:回頭思考太陽花學運之於個人的意義,我們現在會想到什麼?
網軍的形象(或者以「粉」的形式出現的現象),往往是匿名者的形象,當這個形象與代議政治相互補充的時候,網軍(不管實際上是真人、被駭的帳號,還是機器人)彷彿是由代議士的意識形態所驅動的,沒有主體性也沒有自主意見的殭屍。透過「代議+網軍」的歸因方式,不管是之於太陽花,還是之於其他的政治事件,一般人在政治操作上的意義,不過是不用對實體政治負責的、網路上的虛擬帳號而已。不過,雖然不是政治領域的從業人員,但是對於政治,我們難道真的是這麼認知自身之於它的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