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失智症(英語:dementia)語源為拉丁語(de- 「遠離」,mens 「心智」),DSM-5描述為一種嚴重程度不同且有多種致病亞型的主要神經認知障礙,國際疾病分類(ICD-11)也將失智症歸類為具有多種形式或亞類的神經認知障礙,屬於腦部疾病的一種,此症導致思考能力和記憶力長期而逐漸地退化,並使個人日常生活活動受到影響。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1 | 大銀

走失老爺——照顧腦退化病人,要用對方法

腦退化患者容易走失,但照顧者初期總是太自信,又或者是對此病症不了解,容易掉以輕心。回憶當年老爺走失後尋回的經歷,當時心情好後悔好內疚,怕永遠找不到老爺。如今舊事重提,希望其他照顧者警惕。

2023/05/26 | 問8

「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可預測失智風險,哪些人屬於高風險群?

臨床上最常用來診斷失智症的工具,包括臨床失智評估量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等等,都用於評估「當下」認知功能退化的嚴重程度,沒辦法用來預測失智症風險或病程進展,為失智高危險群提出預防措施的建議。如今有一項創新技術,檢測大腦年齡,叫做「腦神經年齡(axonal brain age)」磁振造影檢查。解決了上述的缺點。

2023/02/18 | 潮健康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息影,「額顳葉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

額顳葉失智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本治療方式,而病人性格與精神上的改變往往造成家人照護上的困難。通常以改善症狀的治療為主,例如給予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與精神穩定劑。隨著腦部細胞退化,患者的失語症會逐漸惡化,最終進展至無法說話甚至「連字都吐不出來」。

2023/01/24 | 明日科學編輯群

科學家在擱淺鯨豚的大腦中,觀察到類似人類「阿茲海默症」病徵

大規模鯨類動物擱淺的證據在我們有記錄的歷史之前就已存在,但為什麼海豚和鯨魚成群結隊擱淺,這是一個長久的謎團。有科學家在三種不同種類的海豚科動物大腦裡發現了阿茲海默症的病癥,而這些海洋生物的共通點,是牠們都因擱淺在岸上而死亡。

2022/11/18 | 家天使

長照人員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新制:居服員兼職變得更困難,長照人員管理將會越來越嚴

根據新修正的第19條規定,必須載明支援的機構單位、兼職原因、兼職的申請日期區間與可服務時間,這個就代表只能做一段時間的兼職,申請時間到後,又需要重新行文,因此讓照服員兼職變得非常困難!

TNL+ 2022/09/30 | TNL國際編譯

日本衛采與美國百健成功研發阿茲海默症藥物,可有效延緩病程進展,為全球5000萬患者帶來希望

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相比,衛采製藥和百健所生產的單株抗體(mAb)藥物「Lecanemab」,經阿茲海默症初期患者服用18個月後,認知退化的症狀減少了27%,而這次臨床試驗的結果,也有望能讓全球約5000萬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希望。

2022/09/21 | 黃皓筠

2022世界阿茲海默症報告:全球數千萬患者有8成未獲妥善照護,6成醫護更錯認為「正常老化」現象

國際界阿茲海默症協會發佈《2022年世界阿茲海默症報告》。數據顯示,全球數千萬的失智症患者中,除了有75%無法獲得診斷,更有高達85%的人沒有被妥善照護。專家呼籲加強醫療系統、提高專業人員技能與知識,將是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關鍵。

2022/09/18 | 銀享全球

日本劇團OiBokkeShi的藝術處方籤:讓失智長者「扮演」過去的自己

OibokkeShi日文原意為「老、痴、死」,2014年在岡山縣Wake Town成立,以演員兼照服員菅原直樹為核心,搭配96歲的岡田忠雄,以「劇場」的獨特視角探討超高齡社會問題,受到各領域的關注。

2022/08/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衛院研究:老年人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失智風險不減反增

研究發現,正常情況下,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但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大腦中,維生素D受體蛋白卻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促進神經細胞凋亡。

2022/08/23 | BBC News 中文

深層牙齦疾病的潛在危險:從大腦到心臟,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關聯

口腔健康與一些世界上最糟糕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密切聯繫正在顯現,這表明口腔像是一面反映身體健康和疾病的鏡子,是我們人生整體幸福感的指標。

2022/08/11 | 精選書摘

《信託敲敲門》:金管會「信託2.0」政策,便是「金融老年學」的重要體現

《信託敲敲門》希望透過淺白的表達方式,把信託這個重要觀念與制度,傳遞給所有讀者。希望在閱讀與了解的過程中,您能看見故事人物的生命故事,也同時看見自己的。這些故事點滴,是我在生活中的觀察累積而成,期待這本書也能成為大家喜愛的信託故事書。

2022/07/10 | 精選書摘

【散文】陳柏煜〈另一種語言〉:學第二語言就是學第二樂器,生鏽而僵硬脆弱的絃是我台語的舌頭

我的台語是偷聽媽媽和阿嬤講電話學來的,一周一次空中廣播教室,我只聽得到媽媽這邊,空白的時候是留給學生複誦的時間。從現在回望過去山丘,無論尖酸批評、苦楚、話家常都蓋上一層淡紫色的霧靄,內容迷濛不清,只有語言的韻律在霧中上下起伏;一陣風把那座山丘上竹林的聲音帶了過來。

2022/05/15 | 精選書摘

《健腦工程》:我已過65歲正在往生命的盡頭走,可是我的心一直朝著出生的時候前進

我那時候企畫《大冒險家》這個節目,是因為我想趁我還走得動時,去看看這個世界。我覺得我不是變老,而是還在長大,所以我永遠把自己當成學生。世界太浩瀚了,你要懂的東西太多,就慢慢一步步去了解吧。

2022/04/13 | 精選書摘

《最後,我會變成你嗎?》:這個人需要的是治療而不是懲罰,因為他是一個病人,而不是一個犯人

「老爸,你為何拿了牛奶卻沒有付錢?」我不解地問。「我本來是想要買牛奶的,但中途突然忘記了自己要買什麼,所以便離開了。我根本不知道為何袋子裡會有一盒牛奶。」老爸一臉無辜地說。

2022/03/20 | 精選書摘

《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一大袋舊衣服又不能當遺物,外婆為何捨不得扔?

一想到一旦將曾經使用過的物品以死亡為由審視,瞬間就化為難以處理的垃圾時,心裡便不太好受。每次丟自己的東西都覺得如此困難,別人接手處理時一定更加心煩意亂。

2022/03/20 | 精選書摘

《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奶奶的死亡,會由什麼模樣、顏色、氣味和聲音構成?

昨天還健在的奶奶,現在卻躺在棺材裡。棺材內用白布包覆瘦小的身軀,避免搖晃。最後瞻仰奶奶梳得美麗的頭髮與臉上滿是皺紋的遺容時,鼻酸啜泣瞬間轉為一陣嚎啕大哭。可能因為在睡夢中過世的關係,奶奶看起來像睡著般,十分安詳。

2022/02/13 | 精選書摘

《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失智日本奶奶唯一能想起的,是相愛近一世紀的丈夫

一個人在這世間都有各自存在的意義,對應著腦中幾段抹不掉的記憶,同時永久地貼合著身體,像暖陽週而復始的曬乾潮濕的心地,曬乾偶發雨季的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