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

失業意指有工作能力的人未處於任何有薪工作的狀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上海疫鄉人1:封城敲醒10年上海夢,遊子收拾行囊遠離愁城

雖然最終平安度過了這兩個月,然而她形容,「自此之後總覺得上海是個牢籠,我很害怕繼續待著,那兩個月的各種痛苦會不斷地冒出來」,那段時間她不只一次在半夜因惡夢驚醒。在自身的精神情形不佳,加上家人的勸說之下,小楚打包行囊,離開了上海。

2023/04/27 | 賴詩涵

朱立倫痛批民進黨勞保擺爛將問題丟給國民黨,5月一定徵召最強總統候選人

蔡英文於2016年曾提出六大勞工政見,藍營智庫特地選在五一勞動節前夕召開記者會,公佈針對蔡政府施政7年多來的勞工政策成效調查報告,批評民進黨只會拖時間、騙選票,青年失業率提升、勞保也面臨破產,施政7年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意欲將問題丟給國民黨。而朱立倫也於會後表示,國民黨已經準備好最強總統候選人,5月一定會宣布提名。

2023/04/05 | 有關人類學

讀《債務危機下的南韓人》:露宿街頭也分等級,只有「IMF無家者」才值得金大中政府援助

1997年,破產的韓國政府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有條件的金融援助,被迫開始一系列的組織與經濟重整計畫。此時大財團開始裁撤一批又一批員工,中年失業的男性被媒體起了個名字:「IMF無家者」。

2023/02/19 | 方格子vocus

中年失業怎麼辦?不藏私五個「未雨綢繆」應對秘訣大公開

未雨綢繆,就是當裁員還沒發生時,我們需要持續做的事情,包括累積現金流資產、累積人脈、定期更新履歷等,也別忘記友善回應Recruiter跟獵頭的詢問。另外如果聽到了裁員的風聲,你可以先做一件事來套現......

2023/02/06 | 李秉芳

移民署軟性方案吸引失聯移工自行到案,NGO:治標不治本,今年可能繼續增加破10萬人

台灣逃跑的失聯移工已多達8萬人且持續增加,雖然移民署每年都用軟性方案讓移工「免強制收容」也只要繳2000元罰鍰來吸引移工自行投案後被遣返回國,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對多數的移工來說誘因仍不足,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更不穩定的就業環境,以及高額仲介費欠款。

2023/0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核酸業崩潰抗議潮成為新動盪威脅,馬克斯理論學者嗆「染疫再死500萬人又如何?」

據網路廣傳的截圖,蔣耘中14日藉微信發文稱:「等比例計算,這半年我已演算多次了,早就做好了放開後死幾百萬人的準備,只是這波疫情接近尾聲後回過頭來看,死的人並不是很多,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2022/11/28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了嗎?四位專家分享如何脫困

更多的經濟自由化可以促進繁榮,但那將迫使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放棄政治控制,而後者的可能性不大。那麼,中國經濟如何脫困?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迫在眉睫的巨額債務的處理。可以假設的是,至少就目前而言,繁榮時期已經結束,一個新的、遠不那麼光彩奪目的時代已經開始。

2022/09/29 | 精選書摘

《尋找尊嚴》:要消滅街頭犯罪,最簡單的就是以藥物合法化摧毀毒品的獲利

如果只是單純地將藥物合法化,只要美國高中和大學輟學生仍舊很難透過合法途徑賺取足以維生的收入,就還是無法顯著降低內城的暴力及自毀現象。

2022/08/31 | 莊貿捷

中國房地產風暴惡化經濟,指標銀行市值蒸發700億美元,民眾荷包大縮水影響家電銷售下降11%

中國房地產風暴仍未止歇,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的中國研究部主任Nicholas Borst示警指出,家庭可能會把荷包看得更緊,對於處境艱難的家庭,其財務計畫將受到巨大衝擊,導致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2022/08/19 | 莊貿捷

中國深陷疫情、爛尾樓和限電風暴,中央寬鬆貨幣、地方消費券大撒幣救經濟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直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外貿企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多月上升,青年群體就業形勢『嚴峻』,又遇爛尾樓、限電風暴,中央地方接連大撒幣、推建設以救經濟。

2022/08/12 | 莊貿捷

美國通膨仍在高點造成「實質薪資倒退」,三分之一民眾動用儲蓄支付開銷,甚至靠信貸維生

美國人儲蓄率從去(2021)年12月的8.7%降至今年6月的5.1%,顯示入不敷出的情況,今年第2季度信貸餘額總計增加到8900億美元,將較去年同期成長13%是20多年來最大的年度增幅;新增信貸帳戶是2.33億個,也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

2022/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中央社記者實地記錄上海人不想再次經歷的2個月

過去兩個月,上海人過著不斷做核酸、靠「援滬行動」與揪團買菜填飽肚子、擔心沒工作無法過活的兩個月,終於,這次上海等到的不是又一個失望的結果,而是從3月底被按下暫停的時間,重新起步了。

2022/05/07 | 讀者投書

楊安澤「保障收入」的理想,隨著疫情與自動化發展已變得更加重要

疫情加速機器取代低技術與低薪資的工作,而這些受到衝擊的人想提升自身技能或者投入別的產業,都並非一天之事。在未來因自動化造成的大失業時代與低迷消費經濟中,最直覺的蔣方就是政府月月出資讓民眾消費,並由藉自動化獲利的企業承擔。

2022/03/18 | TNL香港編輯

香港晚報:林鄭推2022保就業,剔除「不受疫情影響」行業

特首林鄭月娥宣佈重推「保就業計劃」,向企業補貼員工5至7月工資。她指,計劃將剔除「不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如超市、藥房、速遞、廣播業等。

2022/03/12 | 方格子vocus

「緊急備用金」應該準備多少錢?退休後不工作了也需要準備嗎?

一般專家是說至少6個月生活支出,當然保險一點是準備到12個月,我認為這取決於你能多快找到下一份工作,恢復正常收入。

2021/12/20 | STS多重奏

【紀錄片】《人類未來方程式》:在技術成為前提的時代裡,重新思索究竟何謂「共」與「好」

我認為本片在「工作」的討論,成功並陳兩造,並也非常誠實地呈現自動化技術取代人類工作的必然未來及其弊端。片中,本段落以顯示「貧富差距」的數據作為小結。這不只是呼籲政治改革以應對未來,更是以此討論為窗口,提醒觀眾當代當下的政經體制造成的實際問題。未來的問題,關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