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女童

女孩(英語:Girl)是指年輕的(通常是兒童或青少年)女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版N號房」猥褻受害者擴及女童,5萬人私密群組專門圍獵未成年少女拍片

這次爆料並非對「中國版N號房」的首度爆料。歷來陸續有中國年輕女性爆料,指自己的私密照片及影像,卻被公布在類似的「N號房」 網站,乃至於境外的色情網站。而這種行徑,在中國甚至形成了「產業鏈」。

2022/07/07 | 李秉芳

姊妹2家人相約爬雪山撕破臉,「半路丟包」女童獨自下山涉遺棄罪惹議

消防局表示,登山的隊友對彼此都有保證人的地位只要走在一起,彼此就是危險共同體,需彼此負擔基本報案及救助責任。

2021/10/13 | TNL 編輯

兒童深受玩具的性別刻板印象影響,樂高公司打破藩籬讓女孩接觸「不女孩」遊戲

樂高集團的市場總監表示,創意遊戲對孩子建立信心、創造力與溝通能力都很有益,但我們現在仍停留在這種遊戲只屬於某個性別的老舊刻板印象中。樂高集團知道,樂高有義務扭轉這個狀況,讓樂高變得更有包容性。

2021/09/15 | 廣編企劃

強擄12歲女童配婚!不只阿富汗女童受威脅,全球女童困境比你想的更嚴重

全球有無數女童正在面臨貧窮、家暴、性別暴力、失學的困境,在動盪不安的Covid-19威脅下,女童遭受的生命危機更勝以往,而你我都不該漠視。立即加入世界展望會的資助兒童計劃,不再讓悲劇發生。

2020/09/01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關鍵時事】女童被風箏捲上天,不完全是因為「白努利原理」

風箏會飛,其實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是風造成的「揚力」,也就是在空氣動力學中常用的「庫塔升力定律」(Kutta–Joukowski theorem)。

2020/06/02 | 理哥 Leo Liau

女童屋頂騎腳踏車摔下14樓還搭電梯回家,我想的是為何女童要上頂樓玩?

新聞報導8歲女童在14樓騎腳踏車墜樓,許多人關心女童是怎麼在墜樓後還能起身搭電梯回房間,但你有想過為什麼女童要上頂樓玩嗎?這背後就是台灣一直以來「路越寬、車越多、越先進」都市計畫觀念,才把原本應該友善的街道,變成「如虎口」般生人勿近。

2018/07/03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穆斯林男子娶11歲小新娘 馬國政府徹查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統計,全球每年仍有1200萬女童被迫結婚,若此情況未改善,到2030年會有約10億女性成為童婚受害者

2018/07/03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穆斯林男子娶11歲小新娘,馬國政府表示會徹查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最新統計,全球每年仍有1200萬女童被迫結婚,若此情況未改善,到2030年會有約10億女性成為童婚受害者

2018/02/26 | 周雪君

尼日利亞110名女生疑遭博科聖地武裝分子綁架

繼2014年綁架270名女生後,博科聖地武裝分子再次大規模擄獲尼日利亞女學生。

2018/02/20 | TIME

研究:孕婦服用鎮痛解熱藥物,恐造成女嬰語言發展遲緩

最新研究發現,若孕婦於孕期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被視為安全的鎮痛解熱用藥),其所產下的女嬰兩歲時面臨語言發展遲緩的風險要比未使用該藥物的孕婦更高。類似的發展遲緩卻未見於男嬰。

2018/02/15 | 周雪君

失蹤近半年法國9歲女童遺體尋回 疑為「連環殺人案」受害人之一

法國女童瑪里絲失蹤案曾轟動一時,警方昨日帶同警犬在查爾特勒山搜索一整天,終於尋獲她的骸骨,並懷疑她是遭連環殺手殺害。

2017/09/06 | 翁煌德/無影無蹤

北車女童裸體事件:尊重或保護?《神奇大隊長》的抉擇

針對「北車女童事件」,切入點有千百種,我自然認為父母的本意應是良善,而非炒作,也不見得同意圍觀民眾的處理方式。但我絕不認同其父母所言:「她的身體她自己決定吧!」

2017/08/28 | 周雪君

4個月內第3宗 印度13女童因姦成孕尋求法院批准墮胎

有印度法官表示,年幼的強姦案受害人根本不應該被迫扣法庭的門,通過訴訟才獲批終止懷孕,因為關鍵的時間都浪費在法律程序上,卻忽略了受害人的身體。

2017/08/17 | 周雪君

印度10歲女童因姦成孕,誕下女嬰

案件轟動整個印度甚至世界,但受害女童的父母表示女兒至今都不知道真相。

2016/12/07 | 關鍵77秒

【影片】6.5強震襲印尼,至少25死|拼連任,梅克爾禁全罩裝|敘推特訣別女童,還活著

規模6.5強震襲擊印尼蘇門答臘,目前尚未發佈海嘯警報;梅克爾支持禁穆斯林穿傳統全罩式「波卡」裝;敘利亞內戰下,飽受戰火的一名女孩推特發文向世界訣別,目前全家平安。

2016/05/18 | 王陽翎

致台灣朋友:下一位罪犯被判死刑之前,懇請看看這腦科學家怎說

本文核心是展示哈里斯從科學的見解,針對自由意志與罪責問題,希望觸發更多不同角度的啟發。我們不應只往情緒發洩方面思考刑責 / 罪責問題,也應該對生命及言行的形成有更宏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