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5/29 | 陳海粟

【書評】《For Better or For Worse》:越南男女運用不平等的全球化,打造一段「相對平等」的跨國婚姻

通過傾聽女性主體的聲音——她們對婚姻的思考,對家庭的思考,對父權的思考,對自我的思考;以及傾聽男性主體的聲音——對傳統男女價值觀的反思,對婚姻的反思,對自我的反思,對男性氣質的妥協,我們看到了跨國婚姻也可以成為一種「折衷的平等」——與父權妥協,與社會結構妥協,但又不妨礙實現自我的策略。

2023/05/26 | 勵馨基金會

家事法庭上沒有輸贏的攻防戰,父母的角力成為孩子最痛的難題

「無論是家暴法庭或是家事法庭,開庭都是一個很撕裂的過程。」勵馨基金會新北分事務所法院服務資深社工盧芷儀說,雙方在關係很差的情況下爭取權利,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激化的攻防與傷害,讓原本就受傷的關係更難處理。

2023/04/19 | 李秉芳

曾格爾挨告不倫雙方隔空交火,「侵害配偶權」就算「沒發生性行為」也可能成立

怎樣會被法官認定為「構成侵害配偶權」呢?有兩個重點要件,第一是行為人必須知道這段婚姻關係的存續,第二則是兩個人之間有逾越一般朋友份際的「親暱行為」;以過去的判例來看,「發生性行為」本來就不是必要的條件。

2023/02/04 | 精選書摘

【對談】《徵婚啟事30年經典再現》陳玉慧 X 楊士範:時代不論新舊,尋找愛情和婚姻一直是人類的恆古議題

在2022年,這個網路交友軟體盛行,徵友比徵婚更容易的不確定年代中,回顧1989年的《徵婚啟事》,相較於當時兩性關係略為單純的社會氛圍,作者於完成此書的作法與書中紀錄的想法,仍屬前衛與大膽的實驗之作。

2022/10/15 | 精選書摘

【小說】《喔,威廉!》選摘:我的第二任丈夫大衛去年死了,不過我現在想談的是前夫威廉

伊麗莎白.斯特勞特極善於描寫細小而難為外人道的生命瘡疤,並以特定人物為故事主線,發展出可獨立閱讀的系列作品。《喔,威廉!》是她以「露西.巴頓」為主角的第三本小說,藉原生家庭、婚姻關係中的創傷與背叛,探討生命中形影不離的匱乏與孤寂。

2022/08/15 | 精選書摘

《家事法官沒告訴你的事》:不要想如何將對方痛擊到角落,四射的煙硝只會傷及無辜

在請求離婚或是親權爭奪事件中,把對方攻擊得體無完膚,離婚判贏了,但是友善父母也別想做了,未來在子女交付跟會面探視方面,都有可能遭到現實上的怨懟、杯葛與不配合。輸得最慘的是孩子,孩子在夫妻彼此的敵意中,絕對不會有一個安心的成長過程,孩子一輸,父母雙方都輸。

2022/07/24 | 精選書摘

《給愛一個機會》:「丈夫升職,我居然嫉妒?!」比嫉妒更重要的事情,是背後的「在乎」

任何一種感覺,都不應該被忽視。特別是在關係裡被引發的許多感受,往往都在提醒著我們:彼此的關係、抑或是自己的內心,有些地方需要被看見。倘若我們選擇忽視,短時間也許尚且相安,長時間累積下來,卻可能形成一觸即發的危機。

2022/04/15 | 精選書摘

《桑塔格》傳記:蘇珊現在安全了,家事法庭的法官說,「妳先生真的瘋了,孩子給妳了」

本書是截至目前,關於蘇珊.桑塔格這位二十世紀文化界巨擘最為全面、整體的傳記。莫瑟進行了大量驚人的研究,不但深入檔案資料,更追索桑塔格的腳步,在世界各地採訪了曾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曾談論過或未曾公開談論過她的人,從而描繪出了桑塔格精彩豐富的一生,與她複雜的性格與面貌。

2021/10/02 | 精選書摘

【散文】《成為男人的方法》:獨身和婚姻一樣每天都是工作日,愛情只是短期的假日共乘

近在咫尺的愛情,真的就比較輕鬆嗎?每一段關係,都是一段未知的冒險,跨上另一段旅程,就會比這次更快抵達終點嗎?說不定我們再多撐一下,終點就快到了?這麼多問題,我沒有問,也沒有解答。

2021/05/08 | 精選書摘

《賢妻良母失敗記》:因「有人要你就不錯了」而嫁人,因筋疲力竭而離婚

我從小那個家就是空的,我何嘗不想要一個完整的家?所以有幾年我撐在這,不想放,我一直等你爸改變,可是我一直等,都等不到。跟你爸結婚第十五年,我整個人都枯竭了,一顆心空空洞洞。

2021/05/07 | 方格子vocus

夫妻因為選舉失和?被邊緣化卻很重要的議題——政治態度與婚姻關係

如同多數夫妻因為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而有著共同的信仰或相同的生活習性,夫妻間也因頻繁的互動而影響了彼此的政治態度與行為,進而導致了在政治傾向的一致性。

2021/04/29 | 精選書摘

《「1」的力量》:有什麼訣竅能讓我們「無痛」脫離婚姻嗎?

要對離婚一事真正看開,無論是離或不離、贏或不贏、搶到(孩子)或沒搶到、守住(財產)或守不住,都不在意,最重要的心理關鍵就是,我已經做足了最壞的打算。

2021/04/11 | 50+(Fifty Plus)

熱愛風帆、衝浪,出道30年的黃品源:逆風時不妨轉個方向,或許就能豁然開朗

「人經常就是忘記4個字:生老病死,所以在苦惱,其實這都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他說自己的目標是譚詠麟:「他說自己是永遠25歲,我也要向他看齊。」

2021/02/15 | 日日好日

兩性作家大A:當媽媽不能老想著自己失去什麼,因為妳就是不一樣了

坦誠算是愛自己多一點的母親,從喜歡學會愛,像是把蛋糕上的草莓剖半分享給在意的人,不再是一口獨吞下最喜歡的食材,逐漸接受這微妙的變化。

2020/12/12 | 精選書摘

《拼裝家庭》小說選摘:連出門吃飯都優柔寡斷的他,此生最武斷的決定就是與妻子結婚

何篤行離婚了。妻子留下還在襁褓中的女兒繆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婚姻。這是妻子的第二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也留下一個女兒淇淇,以及第一任丈夫裴承飛。他抱著不滿週歲的女兒,冒著大雨來找裴承飛:一個人要怎麼撫養小孩?

2020/12/12 | 珮姬

先生像你的長子?從「單身漢」轉職「丈夫與父親」是需要養成的

人不會因為更新了角色就自動擁有該角色的功能,而是因為儲備了相應的能力,轉職才會順利。從「單身漢」轉職「丈夫」和「爸爸」是個非常大的跳躍,而社會系統和教育忽略了中間能力的養成,使得男性工作一多就焦頭爛額。

2020/09/10 | 讀者投書

我的婆婆殺了我:什麼樣的文化結構逼妻子自殺,「媽寶丈夫」卻未挺身而出?

從心靈禁錮、權力意志操控,到對於不正當的漠視,這三種人類的心靈狀態都處於一個巨大的文化結構中,死者、惡婆婆與媽寶先生三者皆在同一個文化結構的思想傘下各自運作著不同層次的心理規律,使得這各自古至今受到「厭女情結」所影響的思維框架,深深地制約了一個所謂「傳統」的家庭,甚至是一個社會。

2020/08/30 | 50+(Fifty Plus)

徐曉晰:「鬆」是人生最棒的狀態,四個原則學會如何愛自己

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喜怒哀樂,「鬆姐」開示:就去經歷、感受吧!雖然人一輩子在感情或是關係中很難都不受到傷害,「大多時候,受到傷害是結果,不一定是對方的目的。」與其期待不可控的對方,不如轉念放自己一馬。